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昌萬壽宮,又稱妙濟萬壽宮,俗稱「鐵柱宮」,知名中國道教廟宇。坐落於江西省南昌廣潤門內側的翠花街上。該地段是今日南昌生意繁榮的商城之一,舊時宮殿在文革時期被焚毀[1][2],鑒於萬壽宮的歷史文化意義,萬壽宮於2000年重建在城西南的象湖畔。宮內模樣大抵按照萬壽宮在文革被毀之前的式樣復建。2013年開始在原址重建,並於2021年開放。
萬壽宮始建於晉朝永嘉六年(312年),因紀念江西人的保護神,道教淨明派祖師許旌陽真君而建,時名「旌陽古祠」。唐朝時期,唐懿宗因聽聞許真君曾以鐵柱鎮魔,故賜名「鐵柱觀」。
宋代時期,宋真宗改其名為「景德觀」。北宋時期,萬壽宮舉行大修,江西名儒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黃庭堅等人紛紛捐資獻策,王安石還同時為之作記,《重修許旌陽祠記》。徽宗朝接而得名「延真觀」,上賜玉冊,封許旌陽為「神功妙計真君」。寧宗朝,上賜匾額「鐵柱延真之宮」,御匾懸於宮門之上。
元成宗年間,萬壽宮改名「鐵柱延真萬寧宮」。
明·正統元年(1436年),萬壽宮被簡稱為「鐵柱宮」。天順二年(1458年),江西信眾捐銅萬餘斤,鑄許真君像於宮內。正德六年(1511年),明武宗賜金以修葺宮殿。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明世宗賜名「妙計萬壽宮」。此前皇帝曾賜名今西山萬壽宮為「玉隆萬壽宮」,由此南昌、西山二宮成為今世諸多萬壽宮的祖庭。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萬壽宮毀而復建,張位為之作記。據其《重修萬壽宮記》記載,重建工程於1600年12月開工,真君殿依原有規模率先復建,其後前門、二門、諸仙殿、兩廊、鐵柱池、鐘鼓樓依次建成。接着神像、壁畫被裝飾於宮內。竣工後還繼續修建玉皇閣,然後由前街門外至四周修建圍墻,圍墻左右各開一甕門,甕門前築有小池。工程直到1608年才結束。
清代年間,萬壽宮多次大修重建,計算下來有1657年、1675年、1724年、1781年、1843年、1871年六次大規模的修繕,次次耗資巨豐。
1915年,萬壽宮周邊商鋪失火,宮內兩座大殿被毀。江西各界人士因此集資重修,萬壽宮在歷時五年、耗費三十萬工日的修繕工程後再次展現於世。
抗日戰爭期間,萬壽宮受戰火波及,受損嚴重。抗戰過後,南昌市商會撥資大規模整修萬壽宮。
文化大革命期間,萬壽宮被完全焚毀,原址處現為南昌市第二十一中學及萬壽宮商城[1][2]。
2000年,大抵按照萬壽宮在文革之前的式樣在象湖復建。
2013年決定在原址重建鐵柱萬壽宮,二十一中將搬走[3][4],同時將萬壽宮原址附近舊城改造打造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原計劃2017年開園[5];最終於2021年2月6日開放,由於人流量巨大鐵柱萬壽宮於2021年2月11日暫停開放,其餘部分正常開放[6]。
文革被毀之前的萬壽宮,宮門前立有大牌樓,樓上刻有「萬壽宮」三個貼金大字,樓下蹲有六七尺高的石獅。穿過牌樓,踏過麻石路面,便可見供奉有許真君的正殿「福主殿」。大殿正中懸掛「忠孝神仙」四個金字大匾。殿中奉有許真君坐像三尊,最巨的一尊高達八尺,其兩側立祀吳猛、郭璞二真人。東西的龕內供有許遜的弟子門生。中央神龕的背後則是王靈官的塑像。許真君的前後也置有神龕,上雕《岳飛傳》、《封神榜》、《三國演義》故事及《百雀圖》。
正殿的背後是供奉玉皇大帝的凌霄寶殿。殿中奉有玉皇,周邊是三山、五嶽、雷部諸神像。殿左鑿有八角井一口。相傳井水與贛江相通,井口立有鐵柱,柱上栓有鐵鏈,傳言中鐵柱「出井數尺,下施八索」,以鈎索地脈。傳說中許遜是以鐵鏈來鎮蛟除害的,古名「鐵柱觀」也因此而來。
宮內西側建有供奉許真君妻室何氏的夫人殿。
萬壽宮長期以來一直作為南昌古城的歷史見證、江右商幫的精神寄託和贛鄱百姓的文化象徵。許真君登仙之前留下的「忠孝廉謹寬裕容忍」八寶垂訓也成為江西的人文精神支柱。近世以來,萬壽宮還同時成為江西經濟文化的商業象徵,江西商人在漂泊贛外的時候,紛紛於當地建築萬壽宮以作精神寄託之所,一方面可祈求許真君保佑贛鄱子民萬事興隆,一方面又可提供贛人彼此聯繫互惠互助之場所。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