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道教儀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祈安醮(粵語:音「照」),又稱太平醮、平安醮、太平清醮、太平福醮、安龍清醮、清醮、清醮會、打清醮、清吉醮、祈安清醮、天醮、春醮等,屬於醮的一類,是道教一個傳統儀式,亦是民間習俗,為答謝神明的庇護之恩,並且祈求風調雨順、五業興旺和地方平安[1]。在四川、福建、廣東、香港、台灣一帶特別盛行。[2] 在香港,太平清醮是村民酬謝神恩、祈求國泰民安的盛大儀式,又以依賴漁業和農業為生的村民最為着重。不少鄉村至今仍保留定期打醮的習俗,大部分清醮都稱為太平清醮,少數則稱為安龍清醮。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6年11月30日) |
太平清醮活動承傳了不少中國民間風俗及文化,近代的太平清醮更吸引了不少外來人士參觀,如:長洲太平清醮便成為長洲當地一年一度的的大型活動,每次均帶來大量攝影者、遊客,人潮都擠滿地方不大的長洲,街道變得水洩不通,每次也為當地商店食肆帶來一定經濟收入,近年更有紀念品發售。
香港的太平醮多以「太平清醮」命名,少數稱「安龍清醮」,據說源自清朝政府取消遷界令,村民可以重返故鄉後開始出現的宗教儀式。
太平清醮舉辦的日期有農業社區和漁業社區的分別,農業社區如新界的錦田鄉多在農曆十月、十一月舉行,而漁業社區如長洲,則在農曆四月、五月舉行。
太平清醮有很多儀式,不下二十種。雖說香港保存最古老的、最傳統、最正宗的儀式,但這麼多年下來,難免會受到時代的變遷而有所影響。
「取水淨壇」-以前「取水淨壇」時, 那些經道士作法保護過的「聖水」, 會分給村民,拿回家中飲用,以保平安。但是,發展到九十年代,這些用作浄壇的水,打醮過後,便會倒掉,不會再分給村民。原因很簡單,「聖水」取自河溪,但現在很多河溪都已受到污染,不宜直接飲用。
「神功戲」與「木偶戲」-另外, 有時候打醮時會演出「神功戲」或「木偶戲」。以前打醮多數演出「木偶戲」, 因為時人以為木偶為乾淨之物,有靈氣附體,適合人神共賞。但是「神功戲」論排場、論氣派、論氣氛,都比「木偶戲」優勝,所以如果經費充裕、場地寬敞時,都會選擇演出「神功戲」。
「行鄉」-「行鄉」好像拜年,即拜訪鄰村;亦有「賀醮」之舉,即鄰村於正醮日前來到賀。現在一些地方的打醮,已不再「行鄉」了。但也有例外,如某年廈村打醮,「行鄉」是從元朗行到屯門的, 歷時七小時之久!「行鄉」也是很熱鬧及富人情味的事, 七、八百人舞着一條金龍,到各村去問好,浩浩蕩蕩,場面實在壯觀。
打醮的長短也有不同,以前打醮,長短有所規定,第三日打醮謂之「正醮日」,由此亦知道甚麼時候是「賀醮日」,要前來到賀了。到時到候,各村依時配合,有次有序。現在打醮時間會縮短,四日五夜變成兩日三夜。儀式亦會相對減省,
喃嘸或道士是打醮的主角,但其實他們是不同的,喃嘸通常是師徒制的,各家喃嘸的規格不同,講究師承。道士通常是道觀訓練出來的,師承道觀。又因為對抗的是陰間的鬼怪,所以是中年男性,取其陽氣足定力夠。
「賀醮」,賀醮」時鄰村醒獅、舞麒麟前來到賀。一時鑼鼓喧天,醒獅、麒麟、金龍形態活潑,栩栩如生。三者各有代表,金龍代表主人家,亦即打醮的村落,醒獅及麒麟代表鄰村,但又親疏有別。醒獅、麒麟來時,每遇金龍,都要向金龍參拜三次,方為禮成,參拜期間,雙方交換禮帖。不同的醒獅,來自不同的村落,亦會互相行禮。三者,又各有大小之別。醒獅要向麒麟,麒麟不用向獅子行禮參拜,三者中,金龍位置最尊。
《太平清醮今昔比》 何志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