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臺灣電影導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美君(1944年—1985年11月22日),韓國華人,武俠片、文藝片電影導演,拍攝臺灣首部3D電影《千刀萬里追》、及將王禎和小說電影化。
張美君為韓國漢城華人[1],劉家昌在韓國時的同學[2],高中畢業時到臺灣念書[3],就讀師範大學美術系[4]。
1967年3月26日,劉家昌主持的康昌青電影公司與福華公司簽約,由張美君作導演[5]。當時張美君剛大學畢業,沒有受過正規的電影教育[3]。但1967年,張美君執導首部影片《親情》就獲柬埔塞影展優秀影片獎[6]。之後,張美君在執導《春夢了無痕》、《南國一朵花》等文藝片後,便與福華提前解約,1968年執導金禾電影公司與武成影業公司合資的武俠片《武士盟》[7]。
之後1970年代,張美君與林煌坤合作,拍攝多部文藝片,如以林青霞作女主角的《戀愛功夫》、《難忘的一天》[8]。張美君也與瓊瑤合作拍攝電影《翦翦風》[9]、《在水一方》[10]。
在事業高潮時,張美君、和王時政、李融之、屠忠訓並稱「四大青年導演」[11]。張美君能極短的時間拍完一部電影,但水準也被批評一向起伏不定[12]。 對此,他自認是為了市場,認為早期只有《天倫樂》、《武士盟》和《長青樹》能代表一點他的電影觀[3]。《天倫樂》之前1973年10月30日第11屆金馬獎時,獲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13]。
1970年代末,受《流星蝴蝶劍》熱賣影響,臺灣電影興起武俠片熱潮[14]。張美君藉於市場競爭,便拍攝臺灣首部3D電影《千刀萬里追》[15]。《千刀萬里追》於1976年夏,在台北市華國製片廠拍攝[16]。此電影於1977年春節上映時,票房鼎盛,開啟西門町武昌街二段的台北戲院轉為國片院線龍頭的契機[17]。同年,張美君再拍攝3D電影《十三女尼》[18]。當時觀眾不習慣3D,因此片商就不再跟拍[14]。
1978年,張美君拍攝臺灣電影少見有水下攝影的《無字天書》[19]。
1981年,張美君自組銀彈電影公司[11]。儘管1981年正逢國片市場蕭條,張美君依然自信,並選用昂貴的70釐米膠片來拍攝《洛神》[20]。開設公司期間,他執導的《銀彈、熱彈、笑彈》、《洛神》賠累近新台幣七百萬元[6]。
蒙太奇影業於1983年3月成立時,張美君加入並執導《嫁粧一牛車》[21]。這期間,以拍攝《少年阿辛》被讚美電影技法圓熟,避開了他常用的煽情舖述,而力求以客觀[22]。
之後,張美君擔任湯臣集團的基本導演期間,因經濟壓力,一年餘就拍攝《玫瑰玫瑰我愛你》、《美人圖》[11]。在張美君將王禎和小說作品改編電影中,以《玫瑰玫瑰我愛你》的影評最好[12]。
1985年10月下旬,張美君在臺中梨山拍攝《好小子》時,突發肝癌,11月22日晚上10點50分病逝台北市中山醫院[23]。身後留下電影生涯拍過的二十五部電影、七歲獨子[4]。《好小子》由朱延平接手,成為台灣兒童電影濫觴[24]。
張美君在電影界被認為個性溫和內歛、自重[11]。1970年7月19日,劉家昌因懷疑妻子江青與李翰祥關係,至桃園夏威夷飯店毆打李翰祥,被張美君勸阻才停[2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