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孫蘭峰(1896年11月17日—1987年2月27日),字畹九,男,山東滕縣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1][2]
孫蘭峰18歲從軍。歷任山西巡防第5營班長、北洋陸軍第12混成旅(旅長趙戴文)少尉排長、山西陸軍第2混成旅(旅長馬開崧)第4團(團長謝濂)第1營中尉排長。1925年8月調升山西陸軍第4旅(旅長謝濂)第8團(團長傅作義)第2營第3連上尉連長。1926年9月第8團擴編為第2師(師長孔繁蔚)第4旅(旅長傅作義),升任第7團(團長張葆亨)第2營少校營長。12月所部改稱第4師(師長傅作義)第4旅(旅長白濡青)第7團(團長張葆亨)第2營,仍任少校營長。1927年7月所部改稱國民革命軍北方軍(總司令閻錫山)第4師(師長傅作義)第4旅(旅長白濡青)第7團(團長張葆亨)第2營,仍任少校營長。1928年6月任國民革命軍天津警備司令部(司令傅作義)獨立第36團上校團長。9月所部改編為第3集團軍(總司令閻錫山)暫編第12師(師長傅作義)第24旅(旅長白濡青)第4團,仍任上校團長。10月所部改稱國民革命軍第3集團軍第43師(師長傅作義)第128旅(旅長白濡青)256團團長。1930年4月所部改稱第3方面軍(總司令閻錫山)第30師(師長白濡青)第88團任上校團長。1931年1月所部改編為東北邊防軍第10師(兼師長傅作義)第20旅(旅長金中和)第39團任上校團長。6月所部改稱第73師(兼師長傅作義)第211旅(旅長金中和)第421團任上校團長。1936年6月任第三十五軍211旅少將旅長、1939年7月任第三十五軍新編31師師長、1940年6月任暫編第三軍(轄暫編第11師、暫編第17師、新編騎兵第3師)軍長。1944年10月帶職入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1期學習,1945年1月畢業後任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部(總司令鄧寶珊)中將副總司令兼暫編第三軍軍長。8月辭去軍長兼職。1945年10月任第12戰區騎兵總指揮部中將總指揮兼察綏挺進軍(司令張勵生)副司令。1947年1月任張垣綏靖公署騎兵總指揮部中將總指揮兼蒙邊剿匪司令部司令。1948年2月任第11兵團(轄暫編第四軍、整編騎兵第5旅、整編騎兵第11旅)中將司令官兼張垣警備司令。1949年1月代理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兼代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1949年7月16日任綏遠的第9兵團司令。[1]
抗日戰爭期間,孫蘭峰參加了長城抗戰、綏遠抗戰、五原戰役。抗日戰爭結束後,出任收復熱河、綏遠、察哈爾先頭部隊司令。[1]
1949年,孫蘭峰參加了綏遠和平起義。此後,他歷任綏遠省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綏遠省軍區副司令員、綏遠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1年3月當選綏遠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主席蘇謙益)副主席。1954年6月19日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1955年2月當選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主席楊植霖)副主席。內蒙古自治區第一、二、三屆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和第五、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務。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1]
1987年2月27日,孫蘭峰逝世於呼和浩特,享年91歲。[1]
著有《孫蘭峰文稿》。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