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四大天王(英語:Four Heavenly Kings)是指香港粵語流行音樂流行文化的一種現象,代表人物為1990年代初香港最受歡迎的四名男歌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四人於1980年代先後加入娛樂圈成為歌手或演員,1990年代初期各自冒起,並於1992年同時被傳媒稱為「四大天王」,繼承了八十年代以來許冠傑、徐小鳳、羅文、林子祥、鄧麗君、譚詠麟、陳百強、梅艷芳和張國榮在香港樂壇的地位。四大天王自1990年代至今在音樂、影視、舞蹈、商業、慈善等領域均獲得傑出的成就,在華人社會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知名度[1][2][3],也有作者以「香港四大天王」為主題出版著作[4]。至於香港四大天王對香港娛樂圈的影響,一方面四人對香港娛樂圈維持表面上的繁榮盛世,另一方面對市場形成了壟斷,加上電視台、電台等對四人過分吹捧和宣傳,讓整個90年代香港演藝圈氛圍重人氣輕音樂,其他藝人的市場發展空間減少,給香港樂壇的發展來了負面的影響。各人在2000年代淡出樂壇後,香港樂壇隨後多年來被詬病為青黃不接。[5] 值得一提的是四人雖為人父,但四人不約而同的都只有女兒而沒有兒子,故此後來亦被戲稱為「四大外父」[6]。
隨着許冠傑、林子祥、陳百強、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鍾鎮濤、徐小鳳等1970至1980年代知名歌手相繼淡出香港流行樂壇頒獎禮,張學友1989年憑着電影《旺角卡門》的烏蠅及同年專輯在事業谷底翻身、李克勤、草蜢和Beyond樂隊等歌手也於1990年代初開始冒起[18]。劉德華,黎明在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初期因主演影視劇集受到觀眾的注意而人氣急升,歌唱事業也因此發展理想,唱片銷量排行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前列,當中黎明專輯《是愛、是緣》更成為1991年IFPI最高銷量唱片專輯。兩人形象同屬偶像派,一樣靠收視高企的tvb電視劇走紅後開始發唱片,曾被媒體稱為「藝壇雙子星」,也有媒體將他們二人及張學友統稱為「三劍俠」。1990年尾,郭富城在台灣演出機車廣告,開始受到關注,隨後灌錄了三張國語大碟,其中《對你愛不完》及《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等歌曲紅遍港澳臺,1992年初以歌手身份返回香港發展。
1992年,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同屬香港最受歡迎的男歌手之一,《東方日報》為此寫了一篇描寫香港流行樂壇的打油詩,引起了「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的興趣,並統稱四人為「四大天王」,此稱號獲得公眾廣泛地認可和接受,一直沿用至今[19]。另一說法則是前香港電台助理廣播處長張文新在1992年香港電台「太陽計劃」活動上,邀請四人同台表演並即場向香港傳媒封四人為「四大天王」[20][21]。
在1990年代天王封號以後,四人的歌曲仍然多以翻唱為主,高頻出現於兩岸三地的電台、電視、壟斷頒獎禮,對於其他同期歌手如李克勤,黃凱芹,Beyond等的發展乃至給華語流行樂壇的發展來了負面的影響,生存空間被擠壓得很少。黎明於1992年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不喜歡「天王」這個沒有意義的稱號,他認為香港樂壇不是只有四個人,每名歌手也有付出努力,不想讓人以為他們四人雄霸樂壇,而對其他歌手造成負面影響,並表示四人早已達成共識,同意棄用「四大天王」的稱號[22],同時要求樂迷不要稱呼他為「天王」,惟傳媒仍不斷以「四大天王」的稱號來增加宣傳聲勢[23]。
90年代時,台灣創作歌手王傑接受訪問時評價他們封號時,認為這抹殺其他值得尊敬的音樂人或歌手,同時這讓觀眾誤認為既是「天王」,當然是最好的,其他歌手就無法出頭了。
1993年,Beyond主唱黃家駒在《我哋呀Unplugged》音樂會之後說過:「香港只有娛樂圈,沒有樂壇。」意在批評當時四大天王年代重人氣不重視音樂趨勢,令香港樂壇沒有真正獨立自主的空間,因而有時令娛樂圈中人不滿。
1994年,「搖滾新勢力」在香港體育館演出之前,來自中國內地的何勇在北京接受訪問時表示「『四大天王』除了張學友還算是個唱歌的,其他都是小丑」,這句說話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24],很多媒體和藝人都對何勇嚴詞批評,梅艷芳說「對香港歌星這樣一個口吻,你算什麽?」,「中國火」的海報、地鐵廣告都被砸,後來何勇在香港發佈會上解釋「香港這個繁華的地方需要『四大天王』」才將事情平息。黎明於1996年接受媒體訪問時再次主張取消「四大天王」稱號,他認為「四大天王」這個稱號只是電視台的宣傳手法,其他傳媒也跟着認同,此舉不但會妨礙新人冒升,而且會為他們四人帶來不必要的壓力[25]。
1999年,黎明率先宣佈退出香港樂壇頒獎禮[26],當時他認為「四大天王」這四個字在香港本地及報紙上已刻上多年,是永遠不能洗脫的名稱[27],而張學友、郭富城、劉德華在不久之後也相繼淡出樂壇,「四大天王」的流行文化現象逐漸冷卻[28],香港樂壇亦開始進入衰落時期[29],惟「四大天王」的稱號至今仍廣泛流傳,四人仍具有相當的影響力[30]。
2004年11月,譚詠麟在接受傳媒訪問時,將古巨基、許志安、梁漢文及李克勤四名歌手稱為「新四大天王」,引起各方的爭議及討論,四名歌手均表示自己並未達到「四大天王」的成就,不願意被稱為「新四大天王」,市民大眾、媒體及業內人士均認為「新四大天王」的稱號名不副實,事件最終亦不了了之,評論認為事件反映出1990年代的「四大天王」在大眾心目心無法被取代和超越。這也體現出和四大天王同時期的歌手被擠壓的後果,那些生不逢時的真正的實力派男歌手水平被嚴重低估,甚至被迫轉行做節目主持或者其他幕後工作。在他們事業的黃金年代面對不公平競爭,沒有得到應有的市場認可[31][32] [33]。
內地創作歌手李健評價四大天王時,認為他們不錯,但未達到所謂「天王」的地步。
有媒體分析認為,隨着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網絡紅人的數量快速增長,大眾的注意力被分散,愛好者被瓜分到各個社群中,可能不會再誕生「四大天王」這類家喻戶曉的跨年代巨星[34]。香港影評人石琪認為「四大天王」在21世紀應可繼續各展所長,彼此競爭,但同時認為香港演藝界的黃金時期已經一去不返,新一代藝人的出頭機會大不如前[35]。專欄作家楊崢在其撰文中表示,「四大天王」具有自己的個人特色,他們的共通點是努力上進、積極求變,四人同樣難以被取代[36]。從事電影導演、編劇兼作家的何言在其出版的著作中表示,「四大天王」這個稱號足以代表整個香港娛樂圈的繁榮盛世,四人的影響力超出了樂壇,延伸到電視、電影、商業、慈善等領域,在1990年代至今已經超過二十多年,地位依然舉足輕重,他們的作品成為了大眾的集體回憶[37]。香港教育大學客座首席講師許為天曾於報章撰文,表示「四大天王」是香港珍貴的文化資產,四人的成就不止於演藝舞台,也是香港人努力成功的見證。作者認為四人具有偶像的魅力,容易被青少年接受,而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奮鬥經歷、在演藝生涯中的待人處事智慧,更令學生容易吸收,認為教師在向學生介紹「流行文化」時應加以教導和啟發,將四人具備的優點(例如:堅毅、承擔、溝通、創新等)傳承下去[38]。
四人自1990年代至今在音樂、影視、舞蹈、商業、慈善等領域均獲得傑出的成就,具有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力。
自1980年代至今,四人之間曾經個別合作演出電影及電視劇集,以及一同出席綜藝節目及音樂頒獎禮等活動。2015年,黎明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他們四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彼此的生活、嗜好和工作方式不一樣,因此暫時沒有必要合作演出[39];2019年,劉德華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期望四人能夠合作擔任季選秀節目的導師,惟他表示張學友好像不願意[40]。下表列出四人曾經一同或個別合作的節目活動或影視作品:
指1990年代期間最有機會問鼎四大天王以外的第五位男歌手人選,實際上此角色從未正式得到承認,四大天王仍只有張劉黎郭四位。
以下按出生日期排序: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