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九軍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的作戰部隊,部隊為抗日戰爭爆發後由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隸屬部隊擴編,屬於西北軍系統。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部隊指揮官張克俠受到中國共產黨攏絡叛變投降。

快速預覽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九軍, 存在時期 ...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九軍
國民革命軍軍旗
存在時期1937年-1948年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效忠於 中華民國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種類陸軍軍級單位
參與戰役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投降
指揮官
著名指揮官宋哲元
張自忠
李文田
黃維綱
劉振三
張克俠 投降
關閉

宋哲元時期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駐守平津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反擊日軍,但隨後遭到重創南撤。同年8月,二十九軍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國民革命軍第38師(師長張自忠)與特務旅(旅長孫玉田)自二十九軍體系抽出,合編為國民革命軍五十九軍。軍長原定為張自忠出任,但因為張自忠在平津作戰期間仍滯留北平市的作為遭到輿論誤解為投敵叛國,在輿論壓力下該軍軍長由宋哲元兼任,副軍長任命同為西北軍系的38師副師長李文田。五十九軍實際成軍時麾下部隊包括國民革命軍第38師(師長黃維綱)、國民革命軍第180師(師長劉振三)、國民革命軍騎兵第13旅(旅長姚景川)。

同年9月3日,張自忠成功自北平逃脫至天津離開華北,並於當年雙十節在秦德純和張樾陪同下在南京覲見蔣中正。12月,國民政府遷駐武漢,此時宋哲元辭職,張自忠正式接任軍長。

張自忠時期

1938年1月,第五十九軍納編第五戰區節制,作為戰區直屬預備隊運用。日軍為打通津浦鐵路,由第13師團(師團長荻洲立兵)於1938年1月進攻淮河一線,2月初突破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一軍(軍長于學忠)的防線,在淮河北岸建立了橋頭堡。第五十九軍奉命前往救援後,於2月15日抵達前線,對日寇展開攻擊。到22日,日寇在淮河北岸要點小蚌埠被第五十九軍收復,第13師團被迫退回淮河南岸,雙方遂在淮河一線對峙。

3月,日軍第5師團部隊南下,於駐守臨沂的國民革命軍第四十軍交戰,由於四十軍實際戰力僅有一師,無法有效禦敵。在李宗仁出面協調下,張自忠摒棄前嫌親率第五十九軍前往救援(中原大戰時期龐炳勛曾偷襲同為西北軍的張自忠部,使張身受重傷險些喪命),於3月12日抵達臨沂西郊後,在13日至17日,與24日至30日,五十九軍兩度擊退第5師團部隊入侵,第5師團因無力續戰被迫退回攻擊發起區。臨沂防禦戰阻礙了第5師團與日軍第10師團會師進攻徐州的構想,孤軍深入的第10師團部隊遭到圍攻受到重大戰損,為台兒莊大捷勝利的基石。因此戰功,張自忠升任第二十七軍團軍團長兼第五十九軍軍長,轄第五十九軍與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二軍,而且與龐炳勛達成和解,同時洗刷了「漢奸」污名。

雖然臨沂與台兒莊兩次戰鬥均獲得勝利,但之後由於日寇華北與華中派遣軍共派出7個師團與兩個獨立旅團,從南、北兩路在5月上旬切斷了徐州西面的交通線,集中於徐州的部隊有被包圍之虞。於是國軍主力於5月18日起往西南撤出徐州,第五十九軍負責斷後。至6月1日,第五十九軍退至許昌後才停止。當武漢會戰於6月11日展開時,第五十九軍在豫南與日寇作戰,直到9月6日奉命至潢川以掩護鄂北部隊的集結。從6日至18日,第五十九軍與日寇第10師團(師團長篠冢義男)展開潢川的爭奪戰。由於日寇從6月16日起對第五十九軍施放毒氣,且在18日切斷了潢川西方的交通線。鑑於已達成掩護的任務,張自忠在19日凌晨下令部隊從潢川西南方突圍。

1938年10月12日,張自忠因功升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仍兼第五十九軍軍長。11月13日,張自忠又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所轄部隊除第三十三集團軍外,還包括第二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王纘緒)、第廿八軍團(軍團長劉汝明)、江防軍及若干獨立部隊等,司令部設於荊門。

1939年3月,由於在京山一役擊退日寇,國民政府以張自忠為中將加上將銜,並頒四等寶鼎勳章。4月2日,蔣介石以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張自忠率部與日寇苦戰,屢建奇勳,特電嘉獎。4月3日,第五戰區張自忠部渡襄河圍攻鍾祥,4月5日在城西與日寇激戰斃敵300餘人。5月1日,日軍第11軍(軍長岡村寧次)向襄河以東的隨縣與棗陽進攻。6日,襄河以東陣地為日軍突破,張自忠率第五十九軍渡河,擊退日寇後,在5月10日反而切斷了日寇的交通線,迫使日寇撤退。該役之後定名為隨棗會戰。

12月12日,軍事委員會發動冬季攻勢,以第五與第九兩個戰區為主攻地區。張自忠指揮13個師攻擊日寇第13師團(師團長田中靜壹),但由於日寇已經掌握國軍的計劃,於是國軍部隊被迫進攻日寇的既設陣地。雙方在鍾祥、長壽店纏鬥三個星期後,在周碞的第七十五軍支援之下,嚴重損失的日寇才在2月下旬後撤。

1940年4月5日,宋哲元病逝於四川綿陽病逝,聞知死訊後,張自忠、馮治安劉汝明皆率軍哭祭。同年5月1日,日寇為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且由於日寇於冬季攻勢損失嚴重,為消除第五戰區威脅,遂調集6個師團,裝甲與航空大隊,向棗陽與宜昌一線進攻,拉開棗宜會戰序幕。日寇在各戰場均無重要成就,遂分兵兩路冀圖犯中國陪都重慶,一路攻襄河東西兩岸,牽制國軍南下,一路沿長江犯沙市宜昌,動員兵力10萬以上。張自忠第三十三集團軍在鍾祥京山斷日寇歸路,以完成合剿兜抄之戰略。

5月1日,日寇第3師團(師團長山脅正隆)、第13師團(師團長田中靜壹)、第15師團(師團長渡邊右文)、與第39師團(師團長村上啟作)對右翼兵團襄河以東各陣地發動攻擊,以其會師於棗陽。5月3日,右翼兵團長壽店陣地被突破。之後,張自忠將軍決定在5月7日率領第七十四師至河東以增援第三十八師與第一七九師。臨行前張自忠將軍寫信給集團軍副總司令馮治安,內容是:

「仰之我弟如晤:因為戰區全面戰事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後,如能與38D、179D取得聯絡,即率該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設若與179D、38D取不上聯絡,即帶馬之三個團,奔着我們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無論做好做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或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小兄張自忠手啟五月六日於快活鋪」

5月8日,日寇第3師團與第13師團會師,第39師團佔領棗陽。5月中旬,張率部渡過襄水,阻截由襄花路向棗陽集中之日軍主力。張與第三十八師與第一七九師取得聯繫。於是張自忠將軍在5月11日親率部隊往北追擊(此時張自忠將軍所指揮的部隊共第三十八師、第七十四師、第一七九師、第一八〇師等,與騎兵第九師,共5個師番號,但戰鬥兵力僅2萬人),以求截斷日寇退路。為避免此一結果,日寇第13師團與第39師團便往南正面攻擊張自忠將軍部。5月13日,由於第一七九與第一八〇師為日寇所阻,因此張自忠將軍命第三十八師為左縱隊,接應第一七九師,他親率第七十四師與騎九師4個團為右縱隊,接應第一八〇師;而日軍以第39師團攻擊右縱隊,5月15日,日寇第39師團將張自忠將軍的第七十四師圍於宜城南瓜店十里長山。

1940年5月16日,張率第七十四師與日寇在方家集激戰。張部隨身官兵僅2,000人,而日寇步騎在4,000人以上,炮20餘門,遂分左右向張部包圍於南瓜店。張所部官兵在激烈的攻防戰鬥中僅剩1,500餘人。國軍傷亡殆盡,張在槍林彈雨中指揮,肩部已中彈,仍誓不退後,所有官兵均一致以最後生命,爭持南瓜店陣地。屬下警衛員谷瑞雪勸其向東南山口撤退,但遭張拒絕並親自到陣前指揮攻擊,身中5彈卻仍不退後。未幾張將軍再中一彈,擬拔劍自刎,為屬下阻止,張終聲竭而殉國。張在彌留之際,喃喃說道:「我這樣死,對國家,對長官,對人民,良心平安」後,欲持佩槍自戕,為部下奪槍阻止;日寇隨後在大約16:00時分攻破張指揮部,張最終壯烈殉國,其麾下之第七十四師官兵亦全部戰死。日寇把張遺體審認無誤後,在方家集徵調來一口棺木盛殮,並豎木牌,墓碑上書:「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當天深夜,日寇設在漢口之廣播電台插播張自忠陣亡消息。第三十八師師長黃維綱獲報後,組織了一支敢死隊將遺體奪回,5月18日送回集團軍司令部,以上將禮服重殮,經宜昌轉送回重慶。張將軍殉國後,國府明令褒揚特予國葬,追晉陸軍二級上將。5月28日,靈柩抵達重慶,蔣介石率軍事委員會的高級將領與國民政府五院院長親臨致祭並撫棺痛哭。此後張自忠將軍歷經改葬,併入祀忠烈祠,各地也有將地名更改紀念張自忠將軍之舉。

黃維綱時期

1940年5月22日,在張自忠壯烈殉國後,馮治安繼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為安撫第五十九軍官兵,馮就任後即報請以原第五十九軍副軍長李文田繼任集團軍副總司令,第三十八師師長黃維綱繼任第五十九軍軍長,同時將第五十九軍原轄騎兵第十三旅調離,另以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七軍之騎兵第九師改隸第五十九軍。由於第五十九軍在棗宜會戰前期損失慘重,故黃維綱上任後一度率部作為第五戰區預備隊。

1941年1月,騎兵第九師改隸國民革命軍騎兵第三軍,另以新組建之暫編第五十三師隸屬第五十九軍。同年第五十九軍參加豫南會戰,於3月6日反擊日寇收復南陽。

由於長期積勞成疾,軍長黃維綱於1943年8月3日病逝於湖北南漳,享年46歲。國民政府將黃將軍歸葬河南項城,明令褒獎、追贈陸軍中將。

劉振三時期

1943年8月17日,在軍長黃維綱病故後,劉振三繼任第五十九軍軍長。

  • 軍長:劉振三  
  • 副軍長:張凌雲、孟紹濂  
  • 參謀長:劉月軒
  • 第38師師長:李九思
    • 第112團團長:王金鵬
    • 第113團團長:楊干三
    • 第114團團長:樊侖山
  • 第180師師長:董升堂
    • 第538團團長:崔振倫
    • 第539團團長:於麟章
    • 第540團團長:陳芳芝
  • 暫編第53師師長:翟紫封(由騎兵第9師改編)
    • 暫編第1團團長:陳振凱
    • 暫編第2團團長:劉芸生
    • 暫編第3團團長:李魁之

1943年11月,常德會戰爆發,第五十九軍參戰。

1945年初,國民革命軍進行整編,暫編第53師被裁減。同年3月21日,豫西鄂北會戰爆發,第五十九軍參戰。日寇於3月23日攻克自忠縣。3月26日,第五十九軍主力及第六十九軍與日寇激戰於歐家廟、武家堰和八都河一線。崔振倫接任第180師師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同年10月,原第三十三集團軍改稱第三綏靖區,馮治安轉任三綏區司令官,第五十九軍隨之改隸第三綏靖區。

1946年4月,第五十九軍改編為整編第五十九師

1947年2月,整五十九師參加萊蕪戰役。同年7月,整五十九師之整三十八旅被解放軍圍攻全殲於費縣,旅長翟紫封陣亡。

第五十九軍軍部和180師,駐賈汪,還有一個團駐運河的萬年閘,有一個營擔任隴海東路的運河橋防務。第38師駐台兒莊,師部在台兒莊河南14里處,擔任鋒線至台兒莊富陽山一線的運河防務,77軍軍部駐柳泉。37師擔任金浦路運河鐵橋一代防務。第132師駐青山泉。

1948年9月,整五十九師恢復軍級番號:

  • 軍長劉振三
  • 副軍長:孟紹濂李九思
  • 參謀長劉景岳
    • 副參謀長顧相貞
    • 軍需處處長邢潤生
  • 軍直:軍部指揮官石雲朗
    • 炮兵團
    • 工兵營
    • 通信營
    • 騎兵搜索營
    • 輜重營
    • 特務營
  • 第38師師長楊干三,副師長於麟章,參謀長鍾道昆
    • 第112團團長郭建勛,副團長許朝棟
    • 第113團團長欒升堂 副團長張竹明
    • 第114團團長趙海風、副團長李桂新。許朝棟(代理)
  • 第180師師長崔振倫,副師長邢炳南,參謀長霍敬之
    • 第538團團長段逢源
    • 第539團團長陳芳芝
    • 第540團團長楊光

但此時第三綏靖區在張克俠何基灃作為內應的情況下,已幾近被中國共產黨全面滲透。軍長劉振三實質上已無法掌握部隊,1948年10月中旬以去上海看病為名,攜帶全部資財出走,走前向大家說一切聽孟紹廉副軍長的。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爆發。針對第五十九軍抵抗解放軍的傾向,粟裕於11月7日命令華野七縱對駐守萬年閘地區的第五十九軍發起猛攻,守軍在數小時內即損失一個營的情況下,士氣遭受沉重打擊,最終第五十九軍大部分官兵改變態度、副軍長孟紹濂民革成員)率部、第38師師長楊干三、第180師師長崔振倫、第38師副師長於麟章追隨張克俠何基灃起義。但6個團長跑掉了4個,裹挾走了部分部隊,其中539團整團和第113團團長欒升堂帶兩個營完整出走,第540團團長楊光率領一個營逃往南京,第114團團長趙海風帶走了營長以上軍官,第38師參謀長鍾道昆也把師部的直屬部隊帶走好多,總計5000多不願追隨之官兵則得到和平放行,撤往徐州歸建國軍序列。

第180師一個營守衛隴海鐵路運河橋(後黃百韜兵團西撤徐州時的咽喉要道),起義時沒有接到通知,被李彌第十三兵團繳械。但該營營長王廷俞克服重重困難,帶全營徒手官兵前往台兒莊歸隊。

第五十九軍副軍長李九思被任命為第五十九軍代軍長,欒升堂任第38師代師長,陳芳芝被任命為第180師的代師長,劃歸孫元良的第十六兵團。不久國軍不再使用第五十九軍番號。李九思改任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官。未起義部隊編為第180師,隸屬於新組建的第一一五軍。原第539團團長陳芳芝任上校代師長,1949年1月10日在淮海戰役中被俘。

張克俠時期

1949年2月,追隨張克俠起義的第五十九軍官兵與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渤海縱隊合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3軍,此時張克俠任軍長,韓念龍任政治委員,張震球、孟紹濂任副軍長,歐陽平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97、98、99師,屬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建制。

1949年4月21日,第33軍參加了渡江戰役,在無為縣泥汊鎮、外灘渡江,推進到南陵縣戰家橋一帶。4月24日,第九兵團命令33軍「在浙江長興、吳興切斷寧杭公路」,經4天急行軍到達指定位置,實現郎廣戰役閉合包圍圈,消滅了國軍第六十六軍和第九十九軍大部1.49萬人,其中俘1.45萬人,繳獲槍5280支,炮153門。隨後參加上海戰役的月浦爭奪戰和攻打楊行。5月26日,98師攻克吳淞炮台;5月29日99師攻佔金山。十天戰鬥殲滅敵軍4300餘人。

1949年7月11日,以第33軍軍部和第9兵團一部為基礎,重新組建淞滬警備司令部,第33軍番號暫予保留。13日,34軍100師歸淞滬警備司令部指揮。8月1日,新的淞滬警備司令部正式成立,第33軍炮兵團和教導團改稱為淞滬警備司令部炮兵團和教導團。

1950年5月,由淞滬警備司令部高射炮指揮所與陸軍第100師師部合併,組成高射炮兵第3師。

1950年11月,第三十三軍番號撤銷,所轄第九十七師、九十八師、九十九師分別改為華東公安軍第十四師、第十五師、第十六師。

參考來源

書籍
  •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 戚厚傑等編著.《國民革命軍沿革實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ISBN 720202814X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70個軍》,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6年8月1日,ISBN 9787503319402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