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田站 (群馬縣)
日本群馬縣的鐵道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太田站(日語:太田駅/おおたえき Ōta eki */?)位於日本群馬縣太田市東本町,是東武鐵道的鐵路車站[1]。車站編號是TI 18[1]。

Remove ads
歷史
1909年(明治42年)2月17日,東武伊勢崎線從足利町站(現足利市站)延伸至本站,本站開業[3][4]。開業日邀請三橫綱在站前廣場進行相撲紀念活動[3]。
1910年(明治43年)3月27日,東武伊勢崎線從本站延伸至新伊勢崎站[3]。
經營人車軌道的太田輕便鐵道(原藪塚石材軌道),其路線在1913年(大正2年)3月5日被東武鐵道收購,同年3月19日以桐生線從本站延伸至相老站[3][註釋 1]。
1927年(昭和2年)10月1日,東武伊勢崎線館林站 - 伊勢崎站間、1928年(昭和3年)3月1日桐生線本站 - 相老站間以及本站周邊路線陸續電氣化[3]。
在中島知久平設立的中島飛機快速擴張下,太田發展成工業都市[3],1941年(昭和16年)4月[6]完成新站房,總工費達16萬日圓[3][6],新站房2樓為貴賓室、大眾食堂[3]。同年6月1日,以輸送中島飛行機小泉製作所為目的的小泉線從本站延伸至小泉町[3]。
小泉線開通後,本站共有伊勢崎線、桐生線、小泉線三條路線停靠。
戰時,中島飛行機成為美軍轟炸的主要目標之一。1945年(昭和20年)4月4日,本地遭受空襲[3],造成站房等建物約1,067坪全毀,電車線約250公尺、電線約2,600公尺、通信線約23,000公尺遭到破壞[4]。
1954年(昭和29年)2月,新站房正式啟用[3]。
本站南側原為水田地帶,之後進行「九合地區土地區劃整理事業」,1966年(昭和41年)12月開設南口[3]。
高架化以前,本站北側與南側只能透過立體化道路與地下步道往來[7]。
Remove ads
沿革
- 1909年(明治42年)2月17日 - 東武伊勢崎線足利町站(現足利市站) - 本站間開通,本站開業[3]。
- 1910年(明治43年)3月27日 - 東武伊勢崎線本站 - 新伊勢崎站間開業[3]。
- 1913年(大正2年)3月19日 - 桐生線本站 - 相老站間開通[3]。
- 1927年(昭和2年)10月1日 - 東武伊勢崎線館林站 - 伊勢崎站間電氣化[3]。
- 1928年(昭和3年)3月1日 - 桐生線本站 - 相老站間電氣化[3]。
- 1941年(昭和16年)
- 1943年(昭和18年) 5月16日 - 小泉線本站 - 西小泉間電氣化[3]。
- 1945年(昭和20年)4月4日 - 空襲造成站房燒毀。1954年以前使用營房作為臨時站房[3]。
- 1954年(昭和29年)2月 - 站房完成[3]。
- 1966年(昭和41年)12月 - 開設南口[3]。
- 2009年(平成21年)12月18日 - 太田站北口站前廣場竣工[8]。
- 2012年(平成24年)3月17日 - 導入車站編號[9]。(TI 18[1])
Remove ads
車站構造




本站為島式月台3面6線的高架車站[2],1 - 4號線與7 - 10號線分別共用相同線路,其中館林側為1 - 4號線,伊勢崎側為7 - 10號線[10] [註釋 2]。
7、8號線與9、10號線的入口各自有「資訊櫃台」[10],也可作為中間檢票口。但是無人時段須改至剪票口進行精算等業務。過去往5、6號線的階梯前也有稱為「資訊櫃台」的資訊處兼中間剪票口。
2004年(平成16年)11月25日高架化,本站設置自動驗票閘門。
當駅東側是伊勢崎線與小泉線的分岐點。從該處至本站西側的伊勢崎線與桐生線分岐點為止為單線並列,西側分岐點為剪式橫渡線。另外,兩方皆有留置線。
- 上述路線名採用旅客資訊上的名稱(「東武晴空塔線」為愛稱)。
- 2013年3月15日以前沒有7號線發出的列車,是進入1號線的伊勢崎發特急「兩毛」通過線。
- 本站是東武鐵道月台編號最多的一站(其次是北千住的7)。地面車站時代還有0號線。
- 導入一人控制時,往伊勢崎、館林方向的一人控制列車在7 - 10號線發車,通過本來的上行月台1 - 4號線。2017年4月21日改點起關閉7 - 10號線,不再有列車在這些月台發車。
- 導入月台顏色後,1、2、7、8號線為藍色,3、4、9、10號線為綠色,5、6號線為黃色。
Remove ads
↑ 伊勢崎 方向 | ||
← 館林、 東小泉 方向 |
![]() |
→ 新桐生、 赤城 方向 |
↓ 足利市、館林 方向 | ||
圖例 參考文獻:[11][12] |
太田站雖是伊勢崎線的中間站,但在2006年(平成18年)3月18日起,伊勢崎線運行系統以此站為分割點,原則上乘客須在本站轉乘。2013年(平成25年)3月16日起,白天時段伊勢崎站起迄一人控制列車延伸至館林站,須在本站轉乘的列車減少。此外,桐生線與小泉線雖都以本站為起點,但兩線的普通列車相互直通。而伊勢崎線淺草方向發出的特急「兩毛」多從本站直通桐生線。因此現在有許多列車不須在本站換車。
2006年(平成18年)3月18日改點起,本站成為區間急行、區間準急的起迄站。本站 - 伊勢崎站間的列車僅剩一人控制的普通列車與夜間1班往伊勢崎、早晨1班伊勢崎發的特急「兩毛」。
利用狀況
1913年(大正2年)度的年間旅客數為108,331人,一日平均約300人,比館林站的使用者要多[3]。
2018年度一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11,788人[13]。此數值不包括東武線各線之間的轉乘人次。是群馬縣內的東武線車站第1位。
1991年(平成3年)度,一日平均上下車人次達14,000人,之後至2003年(平成15年)度為止連續12年衰退,2002年(平成14年)度跌破10,000人[14]。之後維持平盤,2012年(平成24年)度再度突破10,000人。 近年一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的推移如下表。
Remove ads
車站周邊
周邊是太田的市中心,最盛期的昭和50年代前半在本站半徑500公尺內有五座大型店鋪[7]。

- 太田社區放送 (FM TARO)
- 太田市觀光案內所
- 太田市站中文化館
- 太田警察署站前交番

Remove ads
本站南側原為水田地帶,但在進行「九合地區土地區劃整理事業」後,1966年(昭和41年)12月開設南口[3]。
自1956年(昭和31年)4月19日落成的太田市役所起[6]、行政機關陸續移駐南口[7]。
受到商業衰退的影響,1991年(平成3年)起南口使用者開始減少[7]。
路線巴士、高速巴士
乘車處沒有編號。
北口迴旋處的車站出口左側(西側)發車。
相鄰車站
- ■特急「兩毛」停車站
參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