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喬遠(1558年—1632年),穉孝匪莪,隱居鏡山,人稱鏡山先生福建泉州府晉江縣袞繡鋪東街菜巷(今日泉州市鯉城區)人[1]明朝政治人物。曾任主事郎中經歷光祿寺少卿光祿卿通政使南京工部侍郎等官。年七十四。贈工部尚書。著有《閩書》、《名山藏》等。

快速預覽 何喬遠, 籍貫 ...
何喬遠
大明南京工部右侍郎
籍貫福建泉州府晉江縣
字號字稚孝,號匪莪
出生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八月初二日
逝世崇禎四年(1631年)十二月二十日
配偶娶溫氏
親屬子:何九轉、何九雲
出身
  • 萬曆四年丙子科福建鄉試第77名舉人
  • 萬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190,三甲241名同進士出身
關閉

生平

其父何炯是著名學者。何喬遠於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出生於江西安福縣學[1],少時從父習文,稍長,讀書過目成誦[2]萬曆四年(1576年)與兄何喬遷同舉丙子科鄉試,萬曆十年(1582年)父歿於家[3]。萬曆十四年(1586年)中丙戌科進士[4],因母林氏去世,乃歸家守孝。萬曆十六年四月,孝滿後選授刑部雲南司主事,每折大獄,人服明允。歷官禮部儀制郎中。國本之爭,神宗欲封皇長子常洛親王,而非太子,喬遠力爭其不可[5]。萬曆二十二年(1596年),因屬吏校對奏章失誤,以「奏牘不恭罪」,謫貶添注廣西省布政司經歷

萬曆二十三年(1597年),其妻病亡,遂隱居鏡山(清源山五台峰西南麓)[6],博覽群書,於經、史、子、集,無不賅通,居鄉二十餘年,學者稱之「鏡山先生」,室名自誓齋、天聽閣。居鄉期間開始撰寫《名山記》,後改名《名山藏》,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其子何九轉病故,媳婦王承靜自盡殉節,開始撰述《閩書》。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閩書》150卷成書。泰昌元年(1620年),任光祿寺少卿[7]天啟二年(1622年),進左通政。天啟三年(1623年),擢升通政使,不久辭官。崇禎二年(1629年),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崇禎三年以病辭歸,晚年居家將《明實錄》刪為《名山編年》[8]。崇禎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公曆1632年2月10日),去世[9]。贈工部尚書,賜祭葬[10]

著作

著有《名山藏》109卷、《皇明文徵》74卷、《何鏡山先生全集》72卷、《何喬遠集》、《大禮記》、《文皇佐命三臣傳》、《世廟四諫官記》、《逆藩三記》、《四朝幸閹記》、《獄志》、《膳志》等數十種。

家族

曾祖何賢,壽官。祖父何洪。父何烱,教諭。前母世氏,母林氏。永感下。兄何還、何述(生員)、何喬遴、何喬選、何喬遷(丙子經魁)。有子何九雲,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