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貴(?—568年1月1日),字永貴,夏州朔方郡(今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人,祖籍昌黎郡大棘縣(今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北魏、西魏、北周官員,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
宇文貴的父親宇文莫豆乾,保定年間,因為宇文貴的顯著功績,獲追贈柱國大將軍、少傅、夏州刺史、安平郡公。宇文貴的母親剛懷孕時,夢見有一老人抱着一個嬰兒交給她說:「把這孩子賜給你,讓他長壽又富貴」。等到宇文貴出生的時候,形貌和母親夢中的嬰兒類似,所以用永貴做宇文貴的表字[1][2]。
宇文貴從小跟隨老師學習,曾經合上書感嘆道:「男兒應當提長劍立戰功以封公侯,怎麼能像教書先生一樣當個博士!」正光末年,破六汗拔陵圍困夏州,夏州刺史源子雍固守城池,宇文貴出任統軍,前往救援夏州。宇文貴前後經歷數十次戰鬥,軍中將士都佩服他的勇敢。後來宇文貴護送源子雍返回,當時叛軍首領叱干麒麟、薛崇禮等人到處屯兵,出兵截擊,宇文貴每次奮戰,都擊敗叛軍,出任武騎常侍。宇文貴後來跟隨源子雍討伐葛榮,兵敗逃到鄴城,被葛榮包圍。叛軍多次前來進攻,宇文貴總是從城上縋下出戰,叛軍不敢與他正面交鋒。但是叛軍眾多,長久無法解圍。宇文貴就從地道悄悄出來,北上去見爾朱榮,陳述叛軍兵勢,爾朱榮深深的採納他的建議。永安元年(528年),宇文貴跟隨爾朱榮在滏口俘虜葛榮,加別將。永安二年(529年)四月,宇文貴跟隨元天穆平定邢杲,轉任都督。永安二年五月,元顥攻入洛陽,宇文貴率領鄉兵跟隨爾朱榮焚燒河橋,奮力作戰有功,加征虜將軍,封革融縣侯,食邑一千戶,後出任郢州刺史,入朝任武衛將軍、閣內大都督[3][4]。
永熙三年(534年),宇文貴跟隨魏孝武帝元修西入關中,進爵化政郡公。大統初年,宇文貴升任右衛將軍。宇文貴善於騎馬射箭,有將帥的才幹。宇文泰因與宇文貴是同族,所以非常親信倚重他[4]。大統三年(537年),宇文貴升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十月,宇文貴與獨孤信攻入洛陽[5][6]。
大統三年十月,東魏潁州長史賀若統佔據潁川向西魏投降,東魏派遣堯雄、趙育、是雲寶率領兩萬軍隊進攻潁川。宇文貴和梁遷從洛陽率領步兵騎兵兩千人救援。西魏部隊駐紮在陽翟時,堯雄等人的部隊已經越過馬橋,距離潁川只有三十里,東魏行台任祥也率領黃河以南的士兵四萬多人,與堯雄等人會合。西魏的將領們都認為敵眾我寡,不可交戰。 宇文貴說:「兵勢變化,本不可以用常理來討論。古人能以少勝多,都是由於預先估計到成敗,定下必勝之策。我雖然不懂得取勝之事,可是認為進兵與賀若會合,是最好的計策。請允許我為各位講一下。堯雄等人必定認為潁川孤立無援,形勢危急,不是他們的對手,而且認為魏軍兵少力弱,孤軍冒進,如果全力進攻潁川,一定很容易佔領。攻陷潁川以後,就會與任祥會合,同流合污,為害更大。如今屯兵陽翟,就是中了他們的計策。如果賀若統淪陷,我們在這裏還能幹什麼?如果進兵據守潁川,有城可守。堯雄見大軍入城,出乎他的預料,進攻則猶豫不決,退兵則無可能。然後與各軍全力進擊,即可所向披靡。希望各位不要再遲疑。」宇文貴進入潁川城。堯雄等人率軍緩緩逼近,宇文貴率領一千人背靠城市佈陣,與堯雄交戰,宇文貴的戰馬被亂箭射中,就持短兵器徒步格鬥。西魏士卒效命,堯雄大敗,輕裝逃走,趙育在陣前投降。西魏軍繳獲了東魏軍的軍用物資,俘虜一萬多人,下令全部放回。任祥聽說堯雄失敗的消息,不敢繼續前進。不久,怡峰率領五百騎兵支援宇文貴,宇文貴乘勝進逼任祥。任祥撤退到宛陵進行防守,宇文貴和怡峰乘勝追擊到宛陵。當時天色昏暗,雙方佈陣相峙。次日天明,雙方交戰,任祥的軍隊大敗,被俘虜和斬殺很多,是雲寶向西魏投降[7][8][9][6]。
宇文貴的軍隊班師後,西魏文帝元寶炬在天遊園,把黃金製成的酒杯放在箭靶上,命令各位官員射箭,射中的就把金酒杯賜給他。宇文貴一箭就射中。西魏文帝笑着說:「養由基射術的精妙,僅僅和你相當而罷了。」宇文貴升任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歷任夏岐二州刺史。大統十六年(550年),宇文貴升任中外府左長史,進位大將軍[10][6]。
大統十六年(550年)二月,宕昌王梁彌定被族人梁獠甘驅逐後逃到西魏,梁獠甘又勾結羌族酋長傍乞鐵匆,傍乞鐵匆佔據渠株川,擁有部落數千家,和渭州百姓鄭五丑煽動羌族諸部起兵反叛,在險要地方設置柵欄十餘處。宇文泰命令大將軍豆盧寧率領宇文貴、涼州刺史史寧出兵討伐[11][12],宇文貴等人俘虜了傍乞鐵匆和鄭五丑並將他們斬首。史寧另外出兵擊敗梁獠甘,梁獠甘率領一百名騎兵投奔鞏廉玉,於是重新迎立梁彌定為宕昌王,在渠株川設置岷州[13]。朝廷讚美宇文貴的功勞,於是在粟坂樹立石碑,記錄他的功勳[14][15]。
西魏廢帝初年,宇文貴出任岐州刺史。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宇文貴出任大都督、興西益等六州諸軍事、興州刺史[16]。之前興州氐人反叛,宇文貴到興州後,人心才漸漸安定。宇文貴上表請求在梁州設置屯田,結果幾個州都是糧食豐足。西魏廢帝三年(554年),魏廢帝詔令宇文貴代替尉遲迥鎮守巴蜀。當時隆州人開府李光賜在鹽亭反叛,與他的黨羽帛玉成、寇食堂、譙淹、蒲皓、馬術等人圍攻隆州。隆州人李祏也聚眾叛亂,開府張遁舉兵響應。宇文貴命令開府叱奴興援救隆州,又命令開府成亞進攻李祏和張遁。叛軍形勢窘迫,因此投降,被押送京師。宇文貴因功出任都督益潼等八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加小司徒。之前蜀地百姓有很多強盜,宇文貴便下令招募勇敢矯健之士,部署為游動出擊的軍隊,分為二十四部,讓他們督率追捕,使巴蜀逐漸平息下來[17][18]。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十二月,宇文貴派譙淹的堂侄譙子嗣前往誘降,許願以譙淹出任大將軍。譙淹不答應,斬殺譙子嗣。宇文貴大怒,進攻譙淹,譙淹從東遂寧撤軍,改為駐紮在墊江[19]。
周孝閔帝元年(557年)正月,北齊南安城城主馮顯向北周請求投降,宇文貴派遣豐州刺史郭彥率領士兵迎接馮顯,北周於是佔據南安[20]。周孝閔帝元年二月甲午,宇文貴進位柱國[21][22],出任御正中大夫,又外任都督甘州諸軍事[23]。武成元年(559年)三月,宇文貴和賀蘭祥討伐吐谷渾。軍隊返回後,宇文貴於武成元年九月辛未(559年11月2日)進封許國公,食邑一萬戶[24],原有的爵位回封給一個兒子。宇文貴升任大司空[25],代理小冢宰。保定四年八月戊子(564年8月24日),宇文貴出任大司徒[26][27][28],又升任太保[29][30][31]。
宇文貴喜歡音樂,沉迷於下棋,流連忘返不知疲倦,但是宇文貴樂善好施,愛惜士人,當時人們都很稱讚他。保定五年二月辛酉(565年3月25日),周武帝宇文邕詔令陳國公宇文純、柱國許國公宇文貴、神武公竇毅、南安公楊薦等人,前往突厥可汗的牙帳迎娶阿史那皇后[32][33][34][35][36][37],天和二年(567年),宇文貴從突厥返回,十一月癸丑(568年1月1日)在回到張掖時去世[38][39][40][41],朝廷贈予太傅,諡號穆[42][43]。
- 宇文善,隋朝上柱國、太保、許國公
- 宇文忻,隋朝上柱國、杞國公
- 宇文愷,隋朝金紫光祿大夫、工部尚書、安平康公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宇文貴,字永貴,其先昌黎大棘人也。徙居夏州。父莫豆乾。保定中,以貴著勛,追贈柱國大將軍、少傅、夏州刺史、安平郡公。貴母初孕貴,夢有老人抱一兒授之曰:「賜爾是子,俾壽且貴。」及生,形類所夢,故以永貴字之。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宇文貴,字永貴,其先昌黎大棘人也,徙居夏州。父莫豆乾,保定中,以貴勛追贈柱國大將軍、少傅、夏州刺史、安平郡公。貴母初孕貴,夢老人抱一子授之曰:「賜爾是子,俾壽且貴。」及生,形類所夢,故以永貴字之。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貴少從師受學,嘗輟書嘆曰:「男兒當提劍汗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為博士也!」正光末,破六汗拔陵圍夏州,刺史源子雍嬰城固守,以貴為統軍救之。前後數十戰,軍中咸服其勇。後送子雍還,賊帥叱干麒麟、薛崇禮等處處屯聚,出兵邀截,貴每奮擊,輒破之。除武騎常侍。又從子雍討葛榮,軍敗奔鄴,為榮所圍。賊屢來攻,貴每縋而出戰,賊莫敢當其鋒。然兇徒寔繁,圍久不解。貴乃於地道潛出,北見爾朱榮,陳賊兵勢,榮深納之。因從榮擒葛榮於滏口,加別將。又從元天穆平邢杲,轉都督。元顥入洛,貴率鄉兵從爾朱榮焚河橋,力戰有功。加征虜將軍,封革融縣侯,邑一千戶。除郢州刺史,入為武衛將軍、(關)〔閣〕內大都督。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貴少從師受學,嘗輟書嘆曰:「男兒當提劍汗馬以取公侯,何能為博士也!」魏正光末,破六韓拔陵圍夏州,刺史源子邕嬰城固守,以貴為統軍。後從爾朱榮禽葛榮於滏口,加別將。又從元天穆平邢杲,轉都督。元顥入洛,貴率鄉兵從爾朱榮有功,封革融縣侯。除郢州刺史,入為武衛將軍、閣內大都督。從魏孝武西遷,進爵化政郡公。貴善騎射,有將帥才。周文帝又以宗室,甚親委之。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從魏孝武西遷,進爵化政郡公。大統初,遷右衛將軍。貴善騎射,有將率才。太祖又以宗室,甚親委之。三年,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與獨孤信入洛陽。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大統初,與獨孤信入洛陽。東魏潁州長史賀若統據潁川來降,東魏遣將堯雄、趙育、是雲寶率眾二萬攻潁川。貴自洛陽率步騎二千救之,軍次陽翟。雄等去潁川四十里,東魏行台任祥又率眾四萬,將與雄合。諸將咸以彼眾我寡,不可爭鋒。貴曰:「若賀若一陷,吾輩坐此何為?」遂入潁川。雄等稍進,貴率千人背城為陣,與雄合戰。貴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雄大敗輕走,趙育於是降。任祥聞雄敗,遂不敢進。貴乘勝逼祥,敗之。是雲寶亦降。師還。魏文帝在天遊園,以金卮置侯上,令公卿射中者即賜之。貴一發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當爾耳。」進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十六年,遷中外府左長史,進位大將軍。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東魏潁州(刺)〔長〕史賀若統據潁川來降,東魏遣其將堯雄、趙育、是雲寶率眾二萬攻潁。貴自洛陽率步騎二千救之,軍次陽翟。雄等已度馬橋,去潁川三十里,〔三0〕東魏行台任祥又率眾四萬餘,與雄合。諸將咸以彼眾我寡,不可爭鋒。貴曰:「兵機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論。古人能以寡制眾者,皆由預睹成敗,決必然之策耳。吾雖暗於成事,然謂進與賀若合勢,為計之上者。請為諸軍說之。堯雄等必以為潁川孤危,勢非其敵,又謂吾寡弱獨進,若悉力以攻潁,必指掌可破。既陷潁川,便與任祥軍合,同惡相濟,為害更甚。吾今屯兵陽翟,便是入其數內。若賀若一陷,吾輩坐此何為。進據潁川,有城可守。雄見吾入城,出其不意,進則狐疑,退則不可。然後與諸軍盡力擊之,何往不克。願勿疑也。」遂入潁川。雄等稍前,貴率千人背城為陳,與雄合戰,貴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眾用命。雄大敗輕走,趙育於陳降,獲其輜重,俘萬餘人,盡放令還。任祥聞雄敗,遂不敢進。尋而儀同怡峰率騎五百赴貴,貴乘勝逼祥。祥退保宛陵,追及之。會日暝,結陳相持。明旦合戰,俘斬甚多。祥軍既敗,是雲寶亦降。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大統初,與獨孤信入洛陽。東魏潁州長史賀若統據潁川來降,東魏遣將堯雄、趙育、是雲寶率眾二萬攻潁川。貴自洛陽率步騎二千救之,軍次陽翟。雄等去潁川四十里,東魏行台任祥又率眾四萬,將與雄合。諸將咸以彼眾我寡,不可爭鋒。貴曰:「若賀若一陷,吾輩坐此何為?」遂入潁川。雄等稍進,貴率千人背城為陣,與雄合戰。貴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雄大敗輕走,趙育於是降。任祥聞雄敗,遂不敢進。貴乘勝逼祥,敗之。是雲寶亦降。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七》:十一月,東魏行台任祥帥督將堯雄、趙育、是雲寶攻潁川,丞相泰使大都督宇文貴、樂陵公遼西怡峰將步騎二千救之。軍至陽翟,雄等軍已去潁川三十里,祥帥眾四萬繼其後。諸將咸以為「彼眾我寡,不可爭鋒」。貴曰:「雄等謂吾兵少,必不敢進。彼與任祥合兵攻潁川,城必危矣。若賀若統陷沒,吾輩坐此何為!今進據潁川,有城可守,又出其不意,破之必矣!」遂疾趨,據潁川,背城為陳以待。雄等至,合戰,大破之。雄走,趙育請降,俘其士卒萬餘人,悉縱遣之。任祥聞雄敗,不敢進,貴與怡峰乘勝逼之,祥退保宛陵;貴追及,擊之,祥軍大敗。是雲寶殺其陽州刺史那椿,以州降魏。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師還。魏文帝在天遊園,以金卮置侯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賜之。貴一發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當爾耳。」進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歷夏岐二州刺史。十六年,遷中外府左長史,進位大將軍。
《周書·卷二十八·列傳第二十》:十六年,宕昌叛羌獠甘作亂,逐其王彌定而自立,並連結傍乞鐵匆及鄭五丑等。詔寧率軍與宇文貴、豆盧寧等討之。
《北史·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十六年,宕昌叛羌獠甘作亂,逐其王彌定而自立,並連結傍乞鐵匆及鄭五丑等。詔寧率軍與宇文貴、豆盧寧等討之。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三》:宕昌王梁彌定為其宗人獠甘所襲,彌定奔魏,獠甘自立。羌酋傍乞鐵據渠株川,與渭州民鄭五丑合諸羌以叛魏。丞相泰使大將軍宇文貴、涼州刺史史寧討之,擒斬鐵、五丑。寧別擊獠甘,破之,獠甘將百騎奔生羌鞏廉玉。寧復納彌定於宕昌,置岷州於渠株川,進擊鞏廉玉,斬獠甘,虜廉玉送長安。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宕昌王梁彌定為宗人獠甘所逐,來奔。又有羌酋傍乞鐵匆因梁屳定反後,據有渠株川,擁種類數千家,與渭州民鄭五丑扇惑諸羌同反,憑險置柵者十餘所。太祖令貴與豆盧寧、史寧討之。貴等擒斬鐵匆及五丑。史寧又別擊獠甘,破之,乃納彌定。並於渠株川置岷州。朝廷美其功,遂於粟坂立碑,以紀其績。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宕昌王梁彌定為宗人獠甘所逐,來奔。又有羌酋傍乞鐵忽,因梁屳定反後,據有渠株川,擁隸數千家,與渭州人鄭五丑同反。周文令貴與豆盧寧、史寧討之,貴等禽斬鐵忽及五丑,史寧又別擊獠甘破之。乃納彌定,並於渠株川置岷州。朝廷重功,遂於粟坂立碑,以紀其績。
《周書校勘記·卷十九·列傳第十一·三二》:授大都督興西蓋等六州諸軍事 按「西蓋州」不見紀載。卷二文帝紀下魏廢帝三年正月曾改「西益為利州」,州和興州相鄰,「西蓋」當是「西益」之訛。宇文貴都督此州在魏廢帝二年,明年就改為利州了。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魏廢帝初,出為岐州刺史。二年,授大都督、興西蓋等六州諸軍事、興州刺史。先是興州氐反,自貴至州,人情稍定。貴表請於梁州置屯田,數州豐足。三年,詔貴代尉遲迥鎮蜀。時隆州人開府李光賜反於鹽亭,與其黨帛玉成、寇食堂、譙淹、蒲皓、馬術等攻圍隆州。州人李祏亦聚眾反,開府張遁舉兵應之。貴乃命開府叱奴興救隆州,又令開府成亞擊祏及遁。勢蹙遂降,執送京師。除都督益潼等八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盜,貴乃召任俠傑健者,署為游軍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頗息。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廢帝三年,詔貴代尉遲迥鎮蜀。時隆州人開府李光易反於鹽亭,攻圍隆州;而隆州人李拓亦聚眾反,開府張道應之。貴乃命開府叱奴興救隆州,又令開府成亞擊拓及道降之,並送京師。除益州刺史,就拜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盜,貴乃召任俠傑健者署為游軍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頗息。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六》:魏益州刺史宇文貴使譙淹從子子嗣誘說淹,以為大將軍,淹不從,斬子嗣。貴怒,攻之,淹自東遂寧徙屯墊江。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七》:齊南安城主馮顯請降於周,周柱國宇文貴使豐州刺史太原郭彥將兵迎之,遂據南安。
《周書·卷三·帝紀第三》:甲午,以大司空、梁國公侯莫陳崇為太保,大司馬、晉國公護為大冢宰,柱國、博陵公賀蘭祥為大司馬,高陽公達奚武為大司寇,大將軍、化政公宇文貴為柱國。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第九》:甲午,以大司空、梁國公侯莫陳崇為太保;大司馬、晉國公護為大冢宰;柱國、博陵公賀蘭禪為大司馬;高陽公達奚武為大司寇;大將軍、化政公宇文貴為柱國。
《周書校勘記·卷十九·列傳第十一·三五》:孝閔帝踐阼進位柱國拜御正中大夫 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二三強獨樂文帝廟碑云:「今從柱國大將軍、大都督、甘州諸軍事、化政郡開國公宇文貴,邊戍岷蜀,因防武康。」按本傳前雲「都督益、潼等八州諸軍事、益州刺史」。碑立於閔帝即位之初,必是已改督或加督甘州,所以傳於這條後說「武成初與賀蘭祥討吐谷渾」,宇文貴正是以都督甘州諸軍事的身份從事這次戰役。傳失載都督甘州諸軍事。
《周書·卷四·帝紀第四》:辛未,進封輔城公邕為魯國公,安城公憲為齊國公,秦郡公直為衛國公,正平公招為趙國公。封皇弟儉為譙國公,純為陳國公,盛為越國公,達為代國公,通為冀國公,逌為滕國公。進封天水公廣為蔡國公,高陽公達奚武為鄭國公,武陽公豆盧寧為楚國公,博陵公賀蘭祥為涼國公,寧蜀公尉遲迥為蜀國公,化政公宇文貴為許國公,陳留公楊忠為隨國公,昌平公尉遲綱為吳國公,武威公王雄為庸國公。邑各萬戶。
《周書校勘記·卷十九·列傳第十一·三六》:遷大司空 張森楷云:「此遷不見於紀。保定四年(卷五武帝紀上)但云許國公宇文貴為大司徒,不雲自大司空遷。」按傳系此遷於武成初貴與賀蘭祥攻吐谷渾之後。考武成元年(五五九年)三月「討吐谷渾」,五月宇文邕(即武帝)為大司空,次年四月,邕即位。保定元年(五六一年)三月尉遲綱為大司空。武成二年(五六0年)四月到保定元年三月,近一年間大司空缺位,如傳文不誤,則宇文貴任大司空只有在此時。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戊子,以柱國、齊公憲為雍州牧,許國公宇文貴為大司徒。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戊子,以柱國、齊公憲為雍州牧,以許公宇文貴為大司徒。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九》:戊子,周以齊公憲為雍州牧,宇文貴為大司徒。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孝閔帝踐阼,進位柱國,拜御正中大夫。武成初,與賀蘭祥討吐谷渾。軍還,進封許國公,邑萬戶。舊爵回封一子。遷大司空,治小冢宰,歷大司徒,遷太保。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周孝閔帝踐阼,進位柱國,拜御正中大。武成初,與賀蘭祥討吐谷渾。軍還,進封許國公、邑萬戶,舊爵回封一子。遷大司空,行小冢宰,歷大司徒,遷太保。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周孝閔帝踐阼,進位柱國,拜御正中大夫。武成初,與賀蘭祥討吐谷渾。軍還,進封許國公、邑萬戶,舊爵回封一子。遷大司空,行小冢宰,歷大司徒,遷太保。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二月辛酉,詔陳國公純、柱國許國公宇文貴、神武公竇毅、南安公楊薦等,如突厥逆女。
《周書·卷九·列傳第一》:保定五年二月,詔陳國公純、許國公宇文貴、神武公竇毅、南安公楊薦等,奉備皇后文物及行殿,並六宮以下百二十人,至俟斤牙帳所,迎後。
《周書·卷五十·列傳第四十二》:五年,詔陳公純、大司徒宇文貴、神武公竇毅、南安公楊薦等往逆女。
《北史·卷十四·列傳第二》:保定五年二月,詔陳公純、許公宇文貴、神武公竇毅、南安公楊薦等,備皇后文物及行殿,並六宮以下一百二十人,至俟斤牙所迎後。
《北史·卷九十九·列傳第八十七》:五年,詔陳公純、大司徒宇文貴、神武公竇毅、南安公楊薦往逆女。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九》:二月,辛丑,周遣陳公純、許公貴、神武公竇毅、南陽公楊薦等備皇后儀衛行殿,並六宮百二十人,詣突厥可汗牙帳逆女。毅,熾之兄子也。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癸丑,太保、許國公宇文貴薨。
《隋書·卷二十一·志第十六》:其十一月癸丑,太保、許公宇文貴薨,大臣當之驗也。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癸丑,太保、許國公宇文貴薨。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癸丑,周許穆公宇文貴自突厥還,卒於張掖。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貴好音樂,耽弈棋,留連不倦。然好施愛士,時人頗以此稱之。保定之末,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還至張掖,薨。贈太傅,諡曰穆。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貴好音樂,耽奕棋,留連不倦。然好施愛士,時人頗以此稱之。保定末,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還至張掖,薨。贈太傅,諡曰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