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冷戰時代(英語:post–Cold War era)是一段以冷戰結束為始,持續至今的歷史時期,代表了自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的歷史。這一時期在國際上發生了較大的政治局面變動,如許多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成員在此時開始紛紛成為主權國家,以及市場經濟制度在東歐地區的引進與發展。這一時期的開端也象徵美國自二戰結束以來首度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標誌着一超多強局面的開始。
與冷戰時期相比,後冷戰時期早期的主要特點是穩定和裁軍。此時的美國和俄羅斯都大幅削減了核武庫存。前東歐集團的大部分國家都進行了民主化改革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同時,多數蘇聯的前衛星國以及三個位於波羅的海的原蘇聯加盟國都加入了歐盟和北約。在此期間的前二十年,北約經歷了三輪擴張,法國重新加入北約指揮部。
以俄羅斯為首的一些前蘇聯加盟國成立了集安組織以取代已經解散的華約。此外,俄羅斯還與中國和其他幾個友好國家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並加入了非軍事性的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國家組織,而後兩者都包含了中國這一快速崛起中的大國。在21世紀初,為應對中國崛起,美國的奧巴馬當局將戰略力量重新平衡到亞太地區。
截至2024年11月4日,後冷戰時代的主要危機包括海灣戰爭、南斯拉夫內戰、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剛果戰爭、第一次以及第二次車臣戰爭、911事件、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俄格戰爭以及正在進行中的俄烏戰爭與以色列—哈瑪斯戰爭。與此同時,同樣還在進行中的敘利亞內戰被普遍視為該地區內各個區域和世界級大國之間(主要是美國和俄羅斯之間)一系列相互重疊的代理人戰爭。
隨着弗拉基米爾·普京在2000年出任俄羅斯總統上台執政,俄羅斯逐漸變得更加專制並在外交政策上表現得更加激進。這導致了其與西方世界的關係惡化。隨着制裁、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國際孤立以及北約進一步東擴的前景,自冷戰結束以來的世界格局開始進一步惡化[1][2][3]。
習近平在2012年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處理國際關係上採取更加進取的手段,甚至發起「戰狼外交」,西方傳媒稱習近平將美國視為中國的頭號敵人[4]。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出席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時表示,習近平將統一台灣作為其中一個優先考慮策略。習近平在2019年向台灣提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遭抵制和反對,在民主進步黨籍的蔡英文連任中華民國總統後,習近平又積極部署「武統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空前緊張。中國大陸很可能會在2027年前攻打台灣,並試圖在亞洲地區取代美國的影響力[5][6]。《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認為,中國年輕世代在中共宣揚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背景下成長,趨於愛國主義或民族主義[7]。隨着特朗普在2016年擔任美國總統之後,美國亦對中國採取強硬政策。特別是在2018年美國對中國發動的中美貿易戰則是讓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進一步升溫,2023年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被國際刑事法院發佈逮捕令以來的首次會晤外國領導人[8]。美國總統拜登曾警告習近平:「如果中國向俄羅斯提供物質支持,將有嚴重後果」[9]。歐盟和北約也曾經表示:「如果中國試圖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援或幫助俄羅斯減少因制裁受到的影響,將面臨嚴重後果」[10][11]。
背景
參見
參考文獻
拓展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