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石龍屬(屬名:Nomingia)是種偷蛋龍下目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東亞。
天青石龍的正模標本(編號GIN 100/119)是在1994年發現於蒙古國的Bugin Tsav地層,地質年代相當於白堊紀晚期的馬斯特里赫特階。化石包含:大部分脊椎、骨盆、以及左脛跗骨。在2000年,由瑞欽·巴思缽(Rinchen Barsbold)等人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是戈壁天青石龍(N. gobiensis)。天青石龍的屬名是以化石發現地-Nomingiin戈壁為名;種名則是以戈壁沙漠為名[1]。
敘述
天青石龍是種中型偷蛋龍類恐龍,根據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的估計值,天青石龍的身長約1.7公尺,體重約20公斤[2]。
天青石龍的特徵是尾巴末端具有類似尾綜骨的固定脊椎骨,瑞欽·巴思缽等人認為該處可能有一叢羽毛,類似現代鳥類[1]。在發現天青石龍的化石以前,這種骨頭結構只在鳥類身上發現。
天青石龍屬於偷蛋龍下目的偷蛋龍科。如同其他偷蛋龍類,牠們的頭上擁有冠飾,可能作為展示物使用。天青石龍擁有喙狀嘴,有些其他恐龍也擁有喙狀嘴,例如鐮刀龍。
種系發生學
瑞欽·巴思缽命名天青石龍被時,將牠們歸類於偷蛋龍下目,其他研究人員多認為天青石龍屬於近頜龍科或單足龍亞科[1],依據他們所使用的分類系統,而有不同分類位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