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網球公開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墨西哥公開賽(Mexico Open),目前受贊助商冠名為由滙豐銀行呈現的墨西哥電信公開賽(Abierto Mexicano Telcel presentado por HSBC),是每年2月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舉行的男子職業網球賽事,賽事級別為ATP500巡迴賽[1]

快速預覽 墨西哥公開賽 Mexico Open, ATP巡迴賽 ...
墨西哥公開賽
Mexico Open
Thumb
ATP巡迴賽
賽會Abierto Mexicano Telcel
presentado por HSBC
創立1993年,​32年前​(1993
地點 墨西哥
阿卡普爾科
場館蒙多帝國公主飯店英語Hotel Princess Mundo Imperial (2001–2021)
GNP保險競技場英語Arena GNP Seguros (2022–)
類別ATP500巡迴賽
地面室外泥地球場 (1993–2013)
室外硬地球場 (2014–)
籤表32單打 / 16雙打
獎金2,585,410美元 (2025)
網站abiertomexicanodetenis.com
應屆冠軍 (2025)
單打捷克 托馬什·馬哈奇
雙打美國 克利斯蒂安·哈里森
美國 埃文·金
關閉
快速預覽 WTA巡迴賽, 創立 ...
WTA巡迴賽
創立2001年,​24年前​(2001
終止2020年,​5年前​(2020
級別WTA巡迴賽 (2001–2020)
籤表32單打 / 16雙打
獎金275,000美元 (2020)
關閉

歷史

墨西哥公開賽創立於1993年,到2000年為止都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舉行(1999年沒有舉辦),在2001年移至阿卡普爾科。原先與智利阿根廷巴西公開賽合稱「拉美黃金賽季」,但2014年比賽場地從泥地改為硬地後,成為北美陽光賽季印第安韋爾斯邁阿密兩項大師賽的熱身賽。冠軍將獲得一個巨大的梨形銀質獎盃。

女子賽事曾在2001年加入,為WTA國際巡迴賽的一部分;2020年之後遷移到了瓜達拉哈拉[2]

歷屆決賽

男子單打

Thumb
托馬斯·梅士達
保持着賽會四連冠(1993–1996)的記錄
更多資訊 年, 冠軍 ...
冠軍 亞軍 比分
1993 奧地利 托馬斯·梅士達 西班牙 卡洛斯·哥斯達英語Carlos Costa (tennis) 6–2, 6–4
1994 奧地利 托馬斯·梅士達 (2) 巴西 羅伯托·賈巴里英語Roberto Jabal 6–3, 6–1
1995 奧地利 托馬斯·梅士達 (3) 巴西 費蘭度·梅利傑尼 7–6(7–4), 7–5
1996 奧地利 托馬斯·梅士達 (4) 捷克 伊里·諾華克 7–6(7–3), 6–2
1997 西班牙 法蘭西斯科·克拉維特 西班牙 霍安·阿爾伯特·維洛卡英語Joan Albert Viloca 6–4, 7–6(9–7)
1998 捷克 伊里·諾華克 比利時 克薩維埃·馬利斯 6–3, 6–3
1999 沒有舉辦
↓  升級為ATP500  ↓
2000 阿根廷 胡安·伊格納西奧·切拉 阿根廷 馬里亞諾·普埃爾塔 6–4, 7–6(7–4)
2001 巴西 古斯塔沃·古爾頓 西班牙 加洛·布蘭科英語Galo Blanco 6–4, 6–2
2002 西班牙 卡洛斯·莫亞 巴西 費蘭度·梅利傑尼 7–6(7–4), 7–6(7–4)
2003 阿根廷 阿古斯丁·卡萊里 阿根廷 馬里亞諾·薩巴萊塔 7–5, 3–6, 6–3
2004 西班牙 卡洛斯·莫亞 (2) 西班牙 費蘭度·華達斯高 6–3, 6–0
2005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西班牙 阿爾伯特·蒙塔涅斯 6–1, 6–0
2006 秘魯 路易斯·奧爾納 阿根廷 胡安·伊格納西奧·切拉 7–6(8–6), 6–4
2007 阿根廷 胡安·伊格納西奧·切拉 (2) 西班牙 卡洛斯·莫亞 6–3, 7–6(7–2)
2008 西班牙 尼古拉斯·阿爾瑪格羅 阿根廷 大衛·納賓迪安 6–1, 7–6(7–1)
2009 西班牙 尼古拉斯·阿爾瑪格羅 (2) 法國 加埃爾·蒙菲斯 6–4, 6–4
2010 西班牙 大衛·費拿 西班牙 胡安·卡洛斯·費利路 6–3, 3–6, 6–1
2011 西班牙 大衛·費拿 (2) 西班牙 尼古拉斯·阿爾瑪格羅 7–6(7–4), 6–7(2–7), 6–2
2012 西班牙 大衛·費拿 (3) 西班牙 費蘭度·華達斯高 (2) 6–1, 6–2
2013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2) 西班牙 大衛·費拿 6–0, 6–2
↑泥地↑
↓硬地↓
2014 保加利亞 格里戈爾·迪米杜夫 南非 奇雲·安達臣 7–6(7–1), 3–6, 7–6(7–5)
2015 西班牙 大衛·費拿 (4) 日本 錦織圭 6–3, 7–5
2016 奧地利 多米尼克·蒂姆 澳洲 伯納德·杜米治 7–6(8–6), 4–6, 6–3
2017 美國 薩姆·奎里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6–3, 7–6(7–3)
2018 阿根廷 胡安·馬丁·迪普祖 南非 奇雲·安達臣 6–4, 6–4
2019 澳洲 尼克·基域奧斯 德國 亞歷山大·施華利夫 6–3, 6–4
2020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3) 美國 泰勒·費歷斯 6–3, 6–2
2021 德國 亞歷山大·施華利夫 希臘 斯特凡諾斯·薛斯柏斯 6–4, 7–6(7–3)
2022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4) 英國 卡梅倫·諾瑞 6–4, 6–4
2023 澳洲 阿萊克斯·迪文拿奧 美國 湯美·保羅 3–6, 6–4, 6–1
2024 澳洲 亞歷克斯·迪文拿奧 (2) 挪威 卡斯珀·魯德 6–4, 6–4
2025 捷克 托馬什·馬哈奇 西班牙 亞歷杭德羅·達維度域治·科堅拿 7–6(8–6), 6–2
關閉

男子雙打

Thumb
奪得男雙二連冠的選手包括上圖
米歇爾·梅提納克(2008–09)、
唐納德·約翰遜(2000–01)、
大衛·馬雷羅(2012–13),以及
傑米·梅利布魯諾·蘇雷斯(2017–18)
更多資訊 年, 冠軍 ...
冠軍 亞軍 比分
1993 墨西哥 萊昂納多·拉瓦列
巴西 耶密·昂新斯英語Jaime Oncins
阿根廷 奧拉西奧·德拉潘納英語Horacio de la Peña
墨西哥 豪爾赫·洛薩諾
7–6, 6–4
1994 美國 弗朗西斯科·蒙塔納英語Francisco Montana
美國 拜仁·謝爾頓
美國 盧克·詹森
美國 墨菲·詹森
6–3, 6–4
1995 阿根廷 哈維爾·弗拉納
墨西哥 萊昂納多·拉瓦列 (2)
德國 馬克-凱溫·格爾納
意大利 迪亞哥·納爾基索英語Diego Nargiso
7–5, 6–3
1996 美國 唐納德·約翰遜
美國 弗朗西斯科·蒙塔納 (2)
委內瑞拉 尼克拉斯·普雷拉英語Nicolás Pereira
西班牙 埃米利奧·桑切斯
6–2, 6–4
1997 厄瓜多爾 尼古拉斯·拉潘蒂
阿根廷 丹尼爾·奧桑尼克英語Daniel Orsanic
墨西哥 路易斯·埃雷拉英語Luis Herrera (tennis)
墨西哥 馬里亞諾·桑切斯英語Mariano Sánchez (tennis)
4–6, 6–3, 7–6
1998 捷克 伊里·諾華克
捷克 大衛·里克爾
阿根廷 丹尼爾·奧桑尼克英語Daniel Orsanic
墨西哥 大衛·羅迪蒂英語David Roditi
6–4, 6–2
1999 沒有舉辦
↓  升級為ATP500  ↓
2000 津巴布韋 韋恩·比歷克
美國 唐納德·約翰遜 (2)
阿根廷 加斯頓·埃特利斯
阿根廷 馬丁·羅德里格斯
6–3, 7–5
2001 美國 唐納德·約翰遜 (3)
巴西 古斯塔沃·古爾頓
南非 大衛·亞當斯
阿根廷 馬丁·加西亞英語Martín García (tennis)
6–3, 7–6(7–5)
2002 美國 鮑伯·拜仁
美國 邁克·拜仁
捷克 馬丁·單姆英語Martin Damm
捷克 大衛·里克爾
6–1, 3–6, [10–2]
2003 巴哈馬 馬克·諾爾斯
加拿大 丹尼爾·內斯特
西班牙 大衛·費拿
西班牙 費蘭度·比森特
6–3, 6–3
2004 美國 鮑伯·拜仁 (2)
美國 邁克·拜仁 (2)
阿根廷 胡安·伊格納西奧·切拉
智利 尼古拉斯·馬蘇
6–2, 6–3
2005 西班牙 大衛·費拿
西班牙 聖地牙哥·文圖拉
捷克 伊日·瓦涅克
捷克 托馬什·齊布
4–6, 6–1, 6–4
2006 捷克 弗朗提斯科·塞馬克
捷克 萊奧什·弗里德爾
意大利 波蒂托·斯塔拉切
意大利 菲利波·沃蘭德里
7–5, 6–2
2007 意大利 波蒂托·斯塔拉切
阿根廷 馬丁·瓦薩洛·阿圭略
捷克 盧卡斯·德勞希
捷克 帕維爾·維茲納爾
6–0, 6–2
2008 奧地利 奧利弗·馬拉克
斯洛伐克 米歇爾·梅提納克
阿根廷 阿古斯丁·卡萊里
秘魯 路易斯·奧爾納
6–2, 6–7(3–7), [10–7]
2009 捷克 弗朗提斯科·塞馬克 (2)
斯洛伐克 米歇爾·梅提納克 (2)
波蘭 盧卡斯·庫伯特
奧地利 奧利弗·馬拉克
4–6, 6–4, [10–7]
2010 波蘭 盧卡斯·古博特
奧地利 奧利弗·馬拉克 (2)
意大利 法比奧·福尼尼
意大利 波蒂托·斯塔拉切 (2)
6–0, 6–0
2011 羅馬尼亞 維克托·哈內斯庫
羅馬尼亞 霍里亞·特卡烏
巴西 馬塞洛·梅洛
巴西 布魯諾·蘇雷斯
6–1, 6–3
2012 西班牙 大衛·馬雷羅
西班牙 費蘭度·華達斯高
西班牙 馬塞爾·格拉諾勒斯
西班牙 馬克·盧比斯
6–3, 6–4
2013 波蘭 盧卡斯·古博特 (2)
西班牙 大衛·馬雷羅 (2)
意大利 西莫內·博萊利
意大利 法比奧·福尼尼
7–5, 6–2
↑泥地↑
↓硬地↓
2014 南非 奇雲·安達臣
澳洲 馬修·伊布登
西班牙 菲里西亞諾·洛佩茲
白俄羅斯 馬克斯·米爾內
6–3, 6–3
2015 克羅地亞 艾雲·多迪格
巴西 馬塞洛·梅洛
波蘭 馬利尤斯·費騰柏格
墨西哥 聖地亞哥·岡薩雷斯
7–6(7–2), 5–7, [10–3]
2016 菲律賓 崔特·休伊
白俄羅斯 馬克斯·米爾內
德國 菲利普·普茲斯內爾
奧地利 亞歷山大·佩亞
7–6(7–5), 6–3
2017 英國 傑米·梅利
巴西 布魯諾·蘇雷斯
美國 約翰·伊斯內爾
西班牙 菲里西亞諾·洛佩茲
6–3, 6–3
2018 英國 傑米·梅利 (2)
巴西 布魯諾·蘇雷斯 (2)
美國 鮑伯·拜仁
美國 邁克·拜仁
7–6(7–4), 7–5
2019 德國 亞歷山大·施華利夫
德國 米沙·施華利夫
美國 柯士甸·加逸錫
新西蘭 阿提姆·西塔克英語Artem Sitak
2–6, 7–6(7–4), [10–5]
2020 波蘭 盧卡斯·古博特 (3)
巴西 馬塞洛·梅洛 (2)
哥倫比亞 胡安·塞巴斯蒂安·卡瓦爾
哥倫比亞 羅伯特·法拉赫
7–6(8–6), 6–7(4–7), [11–9]
2021 英國 肯·斯庫普斯基
英國 尼爾·斯庫普斯基
西班牙 馬塞爾·格拉諾勒斯
阿根廷 奧拉西奧·澤巴洛斯
7–6(7–3), 6–4
2022 西班牙 菲里西亞諾·洛佩茲
希臘 斯特凡諾斯·薛斯柏斯
薩爾瓦多 馬塞洛·阿雷瓦洛
荷蘭 讓-儒利安·路查
7–5, 6–4
2023 奧地利 亞歷山大·埃勒爾
奧地利 盧卡斯·米德勒
美國 納撒尼爾·拉蒙斯
美國 傑克森·威思羅
7–6(11–9), 7–6(7–3)
2024 摩納哥 雨果·尼斯
波蘭 揚·傑林斯基
墨西哥 聖地亞哥·岡薩雷斯
英國 尼爾·斯庫普斯基
6–3, 6–2
2025 美國 克利斯蒂安·哈里森
美國 埃文·金
法國 薩迪奧·敦比亞
法國 法比安·勒布爾
6–4, 6–0
關閉

女子單打

Thumb
弗拉維婭·賓妮達
在2005和2008年贏得兩屆冠軍,並保持着七進決賽的記錄(除兩年冠軍,另有2004、2006–07、2009和2012年)。
更多資訊 年, 冠軍 ...
冠軍 亞軍 比分
2001 南非 阿曼達·柯茲兒 俄羅斯 耶蓮娜·迪文泰娃 2–6, 6–1, 6–2
2002 斯洛文尼亞 卡塔琳娜·斯雷博特尼克 阿根廷 保拉·蘇亞雷斯 6–7(1–7), 6–4, 6–2
2003 南非 阿曼達·柯茲兒 (2) 阿根廷 瑪麗安娜·迪亞茲·奧利瓦英語Mariana Díaz Oliva 7–5, 6–3
2004 捷克 伊韋塔·梅爾澤 意大利 弗拉維婭·賓妮達 7–6(7–5), 6–4
2005 意大利 弗拉維婭·賓妮達 斯洛伐克 柳德米拉·切爾瓦諾娃英語Ľudmila Cervanová 3–6, 7–5, 6–3
2006 德國 安娜-蓮娜·歌恩菲特 意大利 弗拉維婭·賓妮達 6–1, 4–6, 6–2
2007 法國 艾米莉·露華 意大利 弗拉維婭·賓妮達 (2) 7–6(7–0), 6–4
2008 意大利 弗拉維婭·賓妮達 (2) 法國 阿莉澤·科爾內 6–0, 4–6, 6–1
2009 美國 雲露絲·威廉絲 意大利 弗拉維婭·賓妮達 (3) 6–1, 6–2
2010 美國 雲露絲·威廉絲 (2) 斯洛文尼亞 波洛娜·赫爾科格 2–6, 6–2, 6–3
2011 阿根廷 姬絲拉·杜高 西班牙 阿蘭特拉·帕拉·桑托亞英語Arantxa Parra Santonja 6–3, 7–6(7–5)
2012 意大利 薩拉·艾蘭妮 意大利 弗拉維婭·賓妮達 (4) 5–7, 7–6(7–2), 6–0
2013 意大利 薩拉·艾蘭妮 (2) 西班牙 卡拉·蘇亞雷斯·拿華路 6–0, 6–4
↑泥地↑
↓硬地↓
2014 斯洛伐克 多米尼卡·施寶高娃 美國 姬絲汀娜·麥海爾 7–6(7–3), 4–6, 6–4
2015 瑞士 迪美雅·芭辛絲姬 法國 卡羅琳·加西雅 6–3, 6–0
2016 美國 斯洛恩·斯蒂芬斯 斯洛伐克 多米尼卡·施寶高娃 6–4, 4–6, 7–6(7–5)
2017 烏克蘭 莉希亞·朱蓮科 法國 克里斯蒂娜·美拉德諾維奇 6–1, 7–5
2018 烏克蘭 莉希亞·朱蓮科 (2) 瑞士 史蒂芬妮·沃格勒 5–7, 7–6(7–2), 6–2
2019 中國 王雅繁 美國 索菲亞·姬蓮 2–6, 6–3, 7–5
2020 英國 希瑟·沃特森 加拿大 萊拉·費南迪斯 6–4, 6–7(8–10), 6–1
遷移到瓜達拉哈拉
關閉

女子雙打

Thumb
瑪利亞·何塞·馬丁內斯·桑切斯英語María José Martínez Sánchez
是賽會三屆女雙冠軍(2001、2008–09年)。
Thumb
努里亞·拉格斯特拉·維維斯英語Nuria Llagostera Vives
瑪利亞·何塞·馬丁內斯·桑切斯英語María José Martínez Sánchez
在2008–09連續兩年奪冠。
更多資訊 年, 冠軍 ...
冠軍 亞軍 比分
2001 西班牙 瑪利亞·何塞·馬丁內斯·桑切斯英語María José Martínez Sánchez
西班牙 安娜貝爾·梅迪娜·加里格斯
西班牙 比希尼婭·魯阿諾·帕斯夸爾
阿根廷 保拉·蘇亞雷斯
6–4, 6–7(5–7), 7–5
2002 西班牙 比希尼婭·魯阿諾·帕斯夸爾
阿根廷 保拉·蘇亞雷斯
斯洛文尼亞 提娜·克里贊英語Tina Križan
斯洛文尼亞 卡塔琳娜·斯雷博特尼克
7–5, 6–1
2003 法國 艾米莉·露華
瑞典 芭歐莎·斯文森英語Åsa Svensson
匈牙利 佩特拉·曼杜拉
奧地利 帕特里夏·沃圖斯奇英語Patricia Wartusch
6–3, 6–1
2004 澳洲 麗莎·麥克謝伊英語Lisa McShea
委內瑞拉 米拉格羅斯·塞克拉英語Milagros Sequera
捷克 奧爾加·維梅塔爾科娃英語OlgaVymetálková
捷克 瑪蒂娜·娜華蒂露娃
2–6, 7–6(7–5), 6–4
2005 俄羅斯 阿麗娜·日可娃英語Alina Jidkova
烏克蘭 塔提安娜·佩列比尼斯英語Tatiana Perebiynis
西班牙 羅莎·瑪莉亞·安德烈斯·羅德里格斯英語Rosa María Andrés Rodríguez
西班牙 康奇塔·馬丁內斯·格拉納多斯英語Conchita Martínez Granados
7–5, 6–3
2006 德國 安娜-萊娜·歌恩菲特
美國 梅根·蕭內西
日本 淺越忍
法國 艾米莉·露華
6–1, 6–3
2007 西班牙 盧爾德·多明格斯·里諾英語Lourdes Domínguez Lino
西班牙 阿蘭特拉·帕拉·桑托亞英語Arantxa Parra Santonja
法國 艾米莉·露華 (2)
澳洲 妮可·普拉特英語Nicole Pratt
6–3, 6–3
2008 西班牙 努里亞·拉格斯特拉·維維斯英語Nuria Llagostera Vives
西班牙 瑪利亞·何塞·馬丁內斯·桑切斯 (2)
捷克 伊韋塔·梅爾策
捷克 佩特拉·塞科芙絲卡
6–2, 6–4
2009 西班牙 努里亞·拉格斯特拉·維維斯(2)
西班牙 瑪利亞·何塞·馬丁內斯·桑切斯 (3)
西班牙 盧爾德·多明格斯·里諾英語Lourdes Domínguez Lino
西班牙 阿蘭特拉·帕拉·桑托亞英語Arantxa Parra Santonja
6–4, 6–2
2010 斯洛文尼亞 波洛娜·赫爾科格
捷克 巴博拉·斯特里科娃
意大利 薩拉·艾蘭妮
意大利 羅貝塔·雲芝
2–6, 6–1, [10–2]
2011 烏克蘭 瑪利亞·科里特塞娃英語Mariya Koryttseva
羅馬尼亞 拉魯卡·奧拉魯英語Raluca Olaru
西班牙 盧爾德·多明格斯·里諾 (2)
西班牙 阿蘭特拉·帕拉·桑托亞 (2)
3–6, 6–1, [10–4]
2012 意大利 薩拉·艾蘭妮
意大利 羅貝塔·雲芝
西班牙 盧爾德·多明格斯·里諾 (3)
西班牙 阿蘭特拉·帕拉·桑托亞 (3)
6–2, 6–1
2013 西班牙 盧爾德·多明格斯·里諾 (2)
西班牙 阿蘭特拉·帕拉·桑托亞 (2)
哥倫比亞 卡塔利娜·卡斯塔諾英語Catalina Castaño
哥倫比亞 瑪麗娜·杜克·馬里尼奧
6–4, 7–6(7–1)
↑泥地↑
↓硬地↓
2014 法國 克里斯蒂娜·美拉德諾維奇
哈薩克 卡麗娜·沃斯科波娃
捷克 佩特拉·塞科芙絲卡
捷克 伊韋塔·梅爾策
6–3, 2–6, [10–5]
2015 西班牙 拉拉·阿魯阿巴雷納
西班牙 瑪莉亞·特雷莎·陶洛·弗洛
捷克 安卓莉雅·哈拉瓦科娃
捷克 露絲·哈迪卡
7–6(7–2), 5–7, [13–11]
2016 西班牙 安娜貝爾·梅迪娜·加里格斯 (2)
西班牙 阿蘭特拉·帕拉·桑托亞 (3)
荷蘭 基基·貝爾騰斯
瑞典 喬安娜·拉爾森
6–0, 6–4
2017 克羅地亞 達里賈·尤拉克英語Darija Jurak
澳洲 安娜斯塔西亞·羅季奧諾娃
哥倫比亞 瑪麗娜·杜克·馬里尼奧
巴拉圭 維羅妮卡·塞佩德·羅伊格英語Verónica Cepede Royg
6–3, 6–2
2018 德國 塔季揚娜·瑪莉亞
英國 希瑟·沃特森
美國 凱特琳·克里斯蒂安英語Kaitlyn Christian
美國 薩布麗娜·聖瑪莉亞
7–5, 2–6, [10–2]
2019 白俄羅斯 維多利亞·阿扎連卡
中國 鄭賽賽
美國 黛絲蕾·克勞奇克
墨西哥 朱里亞娜·奧爾莫斯
6–1, 6–2
2020 美國 黛絲蕾·克勞奇克
墨西哥 朱里亞娜·奧爾莫斯
烏克蘭 卡捷琳娜·邦達連科
加拿大 莎倫·費希曼英語Sharon Fichman
6–3, 7–6(7–5)
遷移到瓜達拉哈拉
關閉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