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美·當奴·威爾斯(英語:Jimmy Donal "Jimbo" Wales,香港又譯衛詹美[3][4][5];1966年8月7日),企業家維基百科的創始人之一,現為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榮譽主席,同時擁有網絡寄存公司Fandom(改名前為Wikia)[6][7]

快速預覽 占美·威爾斯Jimmy Wales, 出生 ...
占美·威爾斯
Jimmy Wales
2023年3月的威爾斯
出生 (1966-08-07) 1966年8月7日58歲)
 美國亞拉巴馬州亨茨維爾
居住地 英國英格蘭倫敦[1]
國籍 美國
別名「神保」或「金寶」(Jimbo)
母校
職業Fandom公司總裁
知名於維基百科共同創辦人
頭銜
繼任弗洛朗絲·德伍阿爾(擔任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長)
董事會
配偶帕梅拉·格林
1986年結婚—1993年離婚)

克莉絲汀·羅漢
1997年結婚—2011年離婚)

凱特·加維英語Kate Garvey2012年結婚)
兒女3個女兒
榮譽見下文
網站blog.jimmywales.com
簽章
關閉

威爾斯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亨茨維爾,獲得奧本大學金融學學士學位和阿拉巴馬大學金融學碩士學位。他在就讀研究所時,曾任教於兩所大學。然而,為了得到金融行業工作,他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前就離開了。之後,他成為芝加哥某期貨期權公司的辦公室主任。1996年,他和兩位夥伴創立Bomis,一個重點介紹娛樂和成人內容,面向男性的入門網站。這家公司其後為Nupedia及其繼承者維基百科提供了創始資金。

2001年1月15日,威爾斯與拉里·桑格等人創立維基百科。威爾斯身為該專案的促進者和代言人,被稱爲維基百科的共同創立者之一。

威爾斯目前任職於維基媒體基金會的理事會,並被理事會認可為「組織創立者」。2004年,他重新創立盈利性維基社群網站Wikia。2006年5月,占美·威爾斯被《時代周刊》選為100個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8]

早年經歷

早年學業

占美·威爾斯於1966年8月7日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亨茨維爾[9][10]。父親為雜貨店經理,現已退休[11];母親及祖母經營小型私校[12],他就讀於傳統的單課室校舍[12][13]。威爾斯在母親的學校中接受教育。學校將一到四年級的學生和五到八年級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他所在的年級通常只有四名學生[7]

2005年,時代周刊將占美·威爾斯寫成「在家中接受教育」[14][15]。嚴格來說這並不正確,因為他在小型私校中學習,但由於母親與祖母是他的小學老師,故他也承認在一定程度上與類似於在家中接受教育[14]。該校的教學理念深受蒙特梭利影響,給予學生較大的選修科目上的自由。回憶小學生活時,威爾斯稱他曾花大量時間閱讀一本叫"World Book"的百科全書[16]

預科及大學

八年級的時候,威爾斯考入了一所在當地較為知名的大學預備學校拉爾夫中學英語Randolph School[17]。該校是早期支援電腦教室,並將電腦應用到教學的學校之一。雖然該學校學費昂貴,但他全家夢寐以求他考入此校。由於他的母親、祖母都是小學教師,因而全家人十分重視教育,故仍供他入讀。[18]「我的家庭對教育很堅持…是很傳統的觀念,認為知識和讀書是改善生活的基礎。」[14]他在奧本大學取得金融學學士學位,後在亞拉巴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離開時取得碩士學位[14]。之後他到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主校區攻讀財務學的博士,而且在兩所大學攻讀博士時出任助教,不過他認為論文非常無聊,所以沒有完成論文,以致於最終未能取得博士學位[14]

事業經歷

芝加哥期貨聯營公司

1994年,威爾斯在芝加哥任職期貨期權交易員[14][19][20],而且表示自己很早就迷上網絡,閒暇時會寫電腦代碼。他在亞拉巴馬州求學期間迷上了虛擬角色扮演遊戲MUD,由此體驗到了電腦網絡培育大型合作專案的魅力[21][22]

Bomis

受到網景1995年公開募股的啟發[12],威爾斯決定離開金融交易領域,通過互聯網自主創業[21]。1996年,他與兩位合伙人創立入門網站Bomis[12][23],為提供用戶生成內容的網絡群,一時以色情圖片為賣點。威爾斯將其形容為「以男人為導向的搜尋引擎」,類似於《美信》的市場[13][14][24]。但Bomis最終沒能獲得成功[12][13][25]

Nupedia與維基百科的萌芽

Thumb
Nupedia徽標

儘管Bomis難以盈利,但卻給了威爾斯去追求他更為熱衷的事物——線上百科全書的資金[13]。同時,20世紀90年代主持致力於客觀主義哲學的線上討論小組時,威爾斯碰到了哲學懷疑主義者拉里·桑格[7]。這兩人曾互相對各自專案的列表作詳細辯論,最終線上下碰面並相交[7]

幾年後,決定推行百科全書專案後,威爾斯尋求有資格的學者去推動它。威爾斯找來當時是俄亥俄州立大學哲學博士生的桑格,擔任總編,終於在2000年3月推出同行評審、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Nupedia(自由的百科全書)[13][14]。Nupedia背後的意圖是想讓各種主題的對應專家撰寫條目,並在條目旁邊賣出廣告以盈利。該計劃的特點是廣泛同行評審的過程,旨在使條目的質素媲美專業百科全書[26]

當時的想法,是想讓成千上萬的志願者用全部語言寫一部線上百科全書。起初,我們發覺自己的組織方法,管理嚴密、結構嚴謹、有學術性、方法古板。這對志願編者而言談不上有趣,因為我們有眾多針對條目評論,並予以反饋的學術同行評議委員。這類似於在讀研究生遞交論文時,基本上會受到恐嚇。

——2007年1月31日,占美·威爾士寫於Nupedia專案《新科學人

2009年10月的講話中,威爾斯回憶起自己試圖撰寫一篇關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羅伯特·C·默頓的文章,儘管曾寫過期權定價理論論文且熟悉學術論文,但在向一位擔任同行評審委員的知名金融學教授提交首個草案時就被嚇倒。威爾斯意識到這個時候Nupedia的模式已行不通[27]

2001年,極限編程發燒友本·科維玆認為要忍受繁瑣的稽核過程,是Nupedia增長緩慢的原因之時,桑格就把Wiki概念介紹給他[28]。科維玆建議採用Wiki,允許編者同時做出貢獻,逐漸推廣至全計劃,從而打破Nupedia的瓶頸[28]。桑格對這個構思很是興奮,後來就把他告訴了威爾斯,兩人在2001年1月10日打造出首個Nupedia維基。維基最初的設想是一個全民撰寫條目,經志願專家審閱後發佈的合作專案。但Nupedia的多數專家認為這個專案沒搞頭,擔心專業研究被業餘內容混入,編輯材料危及資訊完整性,從而損壞百科全書的公信力。鑑於此,桑格將該維基專案定名為「維基百科」[29],五天後用單獨域名上線[20][25]

維基百科

本來,Bomis計劃把維基百科打造為盈利業務[30]。桑格認為維基百科不過是協助Nupedia發展的工具,但威爾斯卻認為維基百科有真正協同運作式的權利,計劃努力開放知識建構[31][32][33]。最初,桑格和威爾斯都不知道維基百科行為產生的後果[20][22]。威爾斯擔心出現可能會產生「完全垃圾」的最壞情況[20]。令桑格和威爾斯感到驚喜的是,維基百科上線僅數天,條目數量已超越Nupedia,還出現編輯小組[19][22]。網站早期的許多貢獻者都熟悉自由文化運動的模式,其中不乏像威爾斯那樣的開放原始碼運動同情者[34]。威爾斯表示,他起初很擔心「人人都可以編輯的百科全書」的開放編輯概念,有時他會在晚上醒來監視被添加的東西[35][36]。然而,早期的編輯骨幹設立了一個強大的、可自我調節的社區,這被證明有利於專案的發展[13]

桑格負責維基百科的早期開發和專案指導[29][37]。在他2005年於Slashdot回憶錄中,把更廣泛的想法歸根於威爾斯:「開放原始碼、協同運作的百科全書、開放普通人貢獻的想法,完全是占美想出的,不是我,資金完全是Bomis的」,他還稱:「這部百科全書的實際發展給了我工作量[38]。」桑格致力於Nupedia和維基百科的推廣,直到2002年2月終止資助他的位置[39]。同年3月1日,桑格辭任Nupedia主編,移至維基百科擔綱「主要組織者」[40][41]。Bomis早期向維基百科提供資金,還在維基百科刊登廣告,直至桑格的離去減少成本,計劃以非營利基金會取而代之[30]

爭議

Thumb
SXSW 2006活動中接受採訪[42]

威爾斯曾斷言他是維基百科的唯一創始人[43],但因桑格被指定為共同創始人而遭公眾質疑。早在2001年9月的《紐約時報[44]和2002年1月維基百科上線發佈會[45],桑格和威爾斯被指定為聯合創始人。同年8月,威爾斯才將論調改為「維基百科『聯合創始人』」[46]。桑格把個人區域網路頁收集到連結集合,似乎證實與威爾斯聯合創始人的地位[29][47]。例如,桑格和威爾斯歷史性的引述,或是早期新聞稿和引文對聯合創始人的描述[29]。2006年2月,威爾斯援引《波士頓環球報》的說法,稱桑格「荒謬」[48],稱2009年4月的採訪是「傻瓜辯論」[49]

2005年末,威爾斯編輯自己在英文維基百科上的自傳條目。作家羅傑斯·卡登海德在他編輯的版本中掛上注意模版,稱威爾斯已刪除桑格是維基百科聯合創始人的參考資料[50][51]。桑格表示:「看到這樣的修改,似乎是占美正試圖修改歷史,這不過是徒勞,因為我們美好新世界的活動開放,通訊已最大化,真相總會大白[24][52]。」威爾斯注意到修改Bomis的來源,會淡化他對前任公司產品的涉及程度[20][24]。雖然威爾斯爭辯他修改內容的唯一目的,是想提高內容的準確性,他對編輯自己傳記表示道歉,這種做法通常不被維基百科鼓勵[24][52]

角色

2004年接受Slashdot採訪時,威爾斯概述了他對維基百科的願景:「想像一下,這個星球上的每個人自由使用所有人類知識的總和,這就是我們在做的[53]。」儘管被指定為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董事會成員和名譽主席,威爾斯的社交資金,仍給予他仁慈獨裁者、立憲君主精神領袖的定位[54][55][56]。2014年接受採訪時,威爾斯表示,他「一直拒絕『仁慈獨裁者』這一稱謂」,卻自認是「立憲君主」[57]。他是早年最接近計劃的發言人[7]。維基百科的增長和突起,將威爾斯打造成網絡紅人[58]。儘管他在成立網站從未出過美洲,但就其作為公眾形象的國際性恆定基礎,他對維基百科計劃的參與可見一斑[7][59]

拉里·桑格離開維基百科的方式不同[60],威爾斯難以放手[60]。儘管參與到其他計劃,威爾斯還是放不下在維基百科的角色,他2008年告訴《紐約時報》:「對我而言,放手不是一種選擇……不要太過戲劇化它,但是,『以這個星球上的所有語言,向每個人建造和分發儘可能高質素的自由百科全書』,一直是我的追求[55]。」2010年5月,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專案志願者群體超出他們對威爾斯輕率和不民主方式的認知,來刪除色情圖片,批評威爾斯「被荒淫沖昏頭腦」後,威爾斯已放棄他維基共享資源(承載了維基百科姊妹專案的多媒體內容)的眾多技術權限[61]

維基媒體基金會

Thumb
占美威爾斯在2007年京都,穿和服的樣子。
Thumb
威爾斯以維基媒體基金會董事會成員身份出席2007年維基媒體國際會議

2003年中旬,威爾斯在佛羅里達州聖彼得斯堡成立了非牟利性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後來把總部遷至三藩市[62][63]。維基百科的所有知識產權和相關域名被移到新的基金會[64],照應建立百科全書及其姊妹計劃的總方針[22]。威爾斯一直是維基媒體基金會董事會信託成員,在2003到2006年擔任董事長[65]。2006年以來被授予名譽董事長的榮譽稱號,並擁有董事會任命的「社群創始人」的座位[66]。他在基金會的工作,包括在電腦上的推廣和一直未付的教育性會議[67]。威爾斯經常開玩笑說,將維基百科捐贈給基金會是他所做過的「最愚蠢和最聰明」的事情[67]。一方面,他保守估計維基百科價值30億美元,另一方面,他對堅信自己的捐贈能創造成功[64][68][69][70]

Thumb
占美·威爾士在2013年維基媒體國際大會上演講

威爾斯與基金會的聯手引發爭議。2008年3月,由前維基媒體基金會員工丹尼·沃爾,揭發威爾斯拿基金會公款隨意揮霍,不用自己的信用卡[71]。威爾斯否認指控[71],基金會會長弗洛朗絲·德伍阿爾和前任臨時執行主任布拉德·帕特里克,否認威爾斯或基金會有任何不當行為,稱威爾斯對專案的每筆支出都有收據,而對於沒有收據的部分則是由他自掏腰包,於是德伍阿爾責備威爾斯「不斷嘗試覆寫過去[72]」。後來在2008年3月,傑弗里·弗農·梅爾基聲稱,威爾斯曾編輯自己的維基百科條目,使之更有利於博取對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捐贈。威爾斯稱指控為「無稽之談」[73][74]

Wikia和後來

2004年,威爾斯與基金會董事會信託、資深會員安吉拉·貝絲蕾·斯塔林,創辦營利性公司Wikia[19]。Wikia是Wiki農場——將不同維基主題的單獨集合寄存至同一網站。它承載了維基百科以外的事物,如關於星際迷航阿爾法記憶及關於星球大戰Wookieepedia[75]。Wikia所提供的另一項服務是Wikia搜尋,意在挑戰谷歌透明度介紹及關於如何建立並運營搜尋引擎的公開對話[76],但該專案在2009年3月被拋棄[77]。2009年6月5日,威爾斯辭任Wikia行政總裁,由天使投資者易趣前副總裁兼總經理吉爾·潘奇納接任[78]。2009年9月,潘奇納宣佈Wikia已具備盈利能力[79]。除了在Wikia發揮作用,威爾斯還是哈里·沃克事務所的公眾演說家代表[80][81]。他還參與了瑞士鐘錶製造商艾美表名人代言活動[82]

2011年11月4日,威爾斯在英國蓋茨黑德的BBC三台2011年自由思考節上,發表題為《互聯網的未來》的一小時演講,專門討論維基百科[83]。二十天後的11月24日,威爾斯現身英國專題辯論電視節目《提問時間[84]

2012年5月,據報道威爾斯建議英國政府免費開放納稅人資助的網上學術研究[85]。他還擔任「眾包和開放決策無償顧問」,並建議商務創新和技能部及英國科研理事會分擔研究[85]

2014年1月,威爾斯宣佈加盟人民運營商,擔任流動電話網絡業務聯合主席[86]

2014年3月21日,威爾斯與約翰·麥凱恩、沙烏地阿拉伯女權活動家馬納爾·謝爾夫和哈佛大學學生斯理·玻色在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舉行的克林頓全球倡議大學會議上發言[87]。會議議題為「參與的時代」,「公民表達自身訴求、追求教育、自主創業的能力日益增加。」威爾斯告誡年輕人嘗試用社交媒體帶來社會變革,以對抗政府壓制互聯網的侵犯人權行為[88]

2014年5月26日,谷歌七人委員會秘密聘任威爾斯,以回應谷歌訴岡薩雷斯案。威爾斯表示,他希望委員會被看作立法委員和有關委員會組成的「藍絲帶小組」[89]

2017年4月25日,占美·威爾斯宣佈創立WikiTRIBUNE[90][91]

2021年12月,占美·威爾斯將維基百科上自己的第一筆編輯「Hello,World!」以NFT形式透過佳士得舉行公開拍賣,12月15日,首筆編輯最終以7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除了這條編輯內容的NFT外,占美·威爾斯也將當時編寫內容使用的粉紅色iMac電腦一同拍賣,成交價格為18.75萬美元[92]

政治與經濟觀點

個人哲學

威爾斯一直是艾茵·蘭德客觀主義哲學的熱誠追隨者[76]。當他在接受C-SPAN的Q&A談話節目訪問時,他說道:「獨立的美德」是他個人特質裏最重要的部分[93]。當他被問到他對蘭德思想的追隨是否會讓他與任何政治哲學有所關聯時,威爾斯才稱他自己是一個自由意志主義者,不過他說他並不喜歡這一稱呼,因為他認為美國的自由黨只是一群「瘋子」。他舉出「自由、個人權利、在與他人相處時絕不先行動用暴力」作為他處世的基本原則[14]。從1992年至1996年之間他還經營了一個名為「客觀主義哲學討論」的網絡討論區[7][94][95]

自由主義雜誌《理性》2007年6月號封面刊登了威爾斯的訪談,其中檔案描述他的政治觀點為中間偏右[13]

2011年接受《獨立報》採訪時,他對佔領華爾街和佔領倫敦的抗議者表示同情:「你不必成為社會主義者,說劫貧濟富是不對的,畢竟天下無免費午餐[96]。」

哲學實踐

2006年1月-2月號的《Maximum PC英語Maximum PC》報道,威爾斯拒絕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審查「政治敏感」維基百科條目的請求——其他互聯網公司,如谷歌雅虎微軟已收到中國政府的壓力。威爾斯表示,他寧願看到諸如谷歌等公司,堅持維基百科資訊自由的政策[97]。2010年,威爾斯批評泄密網站維基解密和及其總編輯朱利安·阿桑奇發佈「足能夠讓一個人遇害」的阿富汗戰爭檔案,並對以「維基」做站名表達不滿[98]:「他們做的不是Wiki,真正的維基是協同運作編輯的[99]。」

維基百科的開發和管理

威爾斯援引他在本科時讀過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論文《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20],作為思考「如何管理維基百科計劃」的中心[13]。哈耶克認為,因為資訊是去中心化的,即每個個體都只知道群體知識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擁有特定知識的個體就能作出他所熟知的領域中的最好決策,而非由一個中央的機構來承擔[13]。威爾斯在90年代重新審視了這篇論文,與此同時他了解到開放原始碼運動, 此運動主張共同開發並自由分發軟件原始碼。他曾深受《大教堂與市集》的觸動,這篇雜文由開放原始碼運動的初始提倡人之一埃里克·雷蒙編寫,後來被改編成同名書籍。此文拓寬了他的眼界,讓他認識到進行(線上)大規模合作的可能性[20]

由於有過擔任期權和期貨交易員的背景,威爾斯對博弈論和激勵機制對人類協同活動的影響產生興趣,這般迷戀為他對維基百科計劃的發展工作帶來顯著基礎[100]。出於維基百科利他主義的推動作用,他拒絕了這一理念並將其定義為「為別人犧牲自身價值觀」,指出「這種參與資訊分享帶來仁慈效應的想法,莫名其妙地摧毀自己的價值觀,讓自己沒有意義。」

歐洲法院對谷歌的裁決

2014年5月14日,歐洲法院判決谷歌訴岡薩雷斯案英語Google Spain v AEPD and Mario Costeja González谷歌刪除搜尋結果中的私人資訊,為此威爾斯反應激烈。他向英國廣播公司表示,當天的判決是他「見到過的領域最寬的互聯網審查裁決[101]」。2014年6月上旬,TechCrunch就該問題採訪威爾斯,谷歌請威爾斯參與公司的顧問委員會一事快要踏入正軌,而歐洲法院要求谷歌執行該請求[102]

2014年5月,歐洲法院的裁決要求谷歌迅速採取行動。實施過程中,人們可直接聯絡谷歌刪除認為是過時或失實的資訊。拉里·佩奇透露,谷歌收到的30%的請求,鑑於裁決已被歸類為「其他」。威爾斯以電子郵件答覆解釋道,他在5月28日已聯絡谷歌,「委員會的職責是舉行公眾聽證會並發表意見,不僅是谷歌,還包括立法者和公眾[102]。」當問及對歐洲法院的「權利遭遺忘」的看法時,威爾斯答道:

我認為該裁決對公眾的私隱權不會有影響,因為法院命令報紙刊登的法庭記錄,是不真實的私人資訊。如果是真的話,該決議可能敷衍了有趣的哲學問題,使私隱問題的處理難以取得實際性進展。以無誹謗意圖合法取得真實資訊的情況下,我認為不可能有審查其他人言論的站得住腳的權利。避免「資料式」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談論的不是「數據」,而是對知識的壓制[102]

威爾斯拿維基百科當例子作進一步說明:「你不必以法律阻止維基百科編者撰寫真實資訊的權利。」威爾斯以其理想結果的跡象作結論:「一部分結果是自由言論權在歐洲的執行十分強,實質上是美國的第一修正案[102]。」

其他問題

2012年,威爾斯奏請內政大臣,反對將理查德·奧德懷爾引渡到美國[103]。隨後一項避免引渡的協議達成,威爾斯表示:「這訊息太令人振奮,我很高興聽到,英國接下來要做的是重新考慮引渡條約,將允許這類廢話擺在首位[104]。」

2013年8月,威爾斯批評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過濾色情網站,稱該計劃「荒謬[105]」。然而他在2013年11月談到斯諾登事件時,稱愛德華·斯諾登是被歷史評判為「非常有利」的「英雄」。威爾斯還表示,美國民眾「從未批評斯諾登披露監視計劃」,除非被告知或詢問[106]

在寫Twitter個人資料時,威爾斯2014年1月曾支持消除「自由貿易邊界」:「貿易壁壘必然意味着暴力[107]。」

2014年3月,威爾斯批評替代醫學形式的全人健康,是「騙子工作」。威爾斯進一步解釋道,全人健康並非基於同行評審的研究[108]

2021年10月,針對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某項行動,占美·威爾斯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採訪時針對此事件回應道:「我同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深入交流,『在中國大陸,人們被洗腦至分辨不出何謂中立』這個想法是錯的。」也表示「阻止中國大陸人表達觀點的最大障礙是中國政府,因為他們不允許人們編輯維基百科。」「有些人認為我們排斥中國,這太荒謬了。我們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中國的編輯。」[109]

私生活

Thumb
威爾斯與第二任妻子克莉絲汀

威爾斯有過三次婚姻。20歲在亞拉巴馬州一家雜貨店工作時[110],娶了同事帕梅拉·格林,1993年分手。透過芝加哥一位朋友的介紹,威爾斯結識了任職於鋼鐵貿易商三菱集團的第二任妻子[14][21],克莉絲汀·羅漢,兩人1997年3月於佛羅里達州門羅縣結婚[111],離婚前育有一女[14][21][112][113]

威爾斯曾在2008年,與加拿大保守派專欄作家蕾切爾·馬斯登有過短暫關係,馬斯登透過自己在維基百科傳記認識威爾斯[114]。她被指責與威爾斯的關係有利益衝突後,威爾斯表示有過關係,現已結束,聲稱沒影響維基百科的任何事項[115][116],馬斯登就該指責索賠[117]

2012年10月6日,威爾斯在倫敦與凱特·加維結婚[118]。凱特曾任托尼·貝理雅的日常秘書。他在瑞士達沃斯遇見威爾斯[119][120]。威爾斯有兩個女兒,一個是加維的,另一個是第二任妻子的。

威爾斯是位無神論者。接受《大想法》採訪時,他說自己的個人理念紮根於理智,是完全的非信徒[121]。到2012年,他住在倫敦[1]

所獲榮譽

Thumb
威爾斯獲頒2011年戈特利布·杜特懷勒獎

威爾斯是哈佛法學院伯克曼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的成員[14],出任麻省理工學院集體智能中心顧問委員會成員[122]知識分享[123]和Hunch.com董事會主席[124]。曾任2008年中東世界經濟討論區前聯合主席[125],還是Socialtext前董事會成員[126]

2006年,威爾斯入選時代百大人物「科學家與思想家」單元[127],位列《福布斯》「25大網絡明星」榜單第12位元[128]。威爾斯也在新當代藝術博物館開設的「特別紀念在藝術文化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並積極暢想更美好的明天」斯圖爾特·雷根系列展覽中演講[129],是2007年世界經濟討論區「全球青年領袖」之一[130]。2011年4月,威爾斯出任翠貝卡電影節評委[131]。2014年2月,《每日電訊報》將威爾斯列入「25大網絡明星[132]」。

威爾斯獲得過電子前哨基金會先鋒獎[133]戈特利布·杜特懷勒獎[134][135]、2011年萊昂納多歐洲企業學習獎[136]、摩納哥傳媒大獎[137]、2009諾基亞基金會年度大獎[138]、《經濟學人》第7屆年度創新獎暨峰會業務流程獎[139]、2008年全球品牌圖示年度獎[140],並代表維基媒體計劃領取德意志工場基金會獎[141]。威爾斯還收到諾克斯學院[142]、阿默斯特學院[143]史蒂文森大學[143][144]、阿根廷安培純澳21世紀大學[145]和俄羅斯無線電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的榮譽學位[146]

2013年12月5日,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紀念尼爾斯·玻爾原子理論創設100周年的「開放世界」大會上,威爾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玻爾勳章。他在《維基百科,民主與互聯網》的演講,強調要將維基百科覆蓋到世界上的所有語言,證明「維基百科零計劃」的舉措是成功的,鼓勵電訊公司向發展中國家的兒童以教育目的,免流量使用維基百科[147][148]

2014年5月17日,瑞士盧加諾大學通訊科學學院授予威爾斯榮譽博士稱號[149]

2014年6月25日,威爾斯收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穆罕默德·尤納斯從蘇格蘭格拉斯哥卡利多尼安大學寄來的榮譽學位信件[150]

2014年7月10日,威爾斯因設立維基百科,獲得英國Tech4Good獎「特別獎」,該獎旨在表彰利用數碼技術來改善他人的生活的組織或個人,他是八名獲獎者其一[151][152]

個人著作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