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意大利戰線指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1915年到1918年期間,在意大利北部進行的戰事。交戰雙方是奧匈帝國意大利。意大利本來是三國同盟的成員,但由於意大利與奧匈帝國之間存在着「尚未收復的意大利」問題,最終意大利加入協約國一方,對德國和奧匈帝國宣戰。

Quick Facts 意大利戰線, 日期 ...
意大利戰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順時針:意大利士兵聆聽將軍談話;奧匈帝國在伊松佐河上的戰壕;阿爾卑斯山上的奧匈帝國戰壕;皮亞韋河上的意大利戰壕
日期1915年5月23日-1918年11月3日及4日
地點
結果 意大利獲勝,奧匈帝國解體,並簽訂了特里亞農條約
參戰方
意大利 意大利
英國 聯合王國[1]
法國 法國[2]
美國[3]
奧匈帝國
德意志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意大利 路易吉·卡多爾納
意大利 阿爾曼多·迪亞茲
法國 讓·塞薩爾·格拉齊亞尼
弗朗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
斯韋托扎爾·博羅埃維奇
德意志帝國 奧托·馮·貝洛
傷亡與損失

意大利王國 2,150,000人:[4][5]
651,000人死亡
953,886人受傷
530,000人被俘或失蹤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6,700人:
1,057人死亡
4,971人受傷
670人被俘或失蹤[6]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2,872人:
480人死亡(700人死於意外)
2,302人受傷
未知被俘


總共:
約2,160,000人傷亡或被俘

奧匈帝國 2,330,000人:[5][7][8]
400,000人死亡
1,210,000人以上受傷
477,024人被俘[9]
176,000人失蹤[10]
德意志帝國 未知


總共:
2,330,000人以上傷亡或被俘
589,000意大利平民死亡
Close

戰爭開始之初,意大利曾通過速攻方式佔領了幾個奧匈的城市。但隨後意大利戰線就陷入了同西線戰事相同的膠着狀態。戰爭初期奧德聯軍儘管數量處於劣勢但依然掌握戰場主動,後期協約國增兵意大利,最終使意大利以勝利告終,意大利如願獲得了奧匈帝國的部分領土,包括南提羅爾伊斯特拉半島等。

主要戰役

戰事開始時,意軍對奧軍佔有3對1的數量上優勢,卻未能突破奧軍在朱利安阿爾卑斯山的防線。

1915年6月至1917年9月之間,發生了11次伊松佐河戰役

1917年10月24日至11月19日:卡波雷托戰役,德奧聯軍獲勝,意軍死傷約3萬人,另有超過26萬人被俘。

1918年6月15日至23日:第二次皮亞韋河戰役英語Second Battle of the Piave River,意軍勝利。

1918年10月24日至11月3日:維托里奧·維內托戰役,處於奧匈帝國解體中的奧軍大敗,30萬人被俘。

註解及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