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自古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並為漢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石器時代

Thumb
翼城棗園遺址出土的陶壺
Thumb
襄汾陶寺遺址出土龍盤
  •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擁有眾多的古遺址,號稱「地上文物中國第一」。傳說中平陽(今臨汾)、蒲板(今永濟)、禹都安邑(今夏縣),都在山西境內建過都。臨汾有堯廟、堯陵,沁水有舜王坪,河津的龍門則是夏禹治水的所在,又叫禹門口。
  • 夏代時期,商湯討伐夏桀,夏桀由國都安邑,遷都於垂都(今晉城城區與澤州縣)。

Thumb
石樓桃花者遺址出土龍形觥
Thumb
靈石旌介墓地出土的獸形觥

Thumb
曲沃晉侯墓地出土的鳥尊
Thumb
太原金勝村趙卿大墓出土的鑊鼎
  • 春秋時期,在山西境內的諸侯國有:晉國魏國 (春秋)耿國虞國霍國。其中大部分地區屬於晉國,所以今天山西簡稱為晉。晉國起源於公元前1106年,周成王封他的弟弟叔虞(「桐葉封弟」)。太原著名的旅遊勝地——晉祠就是紀念叔虞的祠堂。到晉文公重耳當政時,曾經稱霸中原。公元前453年發生了晉陽之戰,趙,魏、韓三家聯合消滅智氏,這場戰爭後逐步形成了三分晉國的局面,史稱「三家分晉」,至前403年晉國滅亡,許多歷史學者認為戰國時代正式開始。所以今天山西也被稱為「三晉」。
  • 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在晉陽(今太原西南),韓國的都城在平陽(今臨汾)、魏國的都城在安邑(今夏縣北),戰國中期以後趙魏都城分別遷都到今河北邯鄲河南開封大梁)。

秦漢

Thumb
右玉大川村出土的胡傅溫酒樽
  • 秦始皇統一中國,把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郡,今山西境內有5郡:雁門郡代郡太原郡上黨郡河東郡
  • 漢朝時,武帝元封中年時,置并州刺史部,為十三州部之一。東漢初年,罷朔方刺史部,其下諸郡改隷并州。其時并州下領太原郡上黨郡西河郡雲中郡定襄郡雁門郡朔方郡五原郡上郡九郡。東漢末年併入冀州。
  • 三國時,魏黃初元年(220年)復置并州,領太原郡、上黨郡、西河郡、雁門郡、樂平郡、新興郡六郡。
  • 東漢初年,南匈奴內附,在呂梁山、黃河和汾河流域駐牧。到三國曹魏時,山西境內的匈奴人分為五部:并州茲氏(在今汾陽〕為左部;祁(今祁縣)為右部;蒲子(今隰縣)為南部,新興(今忻州)為北部;大陵(今文水)為中部,人數多達數十萬。此外,還有羯族在武鄉居住;鮮卑族拓跋部在代縣和大同居住;在陝、甘居住,歷史上稱為「五胡」。

魏晉南北朝

Thumb
大同曹夫樓村出土的胡人雜技俑
  • 西晉時為并州司州,并州有新興、雁門、樂平、上黨四郡及西河國、太原國,司州有河東郡。
  • 304年,匈奴首領劉淵在左國城(今離石)起兵,自稱漢王。此後,由於連年戰亂,山西的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
  • 後來山西地經歷羯族的後趙,漢族的冉魏鮮卑前燕,前秦後秦,417年東晉北伐破長安後也短暫的佔有今天的山西地。
  • 383年,西燕慕容永稱帝,置建興郡(今晉城市全境),建興是南北衝要,地勢險要,高歡曾以司馬子如為建興太守,令其以三千騎兵鎮守建興。
  • 386年。鮮卑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436年四月,北魏滅北燕降服高句麗等邊疆政權,統一除了今天遼東以北的北方。後來,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東魏的實權落在大將高歡的手中。550年,高歡之子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北齊。高氏父子定都於今河北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北魏時佛教興起,寺院有三萬所,和尚尼姑多達200萬。雲崗石窟在這一時期(453年—495年)修鑿完工。交城的玄中寺也於472年開始創建,成為曇鸞大師所創佛教淨土宗的誕生地。
  • 北魏延昌元年(512年),原平代縣發生7.5級地震,造成5310人死亡、2722人受傷。
  • 北魏永安二年(529),改建興郡,置建州,領四郡,駐高都(今晉城市城區與郊區)。
  • 北齊天保七年(557),置建州道行台,領三郡,駐高都。
  • 北周宣政元年(578)分上黨郡地置潞州(治今襄垣縣南),上黨郡改隸潞州。

隋唐五代

  • 開皇三年(583),改建州為澤州,依境內獲澤河為名,隋末澤州刺史張伯英隨漢王楊諒反隋。
  • 末,太原留守李淵(唐高祖)和他的兒子李世民(唐太宗)率兵,從太原起兵反隋。在618年建立唐朝,重新統一中國。唐朝對山西十分重視,認為這裏是「龍興」之地,把太原定為北都。山西的經濟發展曾經居於全國的前列。那時,全國共有18個鹽池,河東就佔了五個,一個產鹽萬斛,供應京師,被柳宗元稱為「國之大寶」。唐代出現的山西名人很多,如女皇武則天、名相狄仁傑等。隋唐時期,佛教興盛,五台山在那時已經是寺廟林立的佛教聖地。
  • 澤州地位險要,三位皇族任澤州刺史,分別是密王李元曉、韓王李元嘉、寧王李成器,還有開國元勛長孫敬德。
  • 五代十國時期,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所建立的後唐(923年-936年)、後晉(936年-947年)和後漢(947年-950年),都是以太原為依託,以澤潞二州為輔翼,奪取中原的。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在山西北、中部建立了北漢

宋遼金

  • 北漢劉崇依靠北方的契丹,和北宋王朝相對抗。960年,後周大將李筠佔據澤州,宋太祖御駕親征大敗李筠。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率領大軍滅北漢,並將晉陽城放火燒毀。982年,宋王朝派大將潘美在今太原市區重建新城。
  • 北宋初期,山西屬於河東路,再度出現了繁榮景象。太原產的銅鏡和剪刀遠銷各地,遐邇聞名。澤、潞二州所產鐵器、硫磺文明天下,河東所產鹽行銷各地,同時,山西境內已開始用煤作燃料。
  • 南宋以後,戰亂不止,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山西因有太行山為屏障,受戰火摧殘比其他地方相對較少,經濟文化還比較發達。南宋一朝山西地都屬於金國控制。

  • 1368年,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率領明軍,進入山西,設山西行省。朱元璋封他的三個兒子為藩王,駐紮山西:朱棡為晉王,駐在太原;朱桂為代王,駐在大同;朱模為沈王,駐在潞安(長治),朱遜炓為宣寧王,駐澤州府(今晉城),重修、加固長城,防備元朝殘餘勢力的侵擾。
  • 明初,曾從山西大量移民充實人煙稀少的華北平原。洪洞縣的大槐樹曾是著名的集合點,至今在各省人民中仍流傳着:「若問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民諺。

  • 清代,把長城以外的呼和浩特等地劃入山西,山西共設9府、16州、108個縣。山西的商業與金融業十分活躍,出現了聞名全國的山西票號,山西商人在全國建立了許多會館如山西會館、澤潞會館或山陝會館等。
  • 光緒元年至四年(1875-1878年)間多省發生特大旱災饑荒,其中以山西的災情最為嚴重,太原府100萬人死95萬。全國總死亡數計950萬-2000萬不等,也就是清朝人口的約2-4%[1]
  • 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山西省發生很多針對基督徒傳教士屠殺事件。中國內地會的刊物記載說,在山西省北部共有15,000到20,000名本地信徒被殺害。其中著名的有太原教案[2]

中華民國

  • 清末民初,山西各地廢府留縣,分置冀寧、河東、雁門三道,太原、汾州、潞安、澤州四府屬冀寧道,蒲州、平陽二府屬河東道,大同、朔平二府屬雁門道。
  • 山西軍閥閻錫山辛亥革命時,率部起義,任山西都督。之後曾支持袁世凱稱帝,獲封「一等侯」,之後亦繼續支持北洋政府。1917年護法期間,奉段祺瑞令帶兵赴湖南作戰。因山西省於清朝末年與民國初年為中國富庶省份之一,因此閻錫山也成為1910年代-1920年代中國的重要地方統治者之一。
  •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時期, 山西省下轄一市、十四行政督察區、一百零五縣。市為太原市。縣為大同縣、大寧縣、山陰縣、中陽縣、五寨縣、五臺縣、介休縣、天鎮縣、太谷縣、屯留縣、文水 縣、方山縣、代縣、右玉縣、左雲縣、平定縣、平陸縣、平順縣、平遙縣、平魯縣、永和縣、永濟縣、石樓縣、交城縣、吉縣、安邑縣、安澤縣、曲沃縣、孝義縣、 沁水縣、沁源縣、沁縣、汾西縣、汾城縣、汾陽縣、忻縣、和順縣、定襄縣、昔陽縣、武鄉縣、河曲縣、河津縣、盂縣、祁縣、長子縣、長治縣、岢嵐縣、芮城縣、 保德縣、垣曲縣、洪洞縣、夏縣、徐溝縣、晉城縣、晉源縣、朔縣、浮山縣、神池縣、高平縣、偏關縣、清源縣、陵川縣、崞縣、猗氏縣、壺關縣、嵐縣、渾源縣、絳縣、鄉寧縣、陽曲縣、陽城縣、陽高縣、新絳縣、榆次縣、榆社縣、萬榮縣、虞鄉縣、解縣、壽陽縣、寧武縣、榮河縣、聞喜縣、蒲縣、趙城縣、廣靈縣、稷山 縣、黎城縣、興縣、遼縣、霍縣、靜樂縣、潞城縣、應縣、繁峙縣、翼城縣、臨汾縣、臨晉縣、臨縣、襄垣縣、襄陵縣、隰縣、離石縣、懷仁縣、靈石縣、靈邱縣等 一百零五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受「小三線建設」及「支援內地」之惠,社會經濟曾一度快速發展。文革期間集體主義建設突出,曾湧現了像大寨村這樣的集體主義經濟模範。毛澤東為此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
  • 改革開放後經濟轉而主要依靠地下豐富的煤炭資源,逐步依託煤發展電力及煤化工,大同太原等地均有大型礦。
  • 21世紀以來,山西正在逐步扭轉以資源密集型產業為重點的單一經濟模式,努力在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相關產業上做文章,並且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