斬馬劍,又稱斷馬劍,為漢代之兵器,由尚方令鑄造,供皇室使用,即俗稱的尚方寶劍。唐朝時,稱陌刀為斬馬劍。宋朝後改稱斬馬刀。明朝之後,稱類似於日本的大太刀與倭刀,用來掃擊敵人之腰身或馬腿的長刀為斬馬刀,又稱掃刀、砍刀。傳至清末,義和團使用此類刀具,因此又稱義和刀。民國時的苗刀可能起源於此。
歷史
斬馬劍起源於漢朝,由少府中的尚方令負責鑄造的劍,因為鋒利,可用來斬馬,故稱斬馬劍[1]。在漢朝時,皇室、外戚等貴族可以使用斬馬劍,如王莽就曾命其侍衛,以斬馬劍殺董忠[2][3]。
最早出自於《漢書》朱雲傳[1],但是在荀悅《漢紀》中,引用《漢書》此段落,稱為「斷馬劍」。唐張渭詩也稱為斷馬劍,《四庫提要》認為斬馬劍可能是誤字,應為斷馬劍[4]。
漢朝書籍中沒有描述斬馬劍的造型,圖畫、壁畫中沒有對斬馬劍的描繪,至今陵墓考古也未曾發現斬馬劍的實物。所以斬馬劍的外型可能類似於當時一般的刀劍,但因為是皇室所鑄造,特別堅硬鋒利,所以冠上特別稱呼。相傳尚方令在月蝕時鑄劍,以供天子使用[5]。
唐朝步兵使用的長刀,稱為陌刀,被認為即是漢朝的斬馬劍 [6]。 唐名將李嗣業善用陌刀,每逢出戰,必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歷史上有「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的說法 [7]。平定安祿山造反時,在香積寺之戰中,敵軍李歸仁率騎兵隊相戰,使王軍大亂,李嗣業便袒露上身,持長刀(陌刀)迎戰,斬殺數十人,之後率兩千「陌刀軍」迎戰 [8],竟然斬得六萬顆首級,敵軍因此逃跑,長安遂收復。 唐朝書籍中對陌刀的記載不清楚,也沒有留下圖畫,現代考古也尚未發現陌刀實物。在宋代圖譜中有畫出唐代陌刀的外型,但無法確定它是否是唐代陌刀的真實外貌。
宋代《武經總要》中的棹刀、三尖兩刃刀,可能是唐代陌刀的後繼者。其外型為長柄,前端有雙刃。
宋朝時,改稱斬馬刀[9]。在宋神宗熙寧年間,由陳珪鑄造斬馬刀。刀長三尺餘,類似環首刀。後成立斬馬刀局,為軍隊鑄刀[10][11]。
在明朝末期,鄭成功軍隊中曾使用雲南斬馬刀[12]。雲南斬馬刀又稱長刀、單刀,其型式與明朝的倭刀或日本的大太刀接近,是一種步兵武器,用來攻擊騎兵,可用於砍馬腳之用[13][14]。根據計六奇記錄,鄭成功軍隊所使用的刀劍,長六尺[15],可以斬破鐵甲及馬匹[16]。
特色
- 刀刃為熔合鍛造精鋼
- 後環、護手、劍海(鐓)為銅質精雕
- 莖為黑檀木或紅豆杉
- 無鞘
- 刀飾為緞帶、銅勾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