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DR2300型柴油客車
台鐵柴油客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概要



DR2300型柴油客車的前身是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於1935年(昭和10年)購入的機械式汽油車,日本車輛製造的Kiha300型汽油車(キハ300形気動車),以及川崎車輛所製造的Kiha400型汽油車(キハ400形気動車),車體與日本國鐵Kiha42000型柴油車同型[1][2][3]。
最初在1935年Kiha300型跟Kiha400型分別製造三輛跟二輛,隔年1936年Kiha300型跟Kiha400型再度分別製造二輛,於1937年將Kiha300型跟Kiha400型改變形式為Nakiha2300型(ナキハ2300形)跟Nakiha2400(ナキハ2400形),並且這兩個形式再度分別製造二輛。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這兩個形式沒有任何一輛報廢,戰後將原有的13輛接收,並將形式分別改為30GA2300型、30GA2400型汽油客車,在車輛的形式而稱之為大型汽油客車,以克難號之名繼續行駛在淡水線的新北投支線[3]。
1954年時在美援之下將發動機改為固敏式NHHB-600柴油引擎(200HP),變速器改為液體式,能夠總控重聯運轉,以「柴油飛快車」之名行駛在台北到彰化區間[4]。臺鐵在1956年以及1957年購入DR2500型、DR2600型、DR2650型無動力拖車共22輛加入飛快車營運[5]:16。本型車在1957年將型式改為30DR2300型、30DR2400型後改以柴油客車名義行駛[6][7]。
1955年至1958年第一次進行車體更新,至1957年已更新七輛,車體前端從半圓形改為平面形,車頭端設置貫通門,在駕駛座的另一側設置盥洗室,除此之外車體沒有太大的變更,繼續行駛在台灣北部地區的支線的運用為主,另一方面在1958年時更新的六輛,另外將窗戶改為巴士窗,在宜蘭線運用[4]。
1969年至1970年第二次進行車體更新,將車體延長至20m,改造成類似DR2500型的外觀[8]。之後將轉向架改為線圈彈簧型,並將形式改為35DR2300型、35DR2400型[9]。
1983年至1985年在唐榮鐵工廠進行第三次進行車體更新,車窗從巴士窗改為一段窗[10],繼續在支線服務。
1991年11月30日,DR2402於竹東車站與溜逸貨車發生對撞事故後報廢;1997年,DR2301、2305~2307、2405~2406報廢除籍[11];剩下來的車輛跟DR2100、DR2200型相同,於引進日本製的DR1000型柴油客車之後,1999年本型所有車輛報廢。其中DR2302、2304、2401、2403於2003年1月時解體完畢[12];DR2301的引擎由新竹檢車段拆下來後裝於窄軌柴油車LDR2204上後,車體拍賣後曾被當作鐵路餐廳使用,後來棄置於台茂購物中心現址旁,如今已拆除消失。[13]。
保存車輛

臺鐵局與國家鐵道博物館於2018年簽署DR2102、DR2203、DR2404及DR2303等4輛柴油客車之動態保存修復合作協議,經過3年考證,於2021年委託台灣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正式修復作業,首輛車DR2303號已於2022年10月完成修復作業,並回到國家鐵道博物館館區內動態保存;DR2404於2025年4月17日復籍後配屬於彰化機務段,將行駛於內灣線新竹~竹東區間。[8][9]。[14][15]。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