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伯英台》(印尼語Sam Pek Eng Tay[a])是一部在1931年上映的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電影,由鄭丁春監製、執導和拍攝。故事改編自中國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講述富家女祝英台和貧寒子弟梁山伯的愛情悲劇。結果這部電影在商業上取得成功,鄭氏後來也繼續把中國神話、傳說改編為電影。

Quick Facts 山伯英台Sam Pek Eng Tay, 基本資料 ...
山伯英台
Sam Pek Eng Tay
基本資料
導演鄭丁春
監製鄭丁春
編劇鄭丁春
攝影鄭丁春
製片商希諾影業公司
產地 荷屬東印度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1931年 (1931)(荷屬東印度)
Close

故事大綱

祝英台家境富裕,卻愛上出身貧寒的梁山伯。後來,祝父為了保住榮華富貴,便把祝英台許配給縣太爺英語List of regencies and cities of Indonesia的兒子馬文才。他一方面把祝英台鎖在閨房,另一方面又派人襲擊梁山伯,令他傷重死亡。訂婚儀式辦完之後,終於到了出嫁的那一天,途中祝英台和迎親隊伍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天降暴雨,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一心想跟愛人重聚的祝英台奔向墳墓,於是跳了下去。最後墳墓合上,雨勢也就停了下來[1]

製作

《山伯英台》的監製、導演兼攝影師鄭丁春是一位印尼華裔商人的兒子,到過美國洛杉磯接受電影訓練,執導處男作《花江的玫瑰》在1931年面世,雖然票房成績不錯,但是音質欠佳,遭到影評人的劣評,於是鄭氏便使用該片的票房收入採購攝錄器材,提升影片質素[2],並在不久後開拍《山伯英台》一片[3]。和《花江的玫瑰》(改編自郭德懷的暢銷小說《花江的玫瑰英語Boenga Roos dari Tjikembang (novel)[4])一樣,《山伯英台》也是改編作品,這次他改編的作品《梁山伯與祝英台》本來是中國傳說,後來由當地的劇團搬上舞台,受到觀眾的歡迎[1]。鄭丁春在改編劇本的時候,把故事的發生地點改為東印度群島[2]。文獻沒有記載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1]

發行與反響

《山伯英台》由鄭丁春的希諾影業公司(Cino Motion Pictures)攝製,在1931上映,目標觀眾是當地華人,結果大收旺場[2][5]。之後鄭氏又攝製了《八美圖》(Pat Bie To,1932年)、《八劍俠》(Pat Kiam Hiap,1933年)、《水淹金山》(Ouw Peh Tjoa,片名直譯《黑白蛇》;1934年)等多部從中國傳說取材,突出席拉武術(源於東南亞)的電影,同樣取得佳績,成功盈利[6],後來鄭丁春更成為當地電影業的霸主,直至阿爾貝特·巴林克英語Albert Balink執導的《月光曲》在1937年上映為止[5]

這部電影如今很可能已經散佚。美國視覺人類學家卡爾·G·海德英語Karl G. Heider認為,所有在1950年前製作的印尼電影均已散失[7]。不過,J·B·克里斯坦托(J.B. Kristanto)在《印尼電影目錄》中表示,印尼電影資料館把好幾部荷屬東印度電影保存下來。印尼電影史學家米斯巴赫·尤薩·比蘭英語Misbach Yusa Biran還指出荷蘭政府新聞處英語Netherland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收藏了幾部日本宣傳電影,使之留存至今[8]

備註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