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玫瑰

20世紀日本少女漫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凡爾賽玫瑰

凡爾賽玫瑰》(日語: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Berusaiyu no Bara)是由池田理代子創作的日本少女漫畫作品。該作最初於1972年至1973年間連載於集英社的少女漫畫雜誌《Margaret》,其後在2013年至2018年間曾推出復刻連載版本。[2]

快速預覽 凡爾賽玫瑰, 羅馬字 ...
凡爾賽玫瑰
Thumb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The Rose of Versailles
羅馬字 Barusaiyu no Bara
類型 歷史漫畫虛構作品政治軍事法國大革命法國歷史)、戀愛漫畫羅曼史劇情漫畫懸疑少女漫畫
正式譯名 英屬香港 女強人奧斯卡
臺灣地區 玉女英豪 (大然文化
臺灣地區 凡爾賽玫瑰(東立出版社
漫畫
作者 池田理代子
出版社 日本 集英社
臺灣地區 東立出版社
連載於 Margaret
叢書 Margaret Comics
發售日 1981年11月2日
連載期間 1972年—1973年
冊數 舊版單行本全10卷
(外傳全2卷+新集數全4卷[1]
集英社漫畫文庫全10卷
超商版全6卷、超商版全4卷
愛藏版全2卷+外傳全1卷
文庫版全5卷
完全版全9卷
完全復刻版全10卷
Kids 全7卷
其他 不定期連載中
電視動畫
原作 池田理代子
總導演 長濱忠夫(第1~13集)
出崎統(第19~41集)
編劇 篠崎好、山田正弘、杉江慧子
人物設定 荒木伸吾、姬野美智
音樂 馬飼野康二
動畫製作 東京電影新社
製作 東京電影新社
播放電視台 日本 日本電視台
英屬香港 亞洲電視本港台
播放期間 1979年10月10日—1980年9月3日
話數 全40集+總集篇1集
電影:凡爾賽玫瑰 一生愛你
原作 池田理代子
導演 兒玉兼嗣竹內啟雄
編劇 山田正弘、篠崎好、杉江慧子
人物設定 姬野美智
音樂 馬飼野康二
動畫製作 東京電影新社
影片發行 共同映畫
上映日期 1990年5月19日
影片長度 90分鐘
電影
原作 池田理代子
導演 吉村愛
編劇 金春智子
人物設定 岡真里子
音樂 澤野弘之、KOHTA YAMAMOTO
動畫製作 MAPPA
製作 劇場動畫「凡爾賽玫瑰」製作委員會
影片發行 TOHO NEXTAvex Pictures
上映日期 2025年1月31日
版權資訊 ©池田理代子プロダクション/ベルサイユのばら製作委員会
動漫主題電子遊戲主題ACG專題模板說明
關閉

該作品被視為一部歷史劇,以18世紀的法國,特別是在法國大革命前夕及革命期間的背景為舞台。透過結合真實歷史人物與虛構角色,《凡爾賽玫瑰》聚焦於兩位女性的命運交織與人生抉擇:一位是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另一位則是女性出身卻自幼被父親當作男性撫養、擔任近衛軍隊長的奧斯卡·法蘭索瓦·德·傑爾吉。池田創作本作的靈感,來自其1960年代末期加入日本共產黨、參與新左翼運動後對革命與民眾起義的關注。作品誕生於少女漫畫媒介經歷重大轉型的時期,當時的少女漫畫開始探討政治性別社會議題,敘事也日益複雜。

《凡爾賽玫瑰》不僅在評論界與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截至2022年為止,全球累計銷量已超過2300萬冊。本作被視為少女漫畫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推動少女漫畫從針對兒童讀者向青少年與年輕成人轉型的代表作品之一。該作品也發展成跨媒體系列,包括1979年至1980年間,由TMS娛樂製作並於日本電視台播出的同名電視動畫、1979年由法國導演雅克·德米執導的真人電影英語Lady_Oscar_(film)寶塚歌劇團多次改編演出的音樂劇版本以及2025年上映,由MAPPA製作的全新動畫電影[3][4]。此外,作品還衍生出多部續篇與外傳作品,尤以《榮光的拿破崙─英雄交響曲日語栄光のナポレオン-エロイカ》最為知名。

譯名

在法國本國,該作品以《Rose de Versailles (la)》為標題,在英語圈則譯作《Lady Oscar》。

香港版譯名最早為《凡爾賽的玫瑰》,後來改為《女強人奧斯卡》。台版漫畫最初在無版權時期,由大然文化譯為《玉女英豪》,後因該作品被法國導演雅克·德米拍攝成日法合拍的真人電影版本,在台灣上映當時片商直譯為《凡爾賽玫瑰》,之後動畫版於華視播出時採相同譯名,進入版權時代後,接手漫畫版權的東立出版社亦因循使用。

劇情簡介

在十八世紀末、位於法國象徵繁榮的波旁王朝凡爾賽宮中,敍述著一名年輕的貴族少女以女扮男裝擔任宮廷護衛與一位出身王室公主相遇,她們在波旁王朝到法國大革命的時代中展開許多愛恨交織的歷程。1755年,出身於法國貴族的少女奧斯卡出生時的宏亮哭聲加上家中未能生育男丁的緣故,所以她受她家族長輩的教育下栽培成男性跟自己的青梅竹馬鍛鍊劍術騎馬武藝,當背負着重大的使命的奧斯卡和一位出身於異國王室、下嫁到凡爾賽宮的公主相遇時,兩人在宮廷的爭鬥中與一位外國貴族的青年產生禁忌之愛激盪出她們悲劇般的戀情與人生。

故事大綱

西元1755年,歐洲三個國家誕生了三位年輕人,他們日後的命運般將在凡爾賽宮相遇,分別是奧地利的「瑪麗・安東妮」、瑞典的「漢斯・阿克塞爾・馮・費爾森」,以及法國的「奧斯卡・法蘭索瓦・德・賈爾傑」。

1770年春季,14歲的安東妮作為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女遠嫁法國,成為波旁王朝王太子妃。負責護衛她的近衛軍官奧斯卡雖為女性,卻因出身將軍世家且無男嗣,自幼便被當作男性撫養成人,學習劍術與軍略,肩負起家族的榮光與責任。初到異國宮廷,年少的安東妮倍感孤寂。一次在巴黎歌劇院的化妝舞會上,她邂逅了來自瑞典的青年貴族費爾森伯爵。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愛河。那年,他們三人皆年方十八,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

隨着法王路易十五駕崩,王太子繼位為路易十六,安東妮成為法國王后。她天性喜好奢華與娛樂,揮金如土,加劇原已困窘的國庫赤字。民間飽受重稅與貧困之苦,積怨終究投射至這位外來的奧地利王后身上。與此同時,安東妮與費爾森之間的緋聞傳得沸沸揚揚,進一步激化人民的不滿。儘管其中夾雜着流言、誤解,甚至是來自宮廷內部削弱王權的陰謀操作,但在民眾憤怒的目光中,王后成為一切混亂的象徵與代罪羔羊。面對這段禁忌戀情日漸深陷泥淖,奧斯卡始終沉默守護,然而她內心亦深藏着一段難以啟齒的情感,對王后那段因性別與身份所限、無法表露的愛慕。

在「黑騎士」貝魯納爾揭露巴黎平民的悲慘現狀後,奧斯卡深受觸動,決定辭去王宮近衛隊的職務,主動申請加入以平民為主的衛兵隊。由於貧富差距不僅存在於平民與貴族之間,甚至在貴族內部也有深刻分化,導致部下們性格剛烈、生活荒廢。經過激烈衝突與搏鬥後,奧斯卡逐漸獲得了他們的信任,最終成功掌控了整支部隊。正當此時,賈爾傑將軍(奧斯卡之父)為她安排了一樁婚事。最初奧斯卡以為對方只是為財產而來的墮落貴族,沒想到卻是她過去的部下傑洛戴爾。他坦言自己從一開始就把奧斯卡視為女性深深愛慕,但奧斯卡果斷拒絕了他的求婚。這場求婚使得安德烈情緒激動,內心掀起強烈的焦躁與不安。他無法接受奧斯卡有可能成為他人之物。另一方面,奧斯卡也開始反抗父親雷尼埃的安排,認為這不過是把她當作王室玩偶的延續。但在母親的開導下,奧斯卡終於理解,父親這場婚事背後,其實是對自己當初強迫她以男性身份生活的懊悔與補償。

安德烈在極度痛苦下,一度企圖與奧斯卡共赴黃泉,卻因誤傷貴族而幾近被判死刑。最終由奧斯卡出手相救,安德烈也因此想起過去曾對她許下的守護誓言,並打消了毒殺奧斯卡的瘋狂念頭。 察覺此事的奧斯卡,明白自己無法回應傑洛戴爾的感情,誠實地對他說:「若安德烈不幸,我也將不幸。」即使她自己也未完全理解這份感情的真相,但這一番話也足以讓傑洛戴爾釋懷。他體悟到:自己所愛之人若不幸福,那麼自己的幸福也無從談起,遂坦然放手。

1789年5月5日,三個階級—「僧侶、貴族、平民」齊聚召開「三級會議」,國王與貴族對抗平民代表的對立愈發激烈,革命氣息悄然升起。7月13日,衛兵隊接到進軍巴黎的命令。在混亂中,奧斯卡在情急之下脫口而出「我親愛的安德烈」,這一刻她終於明白,原來自己早已深愛着這位一路默默守護自己的男子。當晚,她主動去找安德烈確認彼此的心意,兩人在出征前夜立下永恆誓約,終於結為連理。

然而,人民因貧困與貴族的暴政積怨已久,終於在全國燃起革命之火。奧斯卡率領衛兵隊轉而支持民眾,決心與王軍對抗。在激烈戰火中,安德烈不幸中彈身亡。隔日,1789年7月14日,象徵王權的巴士底監獄終於陷落。民眾的歡呼聲中,奧斯卡也靜靜地結束了短暫卻無悔的一生。革命軍之後將王室遷至巴黎監禁。費爾森奔赴凡爾賽宮探望遭囚的瑪麗・安東妮,表達自己始終如一的愛意。他為了愛人,不惜奔走營救路易十六一家,但終究無力挽回命運的巨輪。國王被處決後,安東妮也步上斷頭台。

滿懷哀痛的費爾森返抵祖國瑞典。1810年,在紀念王室出逃失敗的那天,他被暴民視為叛徒慘遭殺害,至此本故事劃下句點。

人物介紹

※角色聲優的表示順序為TV動畫/1990年劇場版/2025年劇場版。

主要角色

  • 瑪莉·安東妮德皇后(瑪麗·安東娃妮特·約瑟法·珍妮·德·哈布斯堡-洛林)
配音:上田美由紀日語上田みゆき (声優)/同左/平野綾(日本);林錦燕(香港);陳惠卿(三立都會台)、馬君珮(TVBS-G)、丘梅君(未知版本)(台灣)
出生於1755年(路易十五41年)11月2日的奧地利,代表的玫瑰顏色紅色,路易十六之妻。
14歲時在母親泰瑞莎女皇的安排下從奧地利遠嫁法國成為路易皇太子之妻,雖然過着奢華的生活卻視奧斯卡為摯友,17歲時在參加歌劇院的舞會情陷於菲爾遜。
起初因為不適應刻板的宮廷生活,所以在作品的前半部分總是依靠奢侈的生活排遣寂寞並以自己的意願任命官員。雖然認為王室依然需要依靠貴族,但在後期認領到自己的錯誤下反對革命想要拿回人民對王室的信任,但自己多年的揮霍使得國庫空虛遭到人民的反感,最後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被送上斷頭台遭到處刑。
配音:田島令子日語田島令子(童年:鈴木黎子)/戶田惠子/澤城美雪(日本);沈小蘭(香港);姜瑰瑾(VCD版)、孫若瑜(華視)、靳東美(ep.1-15)→呂佩玉(ep.16起)(三立都會台)、魏晶琦(衛視中文台)、李明幸(TVBS-G)(台灣)
出生於1755年(路易十五41年)12月25日,傑爾吉家之六女。代表的玫瑰顏色白色,安德烈的青梅竹馬兼戀人,性格善良、聰慧且矜持,有着極強的正義感。
由於受父親的教育下因此經常以男裝佳麗出現,並在成長期間接受男性的教育,在武藝騎術方面也不讓鬚眉。曾對菲爾遜有好感但後來無疾而終。在瑪麗皇后沉迷於奢侈的生活時以為人民着想的勸言說服她。在後來結識羅伯斯庇爾等革命黨人並看到巴黎百姓的窮苦生活後,面對到貴族的腐敗狀態感到很不齒,決定辭去禁衛隊的職務申請加入法國衛隊。最後和愛戀與關懷自己的安德烈結為夫婦,但在法國大革命中壯烈犧牲於1789年(路易十六16年)7月14日巴士底監獄被攻陷的瞬間。
配音:志垣太郎日語志垣太郎(童年:野崎貴美子日語のざききいこ)/水島裕/豐永利行(日本);葉少榮(香港)
出生於1754年(路易十五40年)8月26日,奧斯卡的青梅竹馬兼戀人。自懂事時在傑爾吉家領地的村莊長大,父親去世時由母親撫養,後來在母親去世後被祖母給照料。
曾對奧斯卡產生鍾情也守護着她,卻因自己的身分差距的問題無法像她表白,後來歷經風波不斷的動盪中獲得奧斯卡的關注並在法國大革命的前兩晚的1789年7月12日和她結為夫婦,但在革命中為了保護奧斯卡而犧牲卒於1789年7月13日。
配音:野澤那智堀勝之祐日語堀勝之祐(初期集數代演)/富山敬/加藤和樹(日本);陸頌愚(香港)
出生於1755年9月4日,來自瑞典伯爵,因為長相俊美因此迷倒不少貴族女性(包含太子妃瑪莉·安東妮德),雖然和將為皇后的瑪莉相戀,可是因為礙於身分的關係無法與愛人結合,為了維護瑪麗王后的尊嚴於是在奧斯卡的建議下起初返回瑞典,後來決定遠赴北美參加美國獨立戰爭。返國後說服瑪麗王后改變她的奢侈行為遠離不少許多心懷不軌的貴族朋友,曾受奧斯卡的仰慕卻無疾而終。之後為了考量到瑪麗王后的長子約瑟夫王子身心欠安的狀況並且受瑞典國王之命返回瑞典。後來在法國發生大革命時接獲瑪麗王后一家被監禁於巴黎的消息時決定出手幫助他們逃向奧地利,卻在展開逃亡計劃的途中被迫停止護送他們的情況下分開逃至比利時,但在獲知瑪麗王后一家逃亡失敗而被法國人民給處刑時感到悲憤之下回到瑞典成為獨裁者,最後在十幾年後命喪於瑞典民眾的手中。
配音:吉田理保子/無/早見沙織(日本);雷碧娜(香港);許淑嬪(VCD版、華視、衛視中文台、三立都會台共通)、丘梅君(未知版本)(台灣)
勃利公爵夫人之長女,居住在巴黎貧民區的平凡少女,瓊妮的義妹、夏綠蒂同母異父的姊姊。曾對奧斯卡產生仰慕,但在知道奧斯卡是女性時曾感嘆她為何出身於女人身。
雖然是貴族的後裔卻出生沒多久被生母給拋棄,因此由瓊妮的母親給扶養成人,當養母因被某個貴族的馬車給撞倒身亡下便十分怨恨貴族,為了復仇而陰錯陽差跑到奧斯卡的家因此被她給收留。
雖然在奧斯卡的幫助下找尋謀害養母的仇人,卻發現謀害養母的仇人是勃利夫人、自己正是她的女兒時,對自己是否要向親生母親勃利夫人相認時感到很懊惱,加上自己尚為相認的妹妹夏綠蒂因受勃利夫人的迫害選擇跳樓自盡時感到很痛苦,之後在為了保護奧斯卡不受母親勃利夫人的危害選擇到勃利家,之後為了反抗母親勃利夫人決定返回巴黎,在奧斯卡抓捕黑騎士時受傷時照料着她並回到傑爾吉家,最終與貝魯納爾結為夫婦並且育有一子法蘭索(奧斯卡一世)。

次要角色

配音:勝田久日語勝田久/無/大塚芳忠(日本)
路易十六的祖父,生性風流,十分寵愛情婦杜巴利夫人。1774年5月10日因染天花駕崩
配音:安原義人/井上和彥/落合福嗣(日本);陳永信(香港)
路易十五的孫兒,瑪麗·安東妮德的丈夫,性格內向軟弱。興趣是製鎖與狩獵。即使在祖父路易十五駕崩後即位為法國國王,卻不會處理政事。
由於放任王妃揮霍導致人民受苦及國庫空虛的狀況。法國大革命中被革命黨人給囚禁,儘管受到菲爾遜的協助出逃巴黎卻被憤怒的民眾給識破身分下被押回去,最終於1793年1月21日被送上斷頭台處刑。
配音:北村昌子日語北村昌子(日本)
奧地利女王。瑪麗·安東妮德的母親,對女兒安東妮德將要嫁到法國的事感到很不捨又不安,在得知女兒安東妮德在法國過着奢侈生活以及逃避掌管政治引發許多民不聊生的問題感到很懊惱。後來於1780年11月29日因病駕崩,由長子兼安東妮德之兄長約瑟夫二世來繼位。
配音:松尾佳子/無/德井青空(日本)
瑪麗·安東妮德的長子,路易·查理(夏爾)的哥哥(享年7歲),天資聰穎,儘管體弱多病卻心繫着法國,很信賴與仰慕奧斯卡,在七歲時在三級會議開幕的一個月期間因病去世。
配音:三田友子(日本)
瑪麗·安東妮德的次子,(享年10歲)。比起在真實歷史晚年的悲慘經歷,漫畫中被帶走不久受到「教設」下遺忘自己的出身。
  • 瑪麗·泰蕾茲公主
配音:菅谷政子/無/田中美海(日本)
瑪麗·安東妮德的長女,是唯一存活到法國大革命後的皇室成員。在雙親被處決的兩年後被送回母親的家鄉奧地利。
配音:澤井正延(日本)
路易十六的末弟。在姪兒約瑟夫還在穆東城調養、尚且健在時,從未關注對方的情況。
  • 諾瓦耶夫人
配音:宗形智子/無/平野文(日本)
負責教育嫁入法國王室的瑪莉·安東妮的家庭教師。
  • 考尼茨
配音:田中康郎(日本)
奧地利的總理。為了歐洲的和平向瑪莉亞·泰瑞莎女皇提議安排瑪莉·安東妮德嫁入法國。也下令瑪莉·安東妮德改善對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利夫人的態度。
  • 梅爾西伯爵
配音:村越伊知郎日語村越伊知郎(日本)
奧地利駐法國的大使。受瑪莉亞·泰瑞莎女皇之命待在安東妮德的身邊負責提點、督促她。也是瑪麗的教育老師。在法國革命爆發後選擇流亡比利時。
配音:來宮良子(日本);余秀明(香港)
路易十五的情婦,極盡奢華。對名譽財富有極大的嚮往,瑪麗·安東妮德甫到凡爾賽時是唯一敢跟她對峙的人,由於因為瑪麗皇后拒絕與她交談而結怨曾多次展開交鋒(其中包括奧斯卡)。路易十五因病駕崩後迅速失勢被遣送去修道院,直至在法國大革命爆發、瑪麗皇后夫婦被處刑不久被送上斷頭台。
配音:武藤禮子(日本)
夏綠蒂與羅莎莉的母親,瑪麗王后的貴族「好友」之一。外表看似溫柔與典雅,但內心熱衷功利,甚至利用自己的地位與親信謀取權位來對付可能會影響和要脅到自己的人。
原是貧窮的貴族,在寒微之時育有羅莎莉不久為了金錢權勢轉而遺棄她。後來嫁給某個上級貴族不久就成為爭名逐利與厭惡貧民的人。曾憑藉悅耳的聲音與容貌獲得瑪麗王后的信任將賭博和奢靡的風氣帶給她,在陪伴瑪麗王后的十幾年負責擔任瑪麗王后的子女的教育,然而得知羅莎莉是自己的女兒時不敢去跟她相認。雖然自己幾次想要將女兒羅莎莉與夏綠蒂嫁給上級貴族,還以瓊妮(羅莎莉的義姊)策劃出毀謗瑪麗王后的行為和奧斯卡的人身安全來要脅羅莎莉,結果促使次女夏綠蒂選擇跳樓自盡來逃避婚姻、長女羅莎莉決定脫離自己轉為平民的契機,最後在法國大革命的動盪中跟着家族拋下瑪麗王后全家與其他的貴族們逃到國外。
  • 傑爾吉將軍(Jarjais)
配音:內海賢二/同左/銀河萬丈(日本);龔祖澤(香港)
港譯:賈路傑將軍
奧斯卡的父親,家族世代皆是為波旁王朝效力的軍事將領的後裔,也是改變奧斯卡一生的關鍵人物。
原本期望家中遇有男丁,但由於家中育有六個女兒(包括奧斯卡),因此把奧斯卡視為兒子並將她扶養成男性。要求奧斯卡擔任遠嫁法國的瑪麗皇后的侍衛甚至擔憂她的將來特意安排婚嫁,在獲知奧斯卡和安德烈在法國大革命中壯烈犧牲、妻子因無法承受奧斯卡過世的消息而悲傷過度逝世下,決定以保護王室目標而離開巴黎。
  • 傑爾吉夫人
配音:佳川紘子/無/島本須美(日本);譚淑英(香港)
奧斯卡的母親,為傑爾吉育有六個女兒(包括奧斯卡)。插曲篇提及本人是喬治·德·拉·圖爾的後人,年輕時雖然擁有繪畫天份卻為了與傑爾吉結為連理選擇放棄繪畫。曾因為擔任瑪莉·安東妮德的首席侍女而觸怒杜巴利夫人險些陷入圈套,幸虧奧斯卡的援助才得以脫險。在獲知奧斯卡在法國大革命中壯烈犧牲下因悲傷過度而逝世。
  • 瑪蓉·葛拉賽·蒙布朗
配音:京田尚子/梨羽由紀子/田中真弓(日本)
通稱「奶奶」。安德烈唯一的祖母兼奧斯卡的保母,曾養育奧斯卡和安德烈長大。雖然很會多嘴也過度操心卻關心着奧斯卡與安德烈。在獲知奧斯卡和安德烈在法國大革命中壯烈犧牲下因悲傷過度而逝世。
  • 尼古拉·拉·莫里埃爾
配音:公卿敬子(日本)
瓊妮的生母,羅莎莉的養母,曾與勃利公爵夫人為舊識。
過去曾在日漸沒落的巴羅亞家中擔任女傭時與最後一任家主聖雷米男爵相戀並生下瓊妮。數年後在勃利公爵夫人受到家主的玩弄而生下羅莎莉時將對方的女兒收為養女。在家主去世後遷居到下町,卻因一直為女兒瓊妮的性格煩惱而苦惱不已。在自己譴責瓊妮盜竊的行為促使她離家出走(在動畫版中改為因瓊妮盜自負於美貌而懶於工作而激怒自己),由此產生的心力交瘁和過度勞累最終倒臥於床。不久後因為撞上勃利公爵夫人的馬車而受重傷,並在臨終前向羅莎莉表明勃利公爵夫人是她生母的實情就此過世。
  • 弗洛里安·德·傑洛戴爾
配音:三景啟司/無/江口拓也(日本)
奧斯卡的副官,同時也是傑洛戴爾伯爵家的次子。對自己的容貌與家世充滿自信,頗顯氣派,同時也洞悉奧斯卡作為女性所暗藏的內心矛盾。
在奧斯卡離開法國衛兵隊後,憑藉她的推薦被任命為近衛連隊的隊長。後來在目睹奧斯卡的女性身份並意識到自己對她產生鍾情,遂向賈爾熱將軍請求允許與奧斯卡結婚。但在聽聞奧斯卡曾說如果安德烈萬一遭遇不測連同她也會追隨的緣由因而毅然選擇退出。
法國大革命期間一度失蹤,最後在插曲篇提到他被吸血鬼波特涅爾兄妹日語ポーの一族救出,變得長生不老。
  • 貝魯納爾(港譯:貝拿爾)
配音:野島昭生/同左/入野自由(日本);黃子敬(香港)
身分為報社記者,是個熱愛自由的有為青年兼打劫貴族、救濟貧民的「黑騎士」。為了人民與自己所希望的新時代努力的革命期間與羅莎莉結為夫婦並且育有一子法蘭索(奧斯卡一世)。
  • 亞蘭·德·索瓦遜
配音:山田俊司/同左/武內駿輔(日本);陳永信(香港)
衛兵隊第一班的隊長,安德烈的好友。是法國衛兵隊凡爾賽常駐B中隊的班長,雖然出於保護妹妹蒂安奴的考慮出手毆打前任隊長因而被降職。在歷經妹妹蒂安奴因於其身為貧窮貴族男友轉向跟平民貴族而移情別戀而自盡、母親因悲傷過度而逝世之下為此憎恨貴族,經歷種種波折後,對奧斯卡抱有一生的單相思和作為上司的敬仰,在劍術上與奧斯卡不分上下。在攻佔巴士底獄時為了保護奧斯卡以自己的肩膀擋下槍擊。在動畫版中結局巴士底獄襲擊後,回到海邊的故鄉成為一名農夫,一邊耕田一邊守護着母親和妹妹的墓碑。

其他角色

達古上校

配音:塚田正昭/無/山野井仁(日本)
奧斯卡在法國近衛軍的副官。出身為貴族,在革命時期曾痛苦地宣稱:「再也只能做貴族……」並因此與奧斯卡等人分道揚鑣。在動畫版中因為妻子於一年前罹患胸病過世,在奧斯卡在肺部變得不適時勸她要多加休養。當奧斯卡和B中隊脫離表示「因為擅自休假,上報上層的時間將延至翌日或之後」,這番理解讓原本以為他只是個死板守舊的亞蘭等B中隊成員對他的看法產生變化。

布耶將軍

配音:飯塚昭三增岡弘/無/大塚明夫(日本)
王黨派的軍人,被調往法國近衛軍的奧斯卡的上級軍官。從陸軍參謀總長晉升為陸軍總司令官,貴族身份的爵位為侯爵。調離法蘭西衛兵隊後成為奧斯卡的上司。原作中與傑爾吉將軍關係不睦;在動畫版中則是老友以同僚身份登場,與奧斯卡的關係密切,甚至在奧斯卡婚事時為她舉辦盛大的舞會。但是因奧斯卡在第三部會議廳的重大叛變,再也無法全力庇護傑爾吉將軍並命令奧斯卡向平民議員及市民開火。

拉法耶特侯爵

配音:千田光男(日本)
在三級部會上出現平民議員差點被逐出議場的場面負責保護羅貝斯皮埃爾等人,與其他青年貴族一道站在向議場走來的近衛兵面前試圖將他們攔下。在法國大革命全面展開之時,在巴士底獄陷落時正式將武裝平民收編為士兵。此後以國民衛隊司令官的身份投靠革命派,但在經歷一系列政治鬥爭後辭去將軍的職務。

羅絲·貝爾坦小姐

配音:森弘子(日本)
在巴黎聖特雷諾街經營洋裝店的服飾設計師。雖然只是平民卻受到瑪莉·安東妮德皇后的青睞成為她御用的禮服製造商頻繁出入宮廷,開創瑪麗皇后的時尚潮流的最前沿。對自己選用的布料顏色的評價(原作版本中為路易十六;動畫版中為安德烈)甚至能引領潮流,足見其非凡的商業才能,並不斷向瑪莉·安東妮德推薦昂貴的禮服和裝飾品。後來因發生「項鍊事件」後因節省開支而被解僱。

貝梅爾

配音:北村弘一(日本)
出入王室的珠寶商人。最初受法王路易十五的委託製做出一條給與其情婦杜巴利夫人的鑽石項鍊,但在路易十五突然因病駕崩、杜巴利夫人被逐出凡爾賽宮後,因此試圖請求瑪麗皇后購買項鍊卻遭到拒絕。之後請求瓊妮去說服瑪麗皇后購買項鍊並以羅安大主教作擔保,卻不知瓊妮騙取鑽石項鍊並策劃出瑪麗皇后的受冤事件,後來在凡爾賽宮向康潘夫人訴說事情的經過時才讓事件為此曝光。
  • 戴安娜(蒂安奴)·德·索瓦松
配音:岡本茉利(日本)
亞蘭的妹妹,是衛兵隊的隊員最受矚目的對象。由於僅是名義上的貴族,加之家境貧寒,再加上出身於貧窮貴族的男友因看上平民中一位富家小姐而移情別戀之下選擇自盡。
  • 拉薩爾·多雷塞爾
配音:井口成人/無/田丸篤志(日本)
法國衛兵隊B中隊隊員。因出售軍方發給的劍(在動畫版中則為制式槍)被查出遭到逮捕,使得奧斯卡意識到平民士兵和百姓究竟飽受何種困苦。在動畫版中其後擔任隊長的奧斯卡以曾護衛受西班牙王室邀請前來的阿爾德洛斯公一家為功績直接向布伊埃將軍交涉,因此從憲兵隊獲釋。與革命派會合後因對同伴被殺而憤怒與悲痛失控猛衝向敵軍而壯烈犧牲。
  • 夏綠蒂(夏露)·德·勃利
配音:小宮和枝日語小宮和枝(日本)
勃利公爵夫人之次女,羅莎莉同母異父的妹妹,非常喜歡奧斯卡。完全不知道羅莎莉是自己同母異父的姊姊並且歧視她的身分。
原本以貴族的身分過着富裕的生活,但在遭受母親的強迫下和自己最厭惡的對象討論婚嫁的安排(動畫版還增加自己的未婚夫有戀童行徑)導致精神處於錯亂現象,最後在選擇自盡藉此逃避婚姻。
配音:松金米子/吉田理保子(日本);譚淑英(香港);馮友薇(衛視中文台)、許雲雲(TVBS-G)(台灣)
羅莎莉的義姊,為人陰險狡詐,為藉着自己的手段來獲得利益。
出生於巴黎貧窮市民家庭。父親是法國某個貴族家庭的末裔成員,母親是其侍女,自幼時和義妹羅莎莉跟隨母親生活卻因為嚮往貴族生活於是離家出走,被一位被出身貴族的貴婦人收留進入巴黎上層的社會。之後殺害養母並霸佔遺產變成為貴族,之後為了使自己成為真正的貴族不惜派人謀害自己的母親和義妹羅莎莉,還設局誘惑羅安大主教促使他購買天價的首飾藉此得到巨額利潤引發瑪麗皇后的受冤事件。後來被法庭判決有罪,還受宮廷大臣所派遣奧斯卡的追捕,最後在誤殺自己的戀人時選擇自盡,促使人民逐漸對法國王室與瑪麗皇后產生憎恨的契機。
  • 德·吉許公爵
配音:石田太郎日語石田太郎(日本)
法國大貴族之一,其全名為「羅蘭·德·吉許」。擔任會計檢察院長官深受國王路易十六的信賴,幾乎統治著波納日地區的全境,由於喜愛年輕女子(動畫版還增加自己有戀童行徑),因此受勃利公爵夫人的提議要跟夏綠蒂和她同母異父的姐姐羅莎莉的婚事頗為上心。但在因為夏綠蒂選擇自盡、羅莎莉選擇反抗勃利公爵夫人的經過下無寂而終。
  • 羅安大主教
配音:鎗田順吉日語鎗田順吉(日本)
前駐奧地利大使兼樞機主教,也是「鑽石項鏈事件」的當事人。由於貪婪與好女色、曾寫過奧地利女皇瑪莉亞·泰瑞莎(瑪麗皇后的母親)的誹聞信,導致瑪麗皇后為此感到很厭惡並且將他給門拒在外。後來因與布勒恩比利埃侯爵夫人的舊交,被自稱為瑪麗皇后的好友的瓊妮給誘騙下成為項鍊的保證人。事件曝光後曾提出承擔項鍊全款而被逮捕。在開庭前一直被羈押在巴士底監獄中險些於法庭上被瓊妮給嫁禍,但最終被判決無罪竟博得民眾的支援,後來被路易十六仍以冤案之名遭到驅逐出境。
  • 尼古爾·德·奧利瓦
配音:松島みのり(日本)
巴黎下町的某個妓女(動畫版中設定為盲人)。容貌與瑪莉·安東妮德極為相似而被瓊妮所利用。其原型是後來以化名「尼古爾·德·奧利瓦男爵夫人」為號的妓女瑪麗·尼古爾·盧蓋·德西尼
性格純真打動想要殺掉自己的瓊妮。作為證人出庭作證時因為與瑪麗皇后過於相似令巴黎高等法院的法官(配音:加藤精三)及旁聽者大為驚訝而被判決無罪。
配音:市川治(2~24話)、仁內建之(27話)(日本)
動畫版追加的早期反派,波旁王室旁支的成員,路易十六的表兄。為人心狠手辣、城府極深,為了篡位而多次向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后下手。據動畫旁白解說曾在鑽石項鏈事件中協助瓊妮逃獄,給路易十六夫婦製造出不少麻煩的人物。
  • 路德·熱內梅公爵
配音:寺島幹夫/無/高木涉(日本)
波旁王室旁支的成員,隸屬於奧爾良公的派系,地位之尊崇足以出席只限王族參加的晚宴。十分非常瞧不起低微之輩的平民。射擊的技藝極高,曾在法國的某一年所舉行的射擊大賽中獲得亞軍。在一次射殺平民小孩的事件中跟奧斯卡發生衝突,促使瑪麗皇后與安德烈為此感到很擔憂。
配音:德丸完/無/近藤浩德(日本)
於1789年7月14日擔任巴士底獄的指揮及守備。
配音:大木民夫(日本)
法國的財政部長。瑞士銀行家,出身平民。在財政危機爆發時提出召開三級會議以進行君主制改革。然而對特權階層徵稅的方案反而引起瑪莉·安東妮德皇后的反感而遭到罷免。促使羅貝斯庇爾一行人進行煽動革命的開端。
  • 蘭貝斯克公
配音:吉水慶(日本)
為忠於瑪莉·安東妮德皇后的堅定保皇派的軍人。與其他連隊一樣負責鎮壓市民的反抗行動,從地方駐屯地趕赴巴黎。率領德國騎兵連隊佔領杜伊勒里廣場。因民眾挑釁而引發計程車兵開火演變成大規模暴動。他與被陸軍除隊的奧斯卡等原B中隊聯手應戰。
配音:緒方賢一(日本)
曾是沉迷於美酒與女色的浪蕩貴族,後來轉投革命派的人,在三級會議上以普羅旺斯州平民議員的身份當選並支援羅伯斯庇爾。1791年4月,隨着法國的革命步入全面階段,卻在暗中私下幫助王室的期間突然因病去世。
配音:森功至/池水通洋/小野賢章(日本);黃志成(香港)
動畫版因偶遇奧斯卡對她提及瑪麗皇后等貴族的奢糜陋習,為她帶來追求平等、自由的啟蒙思想。對腐敗的王政失望後便傾向於革命。在三級會議召開時發起對王室的聲討點燃革命的引線。
配音:古川登志夫(日本)
漫畫版為貝魯納爾的表親,還被他吐糟因為寫些情色詩「風琴」而闖禍。為羅伯斯比爾的追隨者,策劃並實施多起針對貴族官員的暗殺事件,是革命的中堅分子。
青年軍官。只與奧斯卡有一面之緣卻令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創作

池田理代子成長於1960年代的日本,正值新左翼運動興起之際。該運動部分受到法國大革命理念的啟發,激發了大量年輕人的政治意識,並引發一連串學運與社會抗爭。1966年,池田進入大學後,加入了日本共產黨附屬的青年組織「日本民主青年同盟」,成為活躍於學生運動的一員。[5]

1967年,池田以漫畫家身份正式出道,其早期作品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型:一類為符合當時少女漫畫傳統風格的浪漫愛情故事;另一類則聚焦於社會與政治議題,探討如貧困、核災病患,以及對部落民的歧視等問題,當時的少女漫畫主要鎖定小學生讀者群,內容以簡單明快為主,極少觸及政治或性等敏感議題。然而進入1970年代後,少女漫畫的創作方向逐漸轉變,一群被稱為「24年組」的新生代漫畫家開始崛起。他們多出生於昭和24年前後(即1949年),以更成熟、複雜的敘事結構與主題內容,將少女漫畫的讀者層擴展至青少年與年輕女性。池田即被視為此群具有代表性的成員之一。

「24年組」的創作者們對少女漫畫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廣泛探索包括科幻、歷史、冒險與同性戀愛等多樣主題,其中亦涵蓋男男戀(耽美)女女戀(百合)等情節,顛覆了過去少女漫畫的框架,開創了新的敘事格局與美學風格。

製作與發行

在1970年代初新左派式微後,池田決定創作一部以革命與民眾起義為主題的漫畫。其中,本作受到了奧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的小說《瑪麗·安東尼》啟發後,便在構思過程中參考了該小說中許多史實內容(多取自譯文版本)。作品中描繪的奧斯卡擔任法國衛兵隊凡爾賽駐守部隊長時期所穿的軍服,據說並非源自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款式,而是以拿破崙帝政時期軍服為藍本所設計。在進行了兩年的法國歷史研究後,池田向集英社提議創作一部以瑪麗·安東妮為主角的傳記漫畫。儘管編輯對此構想頗為保留,而《凡爾賽玫瑰》的第一話仍於1972年5月21日開始於《Margaret》週刊少女漫畫雜誌連載。

由於缺乏編輯的支持,池田在創作過程中經常依靠讀者回饋來決定劇情走向。例如,角色羅莎莉最初設計為觀眾的替身角色,但由於讀者反應冷淡,她的戲份被大幅削減。池田筆下的安東妮特形象參考了當時少女漫畫常見的女主角特質,與杜巴利夫人之間的對立也仿效了少女漫畫中學園對手的典型情節。此外,富麗堂皇的洛可可風格異國背景,也與1970年代少女漫畫的審美趨勢相符。 奧斯卡最初只是故事中的配角。池田將王室近衛隊長設為女性的原因,是因她自認無法說服自己寫出可信的男性軍人角色。奧斯卡的形象參考了瑞典男演員伯恩·安德森,他在1970年代初憑藉電影《魂斷威尼斯》於日本爆紅。隨着奧斯卡迅速獲得讀者喜愛,作為一位堅強且充滿魅力的女性角色,她深深吸引了少女讀者,逐漸成為故事定位的主角。隨着故事焦點轉向奧斯卡,池田也開始以更嚴肅的筆調處理政治、社會議題與性議題,畫風亦有所變化。[6]

在奧斯卡與安德烈相繼死亡後,《凡爾賽玫瑰》的讀者人數急劇下降。1973年11月4日發行的《Margaret》雜誌上,編輯部刊登了讀者來信的回應,表示收到大量要求讓奧斯卡與安德烈復活的來信。儘管池田原希望繼續連載,完整描繪整個法國大革命,但在編輯的建議下最終結束了該系列。漫畫最終章回到以瑪麗·安東尼為主角,敘述從巴士底獄陷落至她被處刑的歷史事件。

2013年,為慶祝《Margaret》創刊50週年,集英社邀請池田撰寫專欄。池田表示希望改為補完當年因連載中止未能發表的《凡爾賽玫瑰》新章,出版社同意。自2013年4月20日起,新章開始在《Margaret》上連載。第一話以安德烈的童年為主題,改編自寶塚歌劇團改編版的劇情,由池田當時專門為音樂劇撰寫。復活連載的最終章於2018年2月5日刊出,並與萩尾望都的經典漫畫《波族傳奇日語ポーの一族》相連。池田與萩尾為好友,也曾公開表示自己是《波族傳奇》的忠實粉絲,並在萩尾授權下讓兩部作品相連。[7]

出版書籍

本傳

單行本
更多資訊 卷數, 日文副標 ...
卷數 日文副標 中文副標 日本 集英社 臺灣地區 東立出版社
發售日期 ISBN 發售日期 ISBN
1 新しい運命のうずの中に 嶄新的命運漩渦 1972年10月25日 ISBN 4-08-850106-3 ISBN 957-34-1590-9
2 栄光の座によいしれて 耽溺光榮寶座 1972年11月25日 ISBN 4-08-850108-X ISBN 957-34-1591-7
3 ゆるされざる恋 不容之戀情 1973年3月24日 ISBN 4-08-850116-0 ISBN 957-34-1592-5
4 黒い騎士をとらえろ 抓住黑騎士 1973年7月25日 ISBN 4-08-850124-1 ISBN 975-34-1593-3
5 オスカルの苦しみ 奧斯卡之苦楚 1973年9月25日 ISBN 4-08-850131-4 ISBN 957-34-1594-1
6 燃えあがる革命の火 燃燒的革命之火 1973年11月25日 ISBN 4-08-850137-3 ISBN 957-34-1595-X
7 美しき愛の誓い 美麗的愛誓言 1974年1月25日 ISBN 4-08-850142-X ISBN 957-34-1596-8
8 神にめされて 蒙主召喚[8] 1974年2月25日 ISBN 4-08-850145-4 ISBN 957-34-1597-6
9 いたましい王妃の最後 悲慘王妃的落魄下場[9] 1974年3月25日 ISBN 4-08-850148-9 ISBN 957-34-1598-4
10 外伝 : 黒衣の伯爵夫人 外傳 / 黑衣伯爵夫人 1974年4月25日 ISBN 4-08-850151-9 ISBN 957-34-1599-2
關閉
文庫版
更多資訊 卷數, 集英社 ...
卷數 日本 集英社
發售日期 ISBN
1 1994年12月1日 ISBN 4-08-748220-0
2 ISBN 4-08-748221-9
3 ISBN 4-08-748222-7
4 ISBN 4-08-748223-5
5 ISBN 4-08-748224-3
關閉
完全版
更多資訊 卷數, 集英社 ...
卷數 日本 集英社 臺灣地區 東立出版社
發售日期 ISBN 發售日期 ISBN
1 2005年12月19日 ISBN 4-08-855133-8 2021年8月13日 ISBN 978-957-26-7009-5(首刷附錄版)
2 ISBN 4-08-855134-6 2021年9月16日 ISBN 978-957-26-7010-1(首刷附錄版)
3 2006年1月19日 ISBN 4-08-855135-4 2021年11月11日 ISBN 978-957-26-7011-8(首刷附錄版)
4 2006年2月17日 ISBN 4-08-855136-2 2021年12月6日 ISBN 978-957-26-7012-5(首刷附錄版)
5 2006年3月17日 ISBN 4-08-855137-0 2022年1月6日 ISBN 978-957-26-7013-2(首刷附錄版)
6 2006年4月19日 ISBN 4-08-855138-9 2022年2月8日 ISBN 978-957-26-7014-9(首刷附錄版)
7 2006年5月19日 ISBN 4-08-855139-7 2022年3月10日 ISBN 978-957-26-7015-6(首刷附錄版)
8 2006年5月19日 ISBN 4-08-855140-0 2022年4月8日 ISBN 978-957-26-7016-3(首刷附錄版)
9 2006年6月19日 ISBN 4-08-855141-9 2022年5月19日 ISBN 978-957-26-7017-0(首刷附錄版)
關閉

插曲篇

集數從11卷開始算。

更多資訊 卷數, 集英社 ...
卷數 日本 集英社 臺灣地區 東立出版社
發售日期 ISBN 發售日期 ISBN
11 2014年8月25日 ISBN 978-4-08-845251-7 2015年5月25日 ISBN 978-986-431-224-5
12 2015年7月24日 ISBN 978-4-08-845409-2 2016年7月8日 ISBN 978-986-431-860-5
13 2017年1月25日 ISBN 978-4-08-845701-7 2017年12月14日 ISBN 978-986-482-692-6
14 2018年3月23日 ISBN 978-4-08-844002-6 2019年7月29日 ISBN 978-957-26-0904-0
關閉

外傳

更多資訊 集數, 副標題 ...
集數 副標題 日本 実業之日本社
發售日期 ISBN
ル・ルーと、いっしょに来た人形の巻 1985年10月3日 ISBN 4-408-43000-5
トルコの海賊と修道女の巻 ISBN 4-408-43001-3
復刻版(上下卷) 2003年6月18日 ISBN 978-4-408-61229-4
關閉
其他版本
更多資訊 集數, 中央公論新社 ...
集數 日本 中央公論新社
發售日期 ISBN
愛藏版 1990年2月26日 ISBN 4-12-001898-9
文庫版 1995年6月 ISBN 4-12-202355-6
完全版1 2004年10月22日 ISBN 4-12-204439-1
完全版2 ISBN 4-12-204440-5
關閉

相關書籍

  • 連載30周年紀念 凡爾賽玫瑰大事典(ベルサイユのばら大事典
更多資訊 集數, 集英社 ...
集數 日本 集英社
發售日期 ISBN
2002年10月8日 ISBN 4-08-782052-1
關閉
  • 凡爾賽玫瑰四格漫畫趣味特集(ベルばらKids
單行本
更多資訊 集數, 朝日新聞出版 ...
集數 日本 朝日新聞出版
發售日期 ISBN
1 2006年10月6日 ISBN 978-4-02-330376-8
2 2007年8月7日 ISBN 978-4-02-330382-9
3 2008年7月4日 ISBN 978-4-02-330394-2
4 2009年1月9日 ISBN 978-4-02-330410-9
5 2010年1月8日 ISBN 978-4-02-330478-9
6 2011年8月5日 ISBN 978-4-02-330962-3
7 2013年3月7日 ISBN 978-4-02-331184-8
關閉
文庫版(全2卷)
更多資訊 集數, 朝日新聞出版 ...
集數 日本 朝日新聞出版
發售日期 ISBN
2016年4月7日 ISBN 978-4-02-261852-8
ISBN 978-4-02-261853-5
關閉

電視動畫

本作的電視動畫版於1979年10月10日-1980年9月3日期間在日本電視台播出,全40集。

劇場版(1990年)

將電視版動畫重新剪輯後的作品,當初是以錄影帶方式先於1987年5月21日發售。本版的配音員做了大幅變更並重新錄音,1990年上映。

劇場版(試映版)

2007年東京國際動畫博覽會播放試映版。

劇場版(2025年)

快速預覽 劇場版凡爾賽玫瑰劇場アニメ「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基本資料 ...
劇場版凡爾賽玫瑰
劇場アニメ「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基本資料
導演吉村愛
編劇金春智子
原著池田理代子
旁白黑木瞳
主演澤城美雪
平野綾
豐永利行
加藤和樹
配樂澤野弘之
KOHTA YAMAMOTO
主題曲絢香
「Versailles - ベルサイユ -」
製片商MAPPA
產地 日本
語言日語
官方網站https://verbara-movie.jp/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日本 2025年1月31日
發行商TOHO NEXT
Avex Pictures
關閉

2022年9月發表劇場版動畫製作的消息[10]。由MAPPA製作,TOHO NEXTAvex Pictures日語エイベックス・アニメーションレーベルズ發行[11]。2025年1月31日在日本上映[12]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