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彈性體(英語:Elastomer)是一類具有粘彈性聚合物。與其它材料相比,彈性體一般具有較低的楊氏模量和較高的破壞應變。這個詞經常與橡膠混用。構成彈性體的單體一般是含有與(或)的化合物。在玻璃轉化溫度以上,彈性體為無定形體,鏈節運動變得容易。在常溫下,橡膠一般較軟(E~3MPa)且容易變形。彈性體主要用於製造黏合劑、密封部件、輪胎、鞋底等。據預測,至2020年,全球的與橡膠產業相關的收入將達到560億美元。[1]橡膠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IUPAC定義
Polymers that displays rubber-like elasticity.[2]

背景

Thumb
(A)是施加壓力前的橡膠,(B)是同一橡膠變形後的狀態,在壓力撤去之後,橡膠會恢復A中的形態。(黑點表示交聯點)

彈性體一般是熱固性聚合物(需硫化處理),但也可以是熱塑性塑膠。聚合物長鏈在硫化的時候發生交聯。彈性體的結構可以用「意大利麵與肉丸」的模型來描述[3],其中「肉丸」表示交聯點。彈性與長鏈在受到外部壓力時發生的構象變化有關。而"交聯點"的存在則保證了當外力撤去以後,彈性體能夠恢復原來的形狀。由於結構上的這些特性,不同的彈性體可以在廣至5%[4]至700%[5]的範圍內發生形變而不破壞其結構,具體範圍則與彈性體的種類有關。缺少交聯或過短、剛性過強的鏈都會使彈性體彈性下降,易於發生塑性形變。

彈性體的彈性也有可能不是由於交聯,而是由於熱力學因素英語Thermodynamic theory of polymer elasticity而產生的[6]

實例[3][7]

在本節中,每種橡膠後面給出了其英文名稱和(或)其縮寫。例如,順丁橡膠一般簡寫為BR。

可以硫化的不飽和橡膠

不能再硫化的飽和橡膠

  • 乙丙橡膠系列,包括乙丙橡膠(乙烯與丙烯的共聚物,英文縮寫EPM)與三元乙丙橡膠(乙烯、丙烯與丁二烯的共聚物,英文縮寫EPDM
  • 環氧氯丙 橡膠(ECO
  • 聚丙烯酸酯類 (ACM, ABR)
  • 矽橡膠 (SI, Q, VMQ)
  • 氟矽橡膠(FVMQ)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Remove ads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