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婚明成祖[1]:50明成祖朱棣在妻子徐皇后逝世之後,欲繼娶其妹,策立為新皇后,被拒絕一事。此事有兩個不同版本,一是謝夫人拒嫁女明成祖,即徐達之妻、徐皇后之母謝氏拒絕明成祖繼娶徐達第四女為皇后。這是在明朝中後期出現的偽史,同時期的史學家王世貞即以反駁,指出謝夫人在此事發生多年前已經逝世。萬曆年間何喬遠編撰《名山藏[2]》和清初黃宗羲編撰的《明文海[3]》中,記載了拒婚明成祖的另一個版本,即徐達第三女徐妙錦拒絕成為明成祖皇后。《名山藏》和《明文海》皆將徐妙錦拒婚的事跡歸入「烈女」。

現代作者中亦有認為謝夫人拒嫁女是信史[4][5],或似《名山藏》、《明文海》一般,將之描述為弱女反抗暴君明成祖[6][7][1]:50

背景

妻姊妹婚即在妻子死後繼娶其妹符合傳統中國社會的道德準則。中國歷代帝王中,南唐後主李煜之妻大周后小周后即是一對姐妹,周世宗也在妻子符皇后亡故後繼娶妻妹小符氏為皇后。由父母決定的包辦婚姻亦是社會主流。

徐達家族

明史·徐達傳[8]》中稱徐達四子:徐輝祖、徐添福、徐膺緒徐增壽。長女徐皇后,次代王朱桂妃,次安王朱楹妃。徐達在1385年逝世後,朱元璋為他撰寫的神道碑則稱四子四女。《明史》遺漏之女,確無正史記載。四子四女生母,依據《明實錄》知謝夫人為徐皇后[9]、徐增壽[10]生母。據徐膺緒墓誌知生母為妾室孫氏,同時墓誌稱謝夫人為其嫡母(即父親徐達嫡妻)。而徐膺緒孫徐顯隆的墓誌亦再度證實徐膺緒母確為孫氏[11]。徐輝祖生母有爭議。或說謝夫人[12],但此說法與徐輝祖和徐皇后是姐弟關係衝突。或據《明實錄[13]》推斷為賈夫人。原文稱賈夫人為「中山武寧王夫人」,若賈夫人為徐達生前妻子,與徐膺緒墓誌衝突。

歷史上,朱元璋與徐達家族關係親密,徐達四子皆是由他賜名,三個女兒亦嫁給朱元璋兒子。朱元璋四子朱棣洪武九年(1376年)娶徐達長女為燕王妃。徐達逝世後的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九月丙午[14],冊封徐達第二女為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妃。同年,朱元璋年僅八歲的第二十二子朱楹娶徐達女為安王妃[15]。徐達妻謝夫人在何時逝世不詳,僅知洪武二十年(1387年),追封謝氏為中山武寧王夫人[16]

明成祖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兒建文帝朱允炆,即靖難之役。三年後,朱棣成功奪取帝位,是為明成祖。朱棣妻子燕王妃徐氏則成為皇后。徐皇后被認為是一位賢德的皇后。而明成祖在靖難之役後對建文帝大臣及家眷的大規模屠殺和凌辱,確是不爭的事實。1407年徐皇后逝世,根據朝鮮王朝方面的記載,此後朱棣曾大肆屠殺、處決自己後宮中的妃嬪宮女等人(參見:呂婕妤魚呂之亂)。

不同版本

謝夫人拒婚版

鄭曉所著,嘉靖年間成書的《今言》與成書稍晚的周暉所著《金陵瑣事》皆記載謝夫人拒婚一事,內容大體相同。鄭曉書中和其它同期的明代著作[17]均稱徐達四子四女為謝夫人所生。實際上,至1980年代當代考古方才證實,徐達第四子徐膺緒生母確實不是謝夫人。鄭曉和周暉書中,徐氏出家之地分別是聚寶門外和鳳台門外。聚寶門為南京城牆正南門,鳳台門則是南京外城牆的城門,並非相鄰城門。

同時期的王世貞萬曆年間成書的《弇山堂別集[18]》中反駁:洪武二十年追封謝夫人,可知她早已逝世,如何在徐皇后逝世之後,拒絕明成祖。徐皇后逝世時距徐達逝世已二十三年,徐達怎麼會有未及笄的女兒。並認為此女少年出家之事是可能的,未必有立她為皇后之事。


徐妙錦拒婚版

《名山藏》和《明文海》皆有類似記載。《名山藏》中徐妙錦傳是否為何喬遠自寫,不詳。《明文海》所錄徐妙錦傳,記為黃佐所著。黃佐所著《革除遺事》有徐妙錦傳,但原文不存[19]。《明文海》稱徐妙錦事跡,一是黃佐轉述於徐輝祖曾孫徐天賜處,二是陳璉所著文集中的徐妙錦墓誌。文中稱徐妙錦不願意結婚的原因,是有感於其姐夫代王朱桂在洪武末年獲罪[註 1],其妹在之後嫁給安王朱楹。實際上根據史料,冊立徐達女為安王朱楹妃是在八年前的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名山藏》則稱徐妙錦不願結婚的原因則是其姐代王妃在建文(1399年)初年獲罪。

洪熙改元,徐達家族後人進京謝恩。徐輝祖兒媳、徐欽妻何妙蓮[註 2]「侍其姑太夫人拜謝恩命於闕下」,明仁宗「有旨賜讌宮壺,賜以金幣」,「俾還南京」。當代研究者邵磊據《今言》所記謝夫人拒婚一事和黃佐所述,確信徐妙錦實有其人,以致將徐輝祖的妻子、何妙蓮的家婆(家姑)——「姑太夫人」解讀為徐妙錦[20]:186[註 3]

文中稱徐妙錦母為夫人賈氏,而關於賈氏的記載僅見於《明實錄》中英宗朝實錄[13],記載賈氏是徐顯宗曾祖母、中山王夫人,推斷為徐輝祖生母。但不論賈氏是徐達生前妻子,或是妾室追贈中山王夫人頭銜,均與其它史料相衝突。


備註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