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簡稱新一軍,曾有三支不同的部隊。有「藍鷹部隊」、「天下第一軍」之稱。

Quick Facts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 存在時期 ...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
國民革命軍軍旗
存在時期1927年-1928年
1943年-1949年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部門正規軍
種類
規模新30師、新38師與第50師
直屬 中華民國國防部
駐軍/總部 中華民國陸軍司令部
裝備M1903春田步槍
M1卡賓槍
博斯反坦克步槍
M1A1湯普森衝鋒槍
M1911手槍
巴祖卡火箭筒
M3反坦克炮
M1A1榴彈炮
M2榴彈炮
布洛迪鋼盔
M1鋼盔
M3A3輕型戰車
M3A3中型戰車
M4A4中型戰車
參與戰役
抗日戰爭
國共內戰
指揮官
著名指揮官孫立人
衛立煌
鄭洞國
戴安瀾
史迪威
標識
臂章中華民國國徽
Close

北伐戰爭時期福建民軍組成的新編第一軍

1927年1月,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到福建境內時,福建民軍投靠北伐軍,所屬部隊被國民革命軍改編為新編第1軍。譚曙卿任軍長,趙次華任參謀長。下轄:

  • 第1師,呂渭生任師長
  • 第2師,郭鳳鳴任師長
  • 獨立第1師,盧興邦任師長
  • 獨立第1旅,高義任旅長
  • 獨立第1、第2、第3團,分別由葉定國、陳國輝、楊漢烈任團長。

該軍編成後隸屬北伐軍東路軍,留駐福建。1927年10月,蔣光鼎、蔡廷鎧率第11軍入閩,將該軍解散。

第一次國共內戰第二次組建

1932年,楊虎城部解決甘肅省「雷馬事變」,把甘肅省地方軍閥部隊整編為新編第10旅、新編第11旅。

1933年11月,成立新編第一軍:

  • 軍長鄧寶珊
  • 新編第10旅 旅長李貴清
  • 新編第11旅 旅長劉寶堂

1934年5月,新10旅參加了對陝甘邊蘇區的第一次圍剿

1935年9月,新一軍編入西北剿匪軍第一路第四縱隊,阻止紅軍長征。

抗戰爆發後,1937年9月晉北會戰期間,日軍乘虛進佔歸綏包頭沿線,晉陝綏邊空虛,鄧寶珊升任第二十一軍團長兼新一軍軍長,奉命率新一軍、第165師由甘肅進駐榆林。鄧寶珊帶參謀長俞方皋、參謀趙一清和兩名譯電員,先行由蘭州經西安飛榆林。所屬的甘肅部隊,按新11旅、第165師和新10旅的行軍序列向陝北開拔。當新11旅到達安邊寧條梁,第165師師部到達西峰鎮,其先頭部隊蔣雲台旅到達定邊環縣時,蔣介石突令第21軍團在甘肅境內的部隊停止前進,不久把駐定邊的蔣雲台旅撤回甘肅。後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朱紹良第十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分別把新10旅和第165師吞併。新10旅改編為暫編第15師。已開陝北的鄧總部和新11旅,每月只給鄧總部經費一萬元,新十一旅經費一萬四千元。[1]

新編第11旅到陝北後,駐守三邊,列入第22軍編制。1940年5月8日,新一軍番號撤銷,鄧總部改編為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部

抗戰時期第三次組建

Thumb

第3次啟用「新編第一軍」的番號是在1942年,而較為大眾所知的新一軍也是在形容此時的單位。原為財政部部長宋子文轄屬海關查稅緝私之稅警總團,後來餘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在仁安羌擊敗日軍第三十三師團解英軍之危(仁安羌之戰)。

孫立人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十倍於己的友軍,蔣中正頒發「四等雲麾勳章」以表彰孫立人戰績。美國總統羅斯福亦授予他豐功勳章英語Legion of Merit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英帝國司令勳章

英國在緬甸兵力過少,因此在仰光之戰後決定棄守緬甸,一路敗退撤往印度,新編第三十八師在這種狀況下只好獨立硬戰掩護盟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後,繼續向西逃往印度。由於英軍潰退,導致中國遠征軍陷入日軍包圍。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副司令官杜聿明決定執行蔣介石令他將遠征軍北上撤回雲南的命令,將軍隊撤回雲南。

新編第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則認為野人山屬瘴癘之區,縱橫千里,難以穿越,當機立斷率新編第三十八師向西撤往印度。被軍統局認為是抗命。由於日軍被杜聿明率領北上大部隊所吸引,新編第三十八師在撤退途中較順利打垮日軍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數以千計難民和英印聯盟落隊散兵。

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軍與第六軍因遭到日軍圍殲,加上穿越原始叢林時裝備與給養不足,因此突圍部隊有半數以上因病死或是缺乏醫藥而死亡葬送在野人山中。當中新編第二十二師因所在位置並未跟隨第五軍歸國,亦撤往印度。

5月底,孫立人率新編第三十八師到達印度邊境。英駐印邊防軍要求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拒絕解除武裝。恰巧,為新編第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聯軍第一師師長正於當地醫院療傷,聞知孫立人部情況後,即前往調解。第二天,新編第三十八師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十響以表歡迎,英雄式入城。該軍雖然裝備簡陋,猶如乞丐,但氣勢高昂,令人敬佩不已。

在美國的XY計劃中,駐印軍稱為X部隊,由美籍顧問進行全面性的整訓。

1942年7月,史迪威向中國最高統帥部提交了收復緬甸的備忘錄,並很快得到了批准。但中國方面提出,為了確保反攻緬甸戰役的勝利,美國至少應派出一師以上的戰鬥部隊到達印度與中國駐印軍聯合作戰,並在中國戰場投入五百架作戰飛機,同時還應使空運的援華物資提高到每月五千噸的水平上。此外,中國還要求英國派出一支強大艦隊進出中國海和爪哇海,取得制海權,並進攻安達曼群島以掩護英國陸軍在仰光登陸,與中國軍隊在緬甸北部的軍事行動相呼應。稍後,中國方面進一步提出,中國願增加一師兵力(新30師)空送至蘭姆珈受訓,並在雲南邊境集結十五至二十個師兵力,分由滇西和緬北夾擊日軍。英國以其大批海軍參加北非戰役為由,取消了派遣艦隊控制孟加拉灣的承諾,韋維爾亦將計劃投入反攻緬甸戰役的英軍七個師縮減為三個師。中國方面鑑於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的教訓,也不願單方面出兵緬甸,規復緬甸之議擱淺。

1942年底至1943年初,蘇聯紅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會戰的決定性勝利,英美盟軍在北非登陸轉入反攻。1943年1月1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相丘吉爾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舉行會議,商討對日戰略。美國海軍歐內斯特•J•金等認為:「在歐洲戰場,從地理位置和人力方面看,俄國處於最有利的地位來和德國周旋;在太平洋,中國對日本有類似的關係。我們的根本政策應為向俄國和中國的人力資源提供必要的武器,使他們能夠作戰。」美方堅持下,卡薩布蘭卡會議制定了規復緬甸的代號為「安納吉姆」的作戰計劃,決定於1943年11月中旬反攻緬甸。隨後中、美、英三國在加爾各答開會商討如何實施「安納吉姆」作戰計劃,外交部長宋子文、軍政部長何應欽等與會。美國羅斯福總統批准成立了以陳納德為司令的美國第14航空隊,逐漸擴大到擁有500架作戰飛機。

1943年2月,擬定以撤入印度的新編第三十八師與新編第二十二師在印度蘭伽組建新編第一軍。蔣介石調駐防荊江地域的第八軍軍長鄭洞國出任新一軍軍長。副軍長孫立人。據鄭洞國在重慶面見蔣介石、何應欽,聽老長官何應欽說:美國人狂妄自大,英國人又太滑頭,所以同洋人打交道遠不是件輕鬆的事情,杜聿明、羅卓英同他們都沒有搞好關係,讓鄭洞國去後務要小心行事;新一軍軍長一職,最初曾屬意於邱清泉,邱連幕僚都找好了,還請人教授外交禮儀和吃西餐的方法,但徐庭瑤、杜聿明兩人認為邱氏脾氣暴躁,恐與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鬧翻,影響美援,遂向何應欽建議由鄭洞國擔任,何向蔣先生請示,這個人選才最終定下來。[2]

鄭洞國在重慶着手組建軍部。舒適存已被免除刑役,任鄭洞國的參謀長。原在第八軍的舊部趙霞等人,也一同跟了來。此外又就地招募了一些諸如英文秘書等工作人員。1943年3月底,經停昆明飛赴印度就職。臨行前蔣介石特別指示,除新一軍之新38師、新22師以外,駐印軍總部的其他直屬部隊,如戰車營、重炮團、工兵團等,雖不歸鄭洞國統屬,亦要與他們加強聯繫,就便關照云云。鄭洞國和舒適存飛抵加爾各答制裝。鄭洞國在加爾各答聘任焦實齋為新一軍駐加爾各答辦事處主任。4月中旬,鄭洞國和舒適存等乘火車抵達蘭姆珈營地,在火車站上受到新38師師長孫立人、新22師師長廖耀湘以及駐印軍各直屬部隊部隊長的迎接。

1943年5月1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相丘吉爾在華盛頓舉行「三叉戟」會議,商討盟軍於北非戰役結束後的行動和反攻緬甸的問題。中緬印戰區韋維爾史迪威陳納德等和中國外交部長宋子文與會。會議確定代號為「茶碟」的作戰計劃,規定盟軍在緬甸北部採取小規模的軍事行動,放棄了在1944年收復仰光的目標及打通滇緬公路的目標。

1943年5月第25補訓處改編為新編第30師(轄三團),第25補充兵訓練處中將處長胡素改任中將師長,1944年初新編第30師空運印度編入新1軍序列。

1943年5月,中國駐印戰車訓練班正式成立(後改稱戰車編練處)。1943年10月,第一批學員抵達印度蘭伽訓練基地開始為期3個月的訓練。1944年1月,以這批受訓學員為基礎正式編成戰車第1營,直屬中國駐印軍所轄「中美第一暫編戰車群」。「中美第一暫編戰車群」轄7個戰車營,實編的只有3個,其餘沒有坦克裝備,平時主要擔任訓練和後勤工作。

  • 第1營上校營長徐恆/趙振宇/趙志華,有各式戰車87輛。下轄3個戰車連、1個補給連、1個本部連及1個衛生隊(衛生所)。戰車連配備17輛美制M3A3戰車,每輛戰車編制6人(2員為預備人員),全連共130多名官兵。1944年3月增編裝炮連(75mm榴炮架裝於M3A3戰車底盤,轄兩個戰炮排、一個偵察組、兩個前進觀測組、一個通信組及一個保養組)。1943年12月23日,趙振宇率領全營離開藍姆伽,24日到加爾各答接收美援裝備。25日離開加爾各答,戰車由鐵路運輸,其它人員、裝備、汽車公路行軍,1944年1月6日至雷多東方的楊果整頓,新裝備的訓練及車輛裝備保養。1月15日離開楊果。1月17日通過野人山新辟道路到達南容。19日到達新平洋附近集結地區實施一個月的戰地訓練。2月22日在中美戰車指揮組指揮下(指揮官是美軍恩維爾·布朗上校,副指揮官為趙振宇營長)由新平洋前進至泰伯卡進入攻擊準備位置。2月27日,戰車第一營與新編第22師第66團第一營編成戰步特遣隊。3月1日戰車第一營協同友軍前進至孟關附近。第66團第一營的重兵器、彈藥及各種給養,均由戰車第一營撥出二十四輛卡車運輸,三個步兵連則分別乘坐戰車第一、二、三連的戰車上向瓦魯班前進。1944年3月3日在截斷孟緩至瓦魯班的交通線作戰中,在叢林中先後擊斃和碾死四散潰逃的日軍100多人。3月8日戰車營協同2個步兵營由昆年卡和寧連卡向瓦魯班進攻,在瓦魯班西北附近遭遇日軍精銳部隊第18師團,擊斃第18師團司令部作戰課長石川中佐、經理部長木村大佐、第56步兵連隊隊長山崎大佐等,繳獲日軍第18師團軍旗及司令部關防1枚並虜獲日軍大批裝備。3月9日,瓦魯班被中國駐印軍攻佔。10日,戰車第一營協同新22師第66團追擊日軍至瓦魯班以南20多公里處的傑布山隘,至此戰車營任務結束。此役總計擊斃日軍1500人,擊傷日軍3000人,史稱瓦魯班大捷。後在蔣緯國的提議下,為紀念瓦魯班戰役中陣亡戰車第1營官兵,以3月3日為「裝甲兵節」(「裝甲兵紀念日」)。4月緬甸進入雨季,戰車第一營則奉令返回印度薩地亞整訓。1944年10月進入旱季後,戰車第一營亦參加由密支那至臘戍之作戰,攻克八莫、南坎、渡過瑞麗江於1945年1月27日扺畹町鎮外的芒友中國遠征軍會師)、貴街新維臘戍等地至1945年3月。
  • 第2營上校營長諶志立/梁燕,接領戰車裝備,但未參戰。
  • 第3營上校營長沈文/吳文芝/廖家齊,1945年3月戰訓班結束時,該營接收戰訓班訓練裝備,但未參戰。
  • 第4營上校營長譚寶林(唐寶林),沒有裝備,後改為汽車營。
  • 第5營上校營長王先沂/吳文芝,主要是人員訓練,無固定裝備。後改為汽車營
  • 第6營 上校營長鍾明達(鍾民達),主要是人員訓練,無固定裝備。後改為汽車營
  • 戰車第7營是幹部師資訓練營,營長鮑熏南上校。後改為汽車營

1943年8月為權衡意大利投降後全面擊敗德、日的作戰方略,英、美兩國首腦於8月19日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了「四分儀」高級會議。會議根據羅斯福的堅定主張,決定1944年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由此制定美英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反攻的「霸王」戰役計劃;在東南亞中、美、英聯合對日決戰,收復緬甸,成立由蒙巴頓勳爵任統帥、史迪威任副統帥的東南亞戰區司令部統一指揮、協調英、美、中三國軍隊在緬甸、錫蘭、蘇門答臘和馬來亞等地區的作戰行動。會議決定鋪設一條由加爾各答阿薩姆穿越緬北直通昆明的六英寸管徑長約3,000餘公里的輸油管道;列多公路迅速延伸至芒友滇緬公路銜接,使用B-29重轟炸機從中國基地起飛轟炸日本本土,派遣一支人數大約有3,000人的代號「加拉哈德」的美軍精銳突擊隊到緬北與中國軍隊並肩作戰。

1943年10月19日,蔣介石在重慶邀請蒙巴頓史迪威索默維爾(美空軍補給司令)和何應欽、商震劉斐林蔚等開會商討反攻緬甸的作戰方略,確定駐印軍將於1944年1月15日首先由列多發動攻擊,目標是推進至北緯23度一線,以確保列多路的安全。會後史迪威主動將攻擊日期提前,命令新38師於10月下旬由列多東進,一面掩護築路,一面攻擊前進,作戰方針是:從列多前進基地出發,經野人山區進入胡康谷地孟拱谷地,奪取緬北重鎮孟拱密支那等要點,然後經八莫,向曼德勒推進,將日軍逐漸壓迫至曼德勒附近地區包圍殲滅之。

1943年11月21日,羅斯福、丘吉爾和蔣介石舉行「開羅會議」,英國提出代號為「錦標保持人」的作戰計劃:中國駐印軍兩個師由列多向緬北發動攻擊(已在實施中),英軍第15集團軍4個師於1945年1月中旬「將在若開區向前推進以佔領改善的防線,並將利用任何可以獲得的成功」,同時英軍第4集團軍三個師「將向茂叻明塔錫當進軍,儘可能向東南推進」,美國傘兵部隊於1945年3月中旬襲占英都,配合中英軍隊作戰。隨後美、英、蘇三國首腦召開德黑蘭會議,丘吉爾以「蘇俄已答應出兵對日作戰,東南亞軍事行動失去了意義,中國方面的貢獻更無足輕重」為由,決定放棄緬甸作戰計劃。

1943年底,在印度完成整訓的新編第一軍在軍長鄭洞國率領下與英國及美國游擊部隊反攻緬北,並從日軍第18師團的防線正面突破,打敗日軍。

英國決定放棄在南緬的登陸計劃以後,中國駐印軍加強了在緬北的攻勢,除已在前線作戰之新38師外,新22師以及部分直屬炮兵、戰車部隊陸續調往前線,投入攻擊。 中美工兵部隊於1944年3月,在美國供應處的惠來少將和阿魯斯密準將指揮下,開始了修築列多公路。築路的有:工兵第10、第12團,美軍工兵45、第330團外,還有美軍第823、849兩個航空工程營,第209、第1883、1905等三個戰鬥工兵營,另有部分英國人率領的印度、西藏、尼泊爾勞工,總計實際施工人員達七千餘人

正當中國駐印軍在緬北與日軍酣戰,並節節向前推進之際,1944年3月日軍突然對駐在印度英帕爾平原的英軍,發動了大規模進攻(英帕爾戰役)。英帕爾戰役緊急關頭,曾有撤回新38師調到英帕爾協防英軍之議,不久戰局轉危為安,此議遂罷。

1944年4月5日,為了加強印緬戰場反攻力量,已經在滇越國境(今文山州)與印度支那日軍對峙三年的五十四軍第十四師和第五十師從雲南省祥雲縣雲南驛空運至印度萊多汀江機場轉運孟關,於4月9日全部達到目的地。新編第30師也空運至印度。新30師是1943年5月在四川簡陽成立的一支新部隊,師長胡素黃埔一期)。

為牽制駐緬日軍,策應中國駐印軍和在英帕爾的英軍行動,滇西的中國遠征軍於1944年5月11日強渡怒江向日軍第56師團發起進攻。

1944年8月,在原新一軍的基礎上擴編為新一軍和新六軍。五十師與十四師分別編入兩軍。1944年8月孫立人接任新編第一軍軍長,隨後繼續進行緬北掃蕩作戰。

  • 軍長孫立人中將
  • 副軍長賈幼慧少將(1945年3月到位)
  • 新三十師師長唐守治少將,副師長文小山少將,參謀長吳行中少將,
    • 第八十八團楊毅上校
    • 第八十九團曾琦上校
    • 第九十團項殿元上校
  • 新三十八師師長李鴻少將,副師長陳鳴人少將,參謀長何鈞衡少將,
    • 第一一二團梁砥柱上校
    • 第一一三團趙狄上校
    • 第一一四團王東籬上校
  • 五十師師長潘裕昆少將,副師長楊溫少將,參謀長段麓蓀上校,政治部副主任楊任翔
    • 第一四八團王大中上校
    • 第一四九團羅錫疇上校
    • 第一五0團譚雲生上校

民國卅四年(1945年)5月,孫立人率新編第一軍自緬甸臘戍空運廣西南寧,準備進軍廣州灣。同月,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之邀,孫立人赴歐考察歐洲戰場,是中國唯一被邀請的高級軍官。新一軍向雷州半島出發,準備與那裏的日軍交戰,結果走到廣西貴縣,突然聽說日本投降了。9月7日,新編第一軍奉命進入廣州,接受日軍第二十三軍投降,並要求日俘建造新編第一軍印緬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嗣後,新編第一軍進行休整和擴充,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號稱「藍鷹部隊」、「天下第一軍」。

第50師緬甸作戰,計傷亡官兵2,530人,敵傷亡12,000餘,生俘敵63名,各種炮34門,機槍85挺,三八式步槍1,500餘支,卡車120輛,坦克7輛,倉庫28間,其它戰利品無數。

抗戰後

1946年初,國共雙方在重慶召開政協會議,如果國共談判成功,新一軍會被派到日本當佔領軍。

第二次國共內戰正式爆發前夕,1946年3月下旬,新編第一軍從香港九龍乘美國海軍登陸艦秦皇島登陸,轉乘火車到達錦州一帶,又輾轉到瀋陽。同時孫立人被派往美國參加聯合國軍事參謀團會議,由於東北戰事受阻,蔣介石急電孫立人返國指揮新編第一軍。此時新一軍共35,522人,其新30師唐守治盤山,第50師潘裕昆平羅堡,新38師李鴻駐秦皇島。

1946年4月,新編第一軍在孫立人指揮下,向四平進攻。4月7日,新38師在興隆泉、柳條溝一線遭東北民主聯軍第3師第8旅、第10旅、獨立旅和東北民主聯軍第1師伏擊,損失了800餘人。同日,第50師進攻朝陽堡時也遭到了東北民主聯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猛烈反擊,一天之內傷亡了400餘人。孫立人將新一軍與第七十一軍緊密靠攏、重疊排列,交替掩護前進,同時加強了戰術偵察和空軍、炮兵火力支援。至4月17日攻到四平近郊。4月18日,新一軍在大批飛機、坦克和重炮群的掩護下展開全部兵力,向四平西南和南郊的海方屯、泊羅林子、南北鴨泡湖、三道林子等民主聯軍的陣地,發動了猛烈進攻。4月24日,新38師加強了炮兵火力,一天之內落下大口徑炮彈3000餘發。東北民主聯軍第三師第7旅特務營1個連在炮火下傷亡了一大半,7旅第21團和第7師第20旅59團反擊擊潰了新38師1個整營的進攻。7旅特務營1連2排在三道林子北山左翼陣地打退了新38師的9次進攻,全排只剩下3個人。5月15日,杜聿明把新六軍和第五十二軍196師投入四平戰場發起右勾拳進攻。5月18日夜,林彪主動放棄四平。結束杜聿明五個月來與東北民主聯軍林彪對峙僵局。林彪執行毛澤東「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命令,退到公主嶺。新一軍在四平街鏖戰近2個月,減員6000餘人,但孫立人率部一路追擊,親率第50師強渡遼河,攻擊公主嶺,林彪又北撤,五日內攻陷長春,隨後取回農安德惠等戰略要地,進展順利。但在救援海城問題上,孫立人與長官杜聿明發生矛盾,孫立人沒有聽從杜聿明的命令。

6月4日,孫立人親率第五十師渡過松花江,隔日攻取了陶賴昭堡,此時距哈爾濱僅60公里,位在哈爾濱的中共黨政軍組織均已做好撤退準備。在孫立人即將攻進哈爾濱之時,中原戰場在馬歇爾以美國「援華5億貸款」為要挾調停下,國軍被迫退兵。

張正隆雪白血紅》一書中寫道:「從當年的林彪到今天的老人,都說國民黨沒向江北推進是失算。否則,中國共產黨日子將更難過。」而何應欽在給杜聿明的電文則指國軍放棄北進原因實為兵力不足。因鞏固佔領地需要大量兵力,東北國軍此刻能機動的只有五個師,如越過松花江向北進攻,不易保障側後安全。事實上,杜聿明的確派遣了部分兵力過江向北試探性進攻,但國軍孫立人部甫一過江,南滿民主聯軍(肖勁光部3、4縱)立即出動,連續攻陷鞍山、海城、大石橋,駐防海城的國軍184師潘朔端部被迫「起義」,國軍不得不從北線撤回6個師救援南滿,自此,國軍過江計劃徹底擱置。 新一軍駐防長春、吉林情況:

  • 中將軍長 孫立人
  • 少將副軍長 賈幼慧(陝西韓城 美國史丹佛炮兵專校)
  • 少將副軍長 楊彬(浙江諸暨 黃埔二期)
  • 少將參謀長 史說(浙江富陽 黃埔六期交通科)
    • 上校副參謀長 張炳言(遼寧台安 東北講武堂十期)
    • 上校高參 龔至黃(安徽合肥 黃埔軍校武漢分校七期)
    • 軍務處上校處長 夏彥儒(四川江津 美國普渡大學)
    • 副官處上校處長 李穠(湖南湘陰 稅警總團幹部教導隊)
    • 軍需處一等正處長 張明信(山西介休 軍需學校特訓班)
    • 軍醫處二等正處長 項光庭(河北北平 河北醫學院)
    • 軍法處軍簡三階處長 彭煉(湖南新化 第三軍隨營學校)
    • 人事課中校課長 鍾自淦 (江西萍鄉 稅警總團軍官隊)
    • 電務組軍一階組長 韋仲鳳 (四川南川 重慶市中)
  • 特務營中校營長 胡道生 (江西萍鄉 步兵學校軍官班六期)
  • 搜索營上校營長 譚展超 (廣東新會 意大利步炮騎山地兵專校)
  • 重炮營少校營長 田世藩 (安徽阜陽 稅警總團學員隊一期)
  • 迫炮營中校營長 田蔭槐 (貴州郎岱 黃埔十二期特科)
  • 工兵營少校營長 賴忠 (四川仁壽 黃埔十四期工兵科)
  • 通訊營中校營長 徐元中 (浙江浦江 通信兵學校五期)
  • 汽車營少校營長 朱奇煌 (江蘇金山)
  • 騾馬營中校營長 任榮昌 (河南遂平 炮兵學校學員隊八期)
  • 兵工連上尉連長 張漢文 (河南信陽 防空學校軍訓隊四期)
  • 野戰醫院二等正院長 王毅 (山東德州 軍醫學校)
  • 獸醫所三等正主任 趙紹民 (河北安新 獸醫學校)
  • 軍樂隊一等佐隊長 李浦升 (湖南長沙 北京軍樂傳習所)
  • 新編第30師:師部駐長春。
    • 師長唐守治(湖南零陵 黃埔五期工科)
    • 少將副師長 文小山 (湖南沅江 黃埔六期步科)
    • 上校副師長 楊毅 (廣東惠陽 黃埔五期步科)
    • 上校參謀長 唐泊三 湖南常寧 黃埔六期工科
      • 軍薦二階秘書 楊伯惠 江蘇灌雲 稅警總團教練所
      • 上校副官主任 盧枬 安徽廬江 黃埔軍校洛陽分校軍官訓練班二期
      • 軍需處一等正軍需主任 王筠 湖南邵陽 湖南講武堂
      • 軍械處中校軍械主任 張泰煜 廣東文昌 黃埔軍校洛陽分校軍官訓練班三期
      • 軍醫處二等正軍醫主任 陳魯 浙江諸暨 安徽軍醫講習所
      • 軍法處軍薦二階軍法主任 劉自得 江西吉安 江西豫章法專
      • 炮兵指揮組上校指揮官 唐永康 (湖南資興 黃埔六期炮科)
    • 88團:駐長春 團長胡英傑(湖南湘鄉 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八期)
    • 89團:團長曾琦(曾琪)(湖南衡陽 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八期)。在上河灣沐石河朝陽屯岔路口城子街各要點視情況流動防禦。[3]1947年2月21日在「二下江南」作戰中被東北民主聯軍六縱在九台縣城子街全殲。
    • 90團:駐九台縣城。團長項殿元(浙江浦江 黃埔七期步科)。1947年2月21日在「二下江南」作戰中面臨東北民主聯軍一縱進逼九台縣城時被迫棄城收縮回長春。5月17日上午11時,東野二縱全部殲滅據守舊懷德城新一軍新30師第90團及東北保安第五區第17團的兩個整團,生俘第90團團長項殿元,共殲敵5000餘人。
  • 新編第38師:師部駐吉林市。1947年8月調防長春市。
    • 師長史說/李鴻(湖南湘陰 黃埔五期步科)/陳鳴人
    • 副師長 鄧世富 廣東梅縣 黃埔二期步科
    • 副師長陳鳴人 江蘇金山 中央軍校陸軍教導隊
    • 參謀長龍國鈞 湖南長沙 黃埔六期交通科
      • 參謀處上校參謀主任 辛鍾珂 山東濰縣 黃埔十期
      • 軍需處一等正主任 羅澤潤 貴州畢節 軍需學校需訓班二期
      • 軍械處中校主任 廖璜 湖南衡山 第八軍軍官訓練班
      • 軍醫處二等正主任 張滌生 江蘇無錫 中央大學醫學院
      • 軍法處軍薦一階主任 許瑩 安徽廬江 上海大夏大學
      • 炮兵指揮組上校指揮官 史玉驤 河北清河 炮兵學校三期
    • 第112團:駐吉林市烏拉街。團長張潔之(四川彭山 黃埔六期工科)、副團長劉益福,第一營營長陳新功,第二營營長袁啟俊,第三營營長陸心仁。1947年5月10日奉命全團自吉林市開拔往老爺嶺設營,5月18日奉命回吉林市,5月19日電令暫守原陣地待命出擊。5月20日回撤吉林市途中遭伏擊被全殲,擊斃團長張潔之(國方稱系負傷開槍自裁,追贈陸軍少將)、營長范增壽。1947年7月新華社的通訊、東北書店《怨悔 覺醒 控訴》一書公佈了繳獲的張潔之1947年上半年的日記。
    • 第113團,駐九台縣城。團長王東籬、副團長曾長雲(湖南湘鄉 中訓團),第一營營長蔣又新,第二營營長孫蔚民,第三營營長劉子高。其第1營及輜重連、工兵排駐其塔木。1947年1月6日,「一下江南」,民主聯軍一縱3師經過徹夜急行軍,突襲駐守其塔木的第113團1營,經過3天苦戰,殲滅該營,斃傷俘550餘人。1947年1月8日第113團2個加強營,被東北民主聯軍一縱在九台縣的張麻子溝伏擊,激戰3個小時全軍覆沒,第113團團長王東籬陣亡。
    • 第114團,駐。團長彭克立(湖南長沙第六分校軍官班五期)、副團長李性常,第一營營長彭克己,第二營營長李卓,第三營營長胡道生。
  • 第50師:師部駐德惠縣城,與北滿的東北民主聯軍隔松花江對峙的第一線。師直屬部隊的炮兵團、通訊營、騎兵營(即搜索營)、重機槍營、工兵營、特務連、諜報隊均駐德惠縣城。師野戰醫院設於長春市區。另德惠縣地方保安部隊2000人。
    • 師長潘裕昆(湖南瀏陽 黃埔四期步科)/楊溫
    • 副師長楊溫(廣東惠陽 廣州軍分校)
    • 副師長謝樹輝(四川簡陽 黃埔六期步科)
    • 參謀長羅錫疇/文鍔(湖南長沙 黃埔八期步科)。
      • 上校參謀主任 楊率 四川蓬安 黃埔十期步科
      • 副官處中校主任 蔣在三 湖南醴陵 五十四軍軍官隊
      • 軍需處一等正主任 婁曉陽 湖南瀏陽 軍需學校三期
      • 軍械處中校主任 楊正甫 湖南湘陰 步兵學校重兵器班五期
      • 軍醫處二等正主任 張友卿 河北 軍醫學校
      • 軍法處少校軍法官 戴建鳴 湖南城步 軍校
    • 第148團:駐農安縣,1947年2月初收縮回德惠縣城。團長曾德輝(四川永川 黃埔十期步科)/楊率/王大中/譚雲生
    • 第149團:駐德惠縣城北達家溝,其中以一個連駐松花江站,一個排駐江北橋頭堡,這就是後來著名的陶賴昭橋頭堡;另以一個營駐縣城東部大房身。1947年2月退守德惠,戰鬥後149團被命名為「中正團」,鄭明發連孤守松花江橋頭堡,賜名「中正連」。團長羅錫疇/胡熀(浙江蘭溪 陸軍教導隊)/張永齡。副團長張永齡。
    • 第150團:駐德惠縣城。團長黃春誠/譚雲生(湖南湘陰 黃埔軍校洛陽分校三期)/谷劍霞,副團長周雲熾。1947年1月8日在「一下江南」作戰中團部帶第1、第3等兩個營被東北民主聯軍六縱在九台縣上河灣鎮的焦家嶺全殲,團長譚榮生(譚雲生)被俘,副團長周雲熾重傷。1947年2月圍攻德惠縣城,山東屯是德惠最南端一個突出部,第2營即守在此處。1947年10月15日至16日,第150團配屬師山炮營、騎兵連,從八面城返回四平途中,在四平以西約20千米的季家堡與民主聯軍二縱第4師遭遇,全軍覆沒,共損失2632人,第150團團長王耀雲被俘。這次戰鬥,二縱四師四面圍攻季家堡該敵,第五師在平安堡展開抗擊從四平出援的新一軍的4個團。 潘裕昆有意讓被釋放回來的譚雲生擔任一五零團團長,但譚雲生卻以生病為由,推辭了團長一職。潘裕昆只能任命谷劍霞為一五零團團長,副團長則由袁枚華、尤廣才擔任。

1947年,孫立人陸續瓦解林彪五度下松花江的攻勢,德惠之役後,新一軍扼守松花江南岸的一個連及堅守德惠的五十師一四九團,獲蔣介石賜名「中正連」、「中正團」。此時,林彪部隊流傳「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東北民主聯軍一縱一師政治委員梁必業在1947年初寫的《政治工作主要經驗》中提到:[4]

我們抓緊了從農安戰役到其塔木戰役之間十八天的時間,自下而上的總結了農安戰役四十天戰鬥行動轉移的軍事、政治、及供衛工作。表揚了範例,檢討了缺點,規定了今後工作辦法。以此給了幹部及戰士深刻的教育,普遍學習了總政治部發的運動戰教材,並將戰役行動的實際檢討相結合,較好的體會了運動戰的特點,運用新年佳節,宣傳各解放區我軍的勝利,回憶我師一年來的光輝戰績,特別宣揚了一年來從硬拼中取得勝利的戰鬥實例,宣傳了六縱戰鬥英雄提出「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專打新一軍」的生動口號,啟發部隊去打硬拼,殲滅新一軍主力的戰鬥情緒,有的同志說:「打新三十八師死了也甘心」,二團二連戰士提出「爬高山,砍大樹」,三營戰士提出「砍倒大樹枝不斷!」有的同志提出:「吃飯要吃大米飯,打仗要打殲滅戰」,部隊戰鬥情緒就逐漸發展,政治部組織了……」

但隨後,杜聿明屢次發電向蔣介石批評孫立人,加上美國參、眾兩院提出的《美國軍事援華法案》受到毛澤東等強烈反對而作罷,1947年4月蔣介石將他升為東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長官虛職,暫時解除兵權,其新編第一軍軍長之職與林彪同為黃埔四期同學的陳誠土木系第五十四軍出身的年僅39歲的第50師師長潘裕昆接任。

1947年7月,蔣介石將孫立人調離東北,出任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司令官,在南京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負責全國國防新軍訓練的重任。副軍長賈幼慧、新30師師長唐守治皆追隨孫立人離開了新一軍。此消息一傳到哈爾濱後,正在轉戰游擊於重點進攻陝北的胡宗南大軍夾縫中的毛澤東開慶祝會道:「我們唯一的敵人被杜聿明趕走了,東北將是我們的天下了。」 李鴻認為只有自己的新38師才是新一軍的正統;潘裕昆指揮不動李鴻。孫立人離開東北時,東北局勢雖已被動但尚未惡化至不可為地步,是國軍在東北唯一全身而退的主要將領(以及杜聿明)。

從1947年1月至10月,東北民主聯軍殲滅新一軍6個步兵團:新38師第112、第113團;新30師第89、第90團;第50師第150團(兩次被殲)。以上不含在德惠縣城被殲的暫編第53師第18團。

陳誠赴東北,1947年11月7日拆散新編第一軍組成新編第一軍、新編第七軍。此次新38師自立門戶,潘裕昆表示歡欣鼓舞,李鴻要人給人,要槍給槍,大家好離好散。並把新編第一軍原有主要武器移交其他黃埔系將領。並且將原本已編入地方保安,接受日本精良訓練的原滿軍組成的保安區升級為正規部隊暫編師,用黃埔系軍官替換偽滿軍官。使許多滿軍因頓時失去生活來源而紛紛加入共產黨軍隊,大大增加了共產黨在東北的實力。

1947年11月,把在長春市的新1軍和歸新1軍指揮的三個暫編師擴為兩個軍:以第50師、新30師、暫53師和新1軍直屬部隊編為新一軍。新38師、暫56師、暫61師編為新七軍。直到1948年10月新一軍全部覆滅,由東北第5保安區及所屬4個保安團改編的暫編53師沒有跟着新一軍打過一天仗。編53師師長許賡揚,副師長徐繼章謝樹輝,第1團團長韋人侶,第2團團長李培根。

1947年底新一軍由長春調瀋陽。

新六軍、新一軍在1948年遼瀋戰役的遼西會戰中被包圍潰滅,廖耀湘兵團的5個軍的軍長,只有新一軍軍長潘裕昆和新三軍軍長龍天武逃出。文小山副軍長、第50師楊溫師長、第148團上校團長譚雲生、第149團張永齡團長、第150團團長谷劍霞等被俘。

1948年10月30日,蔣中正發給東北剿總的最後一份電報,指明8位國民黨軍政要員乘指定專機離開瀋陽市,包括剿總總司令衛立煌、剿總參謀長趙家驤、遼寧省政府主席王鐵漢、新三軍軍長龍天武、新一軍軍長潘裕昆、剿總政務委員會副主任高惜冰、安東省府主席董彥平、瀋陽市長董文琦等,從東塔機場飛往錦西杜聿明見面後,轉飛北平。暫53師原駐守遼中地區的遼河東岸,1948年10月26日北衛立煌掉回到瀋陽東北郊區包括渾河北岸的東塔機場、東山嘴子、山梨紅屯至毛君屯沈長鐵路以東地區。1948年10月30日晚8時暫編53師起義,副師長謝樹輝跟隨起義;10月31日林彪羅榮恆兩次來電批評遼北軍區先斬後奏,認為暫53師是在大兵壓境下迫於形勢,不能算起義,應按「反正」(投誠)對待;11月1日暫編53師集結到瀋陽郊區毛君屯附近被改編為「東北人民解放軍第53師」。11月7日,林羅劉致電軍委:「現53師整個建制仍未動,開至開原整訓,目前似乎只有承認該部起義的辦法。」軍委復電同意。1949年4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第53師」被解散。

培訓新兵與在台重建整編

Thumb
歡迎從印度歸來的新一軍口號

1947年7月,蔣介石將孫立人調離東北,出任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司令官,在南京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負責全國國防新軍訓練的重任。後轉往臺灣。孫立人從新一軍調度幾百名他在稅警總團和在緬甸作戰時期的幹部,一同前往訓練新兵。在台新培訓了陸軍第八十軍,管轄第二〇一師、二〇六師、三四〇師,後編為台灣南部防衛軍團。1950年由陸軍總司令部及第八十軍選派幹部編成台灣南部防守區司令部,司令部初設鳳山。1954年5月1日,於高雄鳳山與中部防守區司令部,合併編成陸軍第二野戰軍團司令部,隸屬陸軍總司令部。1972年遷台中縣新社鄉。1976年1月改番號為第五軍團司令部,同年8月16日,變更番號為第十軍團司令部。2006年因國防組織調整,更銜為陸軍第十軍團指揮部迄今。

部份官兵又轉回稅警

保安警察第三總隊前身為鹽務警察總隊,大清帝國戶部鹽稅水師巡營,對日抗戰以前為財政部稅警總團。

1937年,抗日軍與稅警參加「八一三」上海保衛戰,而後參加剿匪與對日抗戰,規模較大者列後:

  • 兩淮:(江蘇)上海戰役、連雲港戰役、宿遷之役、新安鎮之役等。
  • 山東:突擊日軍佔據煙台市威海衛豹虎山之役等。

遠征緬甸:1941年,稅警總團因作戰需要改編為暫編三十八師、青年軍新編第一軍,隨遠征軍入緬抗日,與英軍並肩作戰。滇緬戰役勝利後,部份官兵轉回財政部稅務緝私署。

1941年7月,財政部將部份緝私署官兵 移撥改編為場警,歸鹽務機關管轄指揮,專責緝私、保產、護稅、警衛等,於同年10月16日鹽務總局成立場警管理處,迄1945年緝私署裁撤,場警更名「鹽警」。

1950年1月,臺灣鹽務管理局暫行劃歸臺灣省政府管轄。同年7月1日,臺灣省警察統一指揮,成立「臺灣省鹽務稅警總隊」,分駐鹽場。1957年,改稱「臺灣省鹽務警察總隊」,於民國1972年7月18日奉令支援海關兼負稅警緝私勤務。

改制保三總隊,專任財政部機關警衛及協助海關勤務,1976年9月17日,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任內,在立法院宣佈1977年7月起停徵鹽稅,以減少私鹽查緝人員,移充加強海關緝私工作,為了因應這項新任務,即協調有關機關研擬各措施,並奉令於1982年9月16日將鹽場勤務及駐鹽場一個中隊員警移撥保二總隊接管,本總隊專負財政部稅警及海關警衛,並協助查緝走私之責。

政府解嚴,1987年7月15日零時起,政府宣佈解嚴,本總隊奉令接掌口進貨櫃安全檢查工作,肩承海關緝私及各港口貨櫃安全檢查任重責。

總隊改隸,精省後,1990年1月1日層奉行政院核准依「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組織通則」規定,改隸內政部警政署為「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三總隊」。

紀念

1945年抗戰勝利後,新一軍在廣州市沙河白雲山馬頭崗南面整幅向陽坡地,購買土地興建「新一軍印緬陣亡將士公墓」。

1947年9月6日,公墓舉行落成暨公祭典禮。1949年後劃歸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屢受破壞,核心建築四柱紀念塔甚至被軍區改建為五層樓高的公廁。1993年方獲廣州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