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

中国共产党方面军事将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指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左权

左權(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原名左紀傳[1],字孳麟,號叔仁湖南醴陵人。中國共產黨軍事將領。

快速預覽 左權, 本名 ...
左權
Thumb
本名左紀傳
字號字孳麟,號叔仁
出生(1905-03-15)1905年3月15日
湖南省長沙府醴陵縣平僑鄉黃茅嶺
逝世1942年5月25日(1942歲—05—25)(37歲)
中華民國山西省遼縣麻田
國籍中華民國
母校黃埔軍校第一期
政黨中國共產黨
效命中國共產黨
軍種八路軍
服役年份1924年—1942年
統率紅十二軍
紅十五軍
紅一軍團
八路軍
參與戰爭北伐戰爭
第一次國共內戰
抗日戰爭 
配偶劉志蘭
親屬女兒左太北
關閉

左權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到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回國後,擔任紅一軍團參謀長,參加長征。1936年,他擔任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同彭德懷指揮了百團大戰。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八路軍發動掃蕩,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時陣亡。左權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

生平

Thumb
黃埔軍校時的左權

早年投身革命

1905年3月12日,左權出生於湖南醴陵平僑鄉黃茅嶺的一個貧民家庭。左權8歲入私塾讀書,後入小學,中間幾次輟學。17歲考入縣立中學。在縣中讀書時,與蔡申熙宋時輪等組織「社會問題研究社」[2]:20。1923年12月,左權奔赴廣州;次年3月,考入廣州大本營陸軍講武學校,同年11月轉入黃埔軍校,編為第1期第6隊,並參加「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3]

1925年1月,經陳賡周逸群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2]:438。同年2月,左權任黨軍教導團排、連長,參加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6月回師廣州後,左權又參加了平定楊希閔劉震寰的作戰。7月,在程潛攻鄂軍衛隊任連長,參加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同年,被中共黨組織派往蘇聯留學,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9月,入伏龍芝軍事學院,時逢蘇聯肅反,左權被批評「行為不檢」,受到黨內警告處分[2]:74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1930年6月,左權畢業回國到上海。9月,經廈門龍巖進入閩西蘇區,任紅軍軍官學校第1分校教育長。12月初,任新紅十二軍軍長[2]:88。1931年初,任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作戰參謀,6月升為參謀處長。12月,受中央軍委派遣前往寧都附近的固村圩,協同王稼祥劉伯堅等籌劃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倒戈事宜;該路軍成功倒戈後,左權任紅五軍團第十五軍政委[4]

1932年3月,與軍長黃中嶽率部參加贛州戰役,掩護主力紅軍撤退[5]。不久,紅十五軍編入東路軍,左權奉命率部東進,參加漳州戰役。5月,擔任紅十五軍軍長兼政委;不久後,在肅反運動中,有人告發稱左權收藏了「托陳取消派」的文件[2]:120;左權因而被撤職,受到留黨察看半年的處分,隨後調至紅軍學校任教官。在擔任教官期間,先後翻譯了《蘇聯國內戰爭中之紅軍》《蘇聯紅軍中黨的工作原則》等文章,以配合教學工作。

1933年1月,調任總參謀部第一局作戰參謀,參加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戰爭。5月,升任軍委總司令部第一局副局長;同年9月,調任粵贛軍區司令員[2]:129。1933年12月,左權調任紅一軍團參謀長,參加第五次反圍剿戰爭。1934年8月,左權協助林彪聶榮臻指揮溫坊戰鬥,採用運動戰,斃傷國軍2000餘人,俘2400餘人。

1934年10月,因為反圍剿作戰失敗,左權跟隨紅軍主力長征,參加指揮湘江戰役,掩護中央機關和後續部隊順利渡過湘江。1935年1月,參與指揮紅一軍團攻佔遵義。接着又參加指揮紅一軍團四渡赤水,搶佔婁山關等戰鬥。5月,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的作戰[2]:168-172。同年10月,率部到達陝西吳起鎮。同年11月,他率部參加直羅鎮戰役。1936年2月,他與林彪、聶榮臻率紅一軍團渡過黃河,進攻山西閻錫山等部,殲滅國軍約7個團,俘4000餘人[6]。同年5月,由於林彪調任紅軍大學校長,左權代理紅一軍團軍團長,率領部隊參加西征戰役;11月,率部參加山城堡戰役。1937年2月,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2]:208

抗日戰爭時期

Thumb
1938年,山西洪洞縣馬牧村八路軍總部合影,自左起分別為左權、彭德懷朱德彭雪楓蕭克鄧小平

1937年7月,七七事變爆發後,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同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左權任副參謀長,進入華北作戰[7]。9月,他協助朱德彭德懷部署平型關戰役和八路軍配合忻口戰役等行動。1938年初,率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二營在安澤阻擊日軍進攻。其後,參與指揮東路軍各部粉碎日軍的九路圍攻,消滅日軍4000餘人,收復縣城18座。同年12月,任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參謀長,加強司令部工作建設[8]。1939年7月,指揮八路軍總部機關直屬隊強渡漳河,粉碎日軍的第二次九路圍攻。隨後,他選址在山西省黎城縣西北部赤峪西端的黃崖洞建軍工廠,後成為八路軍在抗戰期間重要的兵工廠[2]:296

1940年2月,兼任八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率部進攻國軍朱懷冰[2]:312。同年8月,與彭德懷等八路軍領導人一同指揮針對日本軍隊的百團大戰,突破日軍「囚籠政策」,取得巨大戰果[9]。1941年11月,日軍向黃崖洞兵工廠進攻,左權直接指揮總部特務團在黃崖洞展開保衛戰,八路軍最終取得勝利[10]

1942年5月23日,日軍集中兩萬人向太行山區發動大掃蕩,包圍了八路軍前總駐地麻田。5月25日清晨,突圍中的八路軍總部機關被日軍發現,副總司令彭德懷、副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後勤部長楊立三,作戰科長王政柱等分三路突圍。左權帶領其中一路,登上了十字嶺山。[2]:419。日軍一輪炮彈襲來,當時山上都是機關與北方局黨校的非戰鬥人員,防炮動作緩慢。左權命令大家臥倒,等大家都臥倒後,左權才低下身,慢了半拍,後腦被削掉一半。[11]警衛員和3個北方局的學員掩埋了左權的遺體,拿着左權的遺物找到了已經突圍的彭德懷和王政柱那路隊伍。

紀念與評價

Thumb
1942年,八路軍總部為左權舉行追悼大會

彭德懷在《左權同志碑誌》中寫道:「壯志未成,遺恨太行。露冷風淒,慟失全民優秀之指揮。」[12]他本人也成為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陣亡的最高級別指揮官。著有《論堅持華北抗戰》《埋伏戰術》《襲擊戰術》《論軍事思想的原理》等軍事論著。毛澤東在抗日戰爭時期中的《左權軍事文選》裏說:「左權他吃的洋麵包都消化了,這個人硬是個『兩桿子』都硬的將才。」[13]周恩來稱左權「足以為黨之模範」,朱德讚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左權去世後,劉志蘭多次要求中共中央取消左權的留黨察看處分,一直到1982年,中共中央終於寫出書面文件,對左權予以平反、取消處分[14]。1942年9月8日,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將遼縣改為左權縣。1950年,左權遷葬於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中華民國國防部在2014年12月25日,公佈以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為主題的2015年「勇士國魂」月曆。有別以往,這份月曆將八路軍左權列國軍抗戰犧牲將領名單內。中華民國國防部稱,不必刻意抹煞共軍在抗戰中的表現,把八路軍「唯一陣亡」[15]的將領左權,也將其列入犧牲將領名單內[16]

著作

  • 《左權將軍家書》,解放軍出版社 / 2002-05
  • 《左權軍事文選》,2005年軍事科學出版社

家庭

1939年4月16日,經朱德介紹,左權與北平來的女大學生劉志蘭(1917-1992)結婚[2]:300-301。左權與劉志蘭育有一女左太北(1940-2019),曾任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計劃司副司長[17]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