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瓦爾和佩庫歇》(法語:Bouvard et Pécuchet)是法國作家古斯塔夫·福樓拜未完成的一部小說,作者去世後於1881年出版。
梗概
在炎夏里的一個星期日,在巴黎阿森納港盆地附近的布爾東大道上,兩個漫步者,布瓦爾和佩庫歇,在長凳上偶然相遇,相互認識。他們注意到,他倆都想到了把自己的名字寫在帽子裏。「於是,兩人互相端詳了起來。」布瓦爾和佩庫歇都對對方着迷,他們發現兩人不僅都是抄寫員,而且興趣愛好也相同。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都想住在鄉下。
恰好布瓦爾繼承了一大筆遺產,於是兩人的生活改變了。他們接管了卡爾瓦多斯省沙維尼奧爾的一個農場,離卡昂不遠,接着,除了閱讀一些相關的科普書籍以及偶然收集來的實用建議以外,他們沒有做其他準備就開始投身於農業生產(農學、樹木栽培、園藝、罐裝食品製作、燒酒)。他們毫無經驗只有滿腔熱情,遭遇許多困惑,結果只惹來各種各樣的麻煩。同樣,他們還一個接一個地鑽研起了科學(化學、解剖學、生理學、醫學、營養學、天文學、動物學、地質學)、考古學(建築學、博物館學、凱爾特宗教、古代文化、歷史、傳記)、文學(歷史小說、戲劇、文學批評、語法學、美學)、政治、愛情、哲學(體操、通靈術、磁性、邏輯)、 宗教、教育(顱相學、繪畫、自然歷史、倫理、音樂、城市規劃),結果也都是一事無成。
他們也參與許多辯論,辯題涉及政治(發生在1848年革命後)、宗教和實證主義,而且時常辯論得非常激烈。和其他領域一樣,他們的觀點也充滿了不確定且立論不充分。除了從閱讀中得到的一些陳詞濫調,他們一無所知。
第十章里兩人自願撫養並教育的「孤兒」完全對其教學方法無動於衷,儘管這套教學法是從最好的書籍里學來的。小說在這裏戛然而止。
福樓拜手稿包括了小說結尾的提綱:布瓦爾和佩庫歇遭遇如此多的失敗後灰心喪氣,他們領養的孤兒也離他們而去,這時兩人想出了最後一個點子——重操舊業,進行抄寫。他們從巴黎運來足夠的材料來造一間辦公室。法國作家雷蒙·格諾認為,布瓦爾和佩庫歇隨後謄抄的作品裏可能包括《庸見詞典》[1] 。
小說由來
這部小說的計劃可以追溯至1872年,當時福樓拜在給喬治·桑的一封信里表達了他這個滑稽的想法。那時起,他就打算寫一部嘲弄當代人自負心理的作品。從初步構思一直到因死爾中斷的寫作,他花時間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工作,閱讀了一千五百本不同的書籍。在創作時,福樓拜曾考慮過一個副標題「人類愚蠢的百科全書」,手稿結尾提到的《庸見詞典》也加深了本小說的知名度。小說的滑稽之處在於,兩個主人公狂熱地想要知道一切、實驗一切,而卻無法正確理解他們讀到的東西。最終寫成的小說只是原計劃的第一部分。
改編
- 1971年首次改編成電視劇,朱利安·吉奧瑪德和保羅·克勞謝飾演兩名主人公。
- 1989年第二次改編為電視劇,讓-皮埃爾·馬里埃勒和讓·卡爾梅飾演兩名主人公。
- 讓-路易·薩爾圖改編並導演了這部小說的舞台劇版,名為《下諾曼第的布布和小佩》(法語:Boubou et Pécuche en Basse-Normandie),於1980年在巴黎的瑪麗·斯圖爾特劇院首次公演,然後在法國(法蘭西島、雷恩)和國外(達喀爾和阿比讓)巡迴演出,於1985年在奧利劇院以「充滿活力的布瓦爾和佩庫歇」(法語:Bouvard et Pécuchet en Goguette)為名重演,由伊夫·夏爾奈擔任場景設計。每次都由丹尼·塔亞爾達、丹尼爾·杜布瓦和奧利維·普魯斯特表演。
- 1994年, 讓-馬克·肖托將這部小說改編成舞台劇。弗雷德·佩爾松和弗朗索瓦·拉朗德扮演兩個主角。該劇由讓-馬克·肖托的公司編寫、圖爾寬劇院製作,在巴黎的13劇院上演。
- 2016年,讓·馬克·肖托再次改編,在圖爾寬製作並上演。這一次,他本人飾演佩庫歇,埃里克·勒布朗飾演布瓦爾。
- 2017年,傑羅姆·德尚在巴黎的城市劇院改編並上演了這部小說,他本人和米沙·勒斯科擔任主角。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