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東漢宗室成員與官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劉虞(?—193年),字伯安,東海郯(今山東省郯城縣)人,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彊的五世孫[1][2]。先後為幽州刺史、甘陵國相、宗正、大司馬、襄賁侯、太傅。
劉虞與公孫瓚日漸不和,初平四年(193年)集合十萬人攻瓚,但被手下公孫紀出賣,受公孫瓚反擊潰敗,逃往居庸,終被俘虜,受公孫瓚誣蔑謀反後斬於薊。
劉虞任幽州刺史期間,在鮮卑、烏桓、夫餘、濊貊等外族間有崇高威望,隨時朝貢,不敢侵擾。在張純勾結烏丸丘力居反叛時,亦能說服丘力居等投降,並交出張純。幽州本為窮州,需要青、冀兩州補貼官務開支,但當時因戰亂交通斷絕,無法調度金錢。劉虞從開放上谷的市場與外族交易及開採漁陽的鹽鐵礦取得收入,令百餘萬流亡至此的青州徐州人安居樂業。
初平元年(190年),韓馥、袁紹及山東諸將欲擁立劉虞為漢朝皇帝,劉虞厲色拒絕。命令田疇、鮮于銀等出使長安拜見漢獻帝。獻帝欲往劉虞處,派劉虞子劉和求劉虞派兵接回自己,但劉和在途中被袁術扣留,劉虞不理公孫瓚力阻,應袁術的要求派出迎天子的士兵到袁術那裏,公孫瓚怕此事被袁術知道會招來怨恨,於是派其從弟公孫越支援袁術,並勸說袁術奪走那些兵馬。
在針對外族的政策執行上,劉虞的懷柔政策與公孫瓚的武力政策互相衝突,公孫瓚亦常破壞其上司的施政肆意殺伐。忍無可忍之下劉虞決定集結兵馬十萬餘人解決公孫瓚,從事代郡程緒試圖勸阻,被劉虞問斬。然而從事公孫紀因公孫瓚同姓厚待,出賣劉虞把其計劃告知了公孫瓚。
公孫瓚當時因部眾分散在外,遂想逃脫。由於宅心仁厚的劉虞下令士兵不能焚燒民居,而其士兵不善戰事,導致久攻不下,公孫瓚急募得兵數百後縱火反擊,由此劉虞大敗只能逃往居庸。其後公孫瓚發兵追擊,只消三日就攻陷居庸俘虜劉虞,隨即誣蔑他早前與袁紹合謀意欲稱帝,並說:「若劉虞真的是天子,天就應該要以刮風大雨來相救。」正好當時乾旱沒能下雨,得以藉此將劉虞斬於薊城。
劉虞被傳首京師,故吏尾敦於路上劫劉虞首級埋葬。
劉虞精通五經,天生性格節儉,穿着樸素,不吃大魚大肉,衣冠破了也補過再穿,即使身旁有很多奢華的人,亦不改劉虞節儉的想法。[3]
中平二年(185年),南宮發生火災,官吏還要州郡的民眾捐獻資金。當時富家人以自身家產或民眾財款出資,出身貧窮且清慎的人就沒辦法出資,甚至還自殺。反而漢靈帝當時以劉虞清貧的性格,特令不讓劉虞出錢。[4]
然而在公孫瓚殺死劉虞後,手下闖進劉虞居所搜物時,見到他妻妾的服飾很豪華,因此遭到當時的人懷疑。[5]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