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瑪奇運動(俄語:Басмачество羅馬化Basmachestvo),正式稱呼為突厥斯坦解放組織[11],是以突厥人為主的穆斯林反對俄羅斯帝國蘇聯中亞統治的抵抗組織。巴斯瑪奇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6年開始,由為反沙皇徵兵和反俄起義發展成一次長期的對蘇聯的內戰,由恩維爾·帕夏領導,直到1934年才漸漸平息。

Quick Facts 巴斯瑪奇運動, 日期 ...
巴斯瑪奇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內戰的一部分

布哈拉在紅軍部隊的圍攻中燃燒,1920年9月1日
日期1916年–1934年
地點
結果 蘇維埃勝利
參戰方
 俄羅斯帝國
(1916–1917)
俄羅斯 俄羅斯共和國
(1917)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花剌子模人民蘇維埃共和國
布哈拉人民蘇維埃共和國


 蘇聯
(1922年12月30日起)

巴斯瑪奇
希瓦汗國
(1918–1920)
俄羅斯 白軍
(1919–1920)[1]
布哈拉酋長國
(1920)
支持:
阿富汗酋長國 (至1922年中葉)[2]


薩卡維派
(1929)[3]
指揮官與領導者
米哈伊爾·伏龍芝
格里戈里·索科利尼科夫
弗拉基米爾·拉扎列維奇英語Vladimir Lazarevich
瓦西里·紹林英語Vasily Shorin
奧古斯特·科爾克
謝苗·普加喬夫英語Semyon Pugachov
米哈伊爾·列萬多夫斯基
康斯坦丁·阿夫克先季耶斯基
菲利普·戈洛曉金
馬三奇
法伊祖拉·霍賈耶夫
米爾扎-達烏德·侯賽因諾夫

恩維爾帕夏 
易卜拉欣貝克 
奧斯曼·霍賈耶夫俄語Усман Ходжа
穆埃特金貝克俄語Муэтдин-бек 
庫爾希爾馬特俄語Курширмат
Irgash Bey
馬達明貝克俄語Мадамин-бек
朱奈德汗
穆罕默德·阿利姆汗
俄羅斯 康斯坦丁·蒙斯特洛夫俄語Монстров, Константин Иванович 


哈比布拉·卡拉卡尼 處決
兵力
突厥斯坦方面軍英語Turkestan Front
120,000人–160,000人[4]
20,000-30,000人(1919年底)[5]
傷亡與損失
9,338人陣亡或病死
29,617人受傷(1921年1月-1922年7月)[6]
516人陣亡
867人受傷(1922年10月–1931年6月)[7]
總計:至少40,000人傷亡
至少9,854人死亡
至少30,484人受傷
不明
數萬平民喪生。[8][9]數十萬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被殺害或驅逐。[10]不明人數平民餓死
Close

蘇聯方面的資料將其描述成一次伊斯蘭基本教義派,連同普通暴徒和烏合之眾以及伊斯蘭激進分子的叛亂運動。發動起義的叛軍被故意貶低稱為「Basmachi」,即烏孜別克語的「土匪」之意。蘇聯用這個詞來代表在俄國革命和1930年代之間中亞活躍的穆斯林敵人。[12]其他歷史學家認為,起義重要的基本力量是許多普通的農民和牧民,這些人民反對俄羅斯的文化帝國主義,更反對蘇聯的強硬政策和對糧食牲畜的徵收(戰時共產主義)。[來源請求]這類觀點同時也考慮到蘇聯當局對沙皇政權的殖民政治政策的延續。然而,穆斯林傳統主義和泛突厥主義也是起義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普通的匪幫也有參與。[來源請求]

影響

這一運動一度耽擱了中亞民族進一步的界定工作,也讓布爾什維克當局越發忌憚當地的穆斯林勢力。同時也引起大批哈薩克族吉爾吉斯族逃往中國。[13],對中亞地區接下來的民族劃界以及5個加盟共和國成立起到了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延伸閲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