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平追想曲》(臺灣話:安平追想曲,白話字:An-pêng Tui Sióng Khek)是1951年所作的一首臺語歌曲,為臺灣知名作詞家陳達儒與作曲家許石的作品。該曲描述在臺南安平港邊有位金髮碧眼的女孩,她的父親是短暫來臺的荷蘭船醫,及長母親過世而孤苦無依,在港邊殷切等待着愛人的歸來。
該曲所描述的時空背景,多被認為是十七世紀荷領時期的臺灣,1966年之後更陸續改編為電影、歌中劇唱片,而成為普為人知的故事。有臺南文史工作者認為,故事原型是發生於十九世紀末,因開港通商而再度國際接觸的安平。這首歌題材特殊,與臺灣歷史記憶密切相關。
安平追想曲的創作,是作曲家許石先譜曲,後由陳達儒填詞,其歌詞故事的創作動機來源,卻有幾種說法。臺南音樂家許石指出,他有次在安平古堡聽當地老人說起這樣的故事,頗有所感,於是以小步舞曲的節拍譜成曲調,後經陳達儒手筆發展故事,填寫歌詞。
另據陳達儒的訪談,許石開始是央請臺南文人許丙丁動筆,許丙丁推薦由他作詞。因為許石要求填詞不能更動曲子的旋律,以致陳達儒雖稱捷才,卻也未能立刻交稿。後來,陳達儒過年時陪太太回臺南娘家,據說和朋友去西門圓環寶美樓(建物尚存,現為連鎖咖啡店)喝酒,聽到女侍講起安平金小姐的故事,他遂至安平尋訪這段傳奇,結果只看到黃土一坯,回來之後依許石的曲調,寫下這一段兩代女人戀情的故事,傳詠至今。
1951年許石參與創辦中國錄音製片公司,灌錄安平追想曲發表,原唱為美美。同年該曲也經由許石舉辦的作品公開發表會演出,因題材新穎,歌詞曲調婉轉動人,頗受歡迎。後又以女王唱片商標收錄出版,代表性歌手為許石的學生鍾瑛[1]。
該曲自發行出版後,許石本身也曾自行獨唱過,爾後部分知名早期的臺語、國語歌手例如:鍾瑛、謝雷、劉福助,楊麗花、陳芬蘭、余天、費玉清等人演唱過。1980年代至2000年代流行樂壇的鄧麗君、鳳飛飛、尤雅、李靜美、楊小萍、豬哥亮、葉璦菱、黃乙玲、江蕙、方瑞娥、江淑娜、方怡萍與及後來的蔡幸娟、鄭進一、金佩姍、李茂山、張清芳、王瑞霞、曾心梅、大小百合、秀蘭瑪雅、黃思婷、喬幼、孫淑媚、方宥心、吳淑敏、陳淑萍、陳思安、謝銘祐、孫蓉蓉、張玉蓉也分別重唱過。
歌詞中所敘述臺荷混血女子的故事,至今大多數臺灣人相信是真人真事改編的歌謠,而非想像的創作,各界多探究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存在。而當地耆老一致表示確有其事,甚至有「金小姐」後代嫁給陳姓男子,至今仍在臺南市工作的說法,更添傳奇[2]。
黑膠唱片有聲劇:
改編電影:
歌詞語言改編':
重編歌仔戲版戲劇':
改編小說(實體書籍)':
重編演奏版樂曲':
雕像創作':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