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代理人戰爭(英語:proxy war)是指兩個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之間的武裝衝突,其中一方或雙方在不直接參與敵對行動的其他方煽動下或代表其他方採取行動。為了使衝突被視為代理人戰爭,外部行為體與相關交戰方之間必須存在直接、長期的關係。通常包括資金、軍事訓練、武器或其他形式援助的形式,幫助交戰方維持其戰爭努力。[1][2]
在古代和中世紀,許多非國家代理人是外部各方,他們被捲入內部衝突,並與交戰方結盟,以獲取影響力並促進自己在該地區的利益。代理人可以由外部或地方勢力引入,最常見的是非正規軍隊的形式,用於在有爭議的地區實現其贊助者的目標。拜占庭帝國等一些中世紀國家利用代理人戰爭作為外交政策工具,故意在敵對對手之間培養陰謀,然後在他們相互開戰時支持他們。其他國家認為代理人戰爭僅僅是先前存在的衝突的有益延伸,例如百年戰爭期間的法國和英國,兩國都發起了支持針對對方商船的私掠船的長期做法。法國利用英國在玫瑰戰爭中勝利後的混亂作為代理人,支持蘭開斯特家族反對勃艮第國家支持的約克家族。奧斯曼帝國同樣利用巴巴裏海盜作為代理人,騷擾地中海的西歐列強。[3][4][5][6]
「代理人戰爭」一詞的頻繁使用表明其在國際關係學術研究中的突出地位。近年來,軟實力和硬實力的獨特實施已被證明是不成功的。因此,經典戰爭的巨大失敗增加了使用代理人戰爭的趨勢。自二十世紀初以來,代理人戰爭最常見的形式是國家承擔非國家代理人的贊助者角色,並實質上將其用作破壞敵對力量的第五縱隊。這種類型的代理人戰爭包括對參與內戰的派系、恐怖分子、民族解放運動和叛亂團體的外部支持,或對反對外國佔領的全國起義的援助。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政府部分組織和煽動了阿拉伯起義,以破壞奧斯曼帝國。西班牙內戰時期,許多代理人戰爭開始呈現出獨特的意識形態維度,這場戰爭使意大利王國和納粹德國的法西斯意識形態與蘇聯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展開對立,但沒有讓這些國家相互公開戰爭。雙方的支持者也利用西班牙衝突作為各自武器和戰術的試驗場。[7][8]
冷戰期間,代理人戰爭的動機是擔心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正規戰爭武裝衝突會導致核浩劫,這使得使用意識形態代理人成為一種更安全的敵對行動方式。蘇聯政府發現,與直接軍事接觸相比,支持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敵對的政黨是對抗北約北約影響力的一種經濟有效的方式。此外,電視媒體的激增及其對公眾認知的影響使美國公眾特別容易產生厭戰情緒,並對在國外冒生命危險持懷疑態度。這鼓勵了美國武裝部隊的做法,例如在蘇阿戰爭期間向聖戰者輸送物資。代理人戰爭的其他例子包括韓戰和越南戰爭。[9][10][11][12][13][14][15]
雙方正規軍備的明顯差距會促使較弱的一方通過盟友或非國家行為者開啟或者繼續戰爭,這樣的情況出現在阿以戰爭(中東戰爭)中。隨着以色列在第一次以阿戰爭、六日戰爭及贖罪日戰爭取得勝利,阿拉伯聯盟因爲沒通過通常的直接爭鬥的方式取勝,開始依靠武裝反抗組織和準軍事組織如巴解,真主黨來抗擊以色列。[16][17]
這也是在一系列代價極高,耗時長而無了期的在中東(阿富汗,伊拉克)進行直接戰爭之後,重新提起了反戰情緒(被稱為「反恐綜合症」),在奧巴馬總統時期,通過代理人戰爭,介入敘利亞、利比亞、也門內戰等[18]。
在一些情況下,有些國家可能會因為金融原因加入代理人戰爭:支持非法團體、叛亂分子、非國家行動者或者不先進的聯合軍隊(經常用過時的或者剩餘的裝備)比部署國際力量便宜得多,同時可以在延長戰中首先承人財傷亡。[19]
另一種常見的導致因素是安全威脅的存在。領導人從對手的軍事力量感到威脅的時候有可能會採取攻擊性的回應,比如在第三方國家建立對自己有利的政府,使對方感受到己方的強勢以鞏固己方的地位。對手可能會嘗試破壞這樣的行為,通常是通過支持一個偏向自己的黨派(例如那些直接或間接受自己控制的、同情自己情況的或意識形態相同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方或兩方認為他們支持的一方處於不利的條件,他們通常會加大軍事力量和財經力量的支持。[20]如果被支持者感受到了物質威脅或者希望脫力表面上的失敗,同樣一場代理人戰爭會在兩者之間發生。這是許多場發生在蘇聯美國冷戰期間的戰爭的主要原因,[21]同樣是在沙特和伊朗的持續的一系列戰爭的原因,更是伊朗和敘利亞之間的衝突的原因。
代理人戰爭能產生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在戰爭發生地。越南戰爭是產生極大影響的蘇聯與美國之間的代理人戰爭。轟炸戰役——「滾雷行動」摧毀了許多基礎設施使北越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難。在這場戰役中落下的未爆炸的炸彈在戰役結束後殺死了成千上萬的人,這不止發生在越南同樣發生在柬埔寨和老撾。[22]
同樣著名的是蘇聯和阿富汗戰爭,消耗了數以千計的生命和數億的美金[23],使蘇聯軍事及經濟實力大幅削弱,並促成了其解體。
代理人戰爭通常會促使區域局勢動盪。比如說,在中東,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使區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這些衝突在其他的事之間造成了影響,導致了敘利亞內戰、伊斯蘭國的興起、也門內戰以及塔利班的復興。
從2011年起,超過500,000人在敘利亞內戰中喪生。在也門內戰,超過1000人在短短一個月中死去[24],在以色列,自2000年以來超過8,000人死去。自,2009年以來,在阿富汗超過17,000人死去。巴基斯坦自2003年以來死去了超過57,000人。[25]
總的來說,衝突的長度、激烈程度、傷害一般隨着交戰方得到外部支持能力提高而猛烈增長。比起一般戰爭,代理人戰爭中交戰方更不願意進行外交談判,和平談判更難以奏效,而對基礎設施造成的毀壞會大很多倍。[26]
西班牙內戰是一個非常著名的代理人戰爭。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和法蘭西斯科·佛朗哥的西班牙國民軍之間的衝突,很快導致蘇聯和墨西哥支持第二共和國這一方,以及納粹德國,法西斯意大利和葡萄牙共和國支持西班牙國民軍這一方。此戰爭中軸心國和蘇聯所試驗的裝備和戰術,在以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被更大規模的採用。
代理人戰爭在冷戰時期很普遍,因為兩個擁有核武器的超級大國(美國與蘇聯)不想直接與對方開戰,否則可能升級為核戰爭進而導致雙方都被毀滅。冷戰時期的代理戰爭包括以阿戰爭、阿富汗戰爭、安哥拉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越戰爭、中東戰爭、尼加拉瓜革命。
在朝鮮戰爭中則比較特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支持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對抗大韓民國和聯合國軍。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來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名義進入朝鮮參戰,以避免直接與美國對抗。蘇聯則沒有正式參戰,但以空軍米格15戰機秘密介入。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