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衛隊國家安全部
纳粹德国情治机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纳粹德国情治机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黨衛軍國家安全部(德語:SS-Reichssicherheitshauptamt)也譯為國家保安總部、國家安全本部、國家保安總局、國家安全總局、帝國保安總部、帝國中央安全局、帝國保安總局,組建於1939年,由黨衛軍保安局與納粹德國內政部下屬的治安警察[2]合併而成,是納粹德國重要的情報與反情報部門,1945年5月德國投降時被解散。
德意志國 德國佔領下的歐洲地區政府機構 | |
---|---|
黨衛軍國家安全部 | |
Reichssicherheitshauptamt RSHA | |
機構概要 | |
成立時間 | 1939年9月27日 |
前身機構 | 黨衛軍保安局 治安警察 |
解散時間 | 1945年5月9日 |
機構駐地 | 德國柏林阿爾布雷希特親王大街 52°30′26″N 13°22′57″E |
僱員數目 | 50,648人[1](1944年2月) |
上級機構 | 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 黨衛軍 |
影像資料 | |
萊因哈德·海德里希,黨衛軍國家安全部第一任部長 |
親衛隊國家安全部的前身是親衛隊保安局和納粹德國的治安警察[3],1939年9月27日,親衛隊全國領袖兼納粹德國內政部警察總監海因里希·希姆萊下令將親衛隊保安局與納粹德國內政部下屬的治安警察合併,第一任部長為親衛隊上級集團領袖、警察大將萊因哈德·海德里希,1942年6月4日萊因哈德·海德里希因遇刺重傷死亡,海因里希·希姆萊兼任部長職位,1943年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接替部長職位,一直到二戰結束[4]。親衛隊國家安全部部長的正式名稱為治安警察與保安局總監(德語:Chef der Sicherheitspolizei und des SD,縮寫為CSSD)。
親衛隊國家安全部承擔着納粹德國的情報搜集、反間諜、犯罪調查、輿論監督、對外國人的監督以及思想輸灌職能,它宣稱自己的職責為發現和消除第三帝國的「敵人」[5]。然而這些「敵人」是猶太人,共產主義者,共濟會會員,和平主義者和部分基督教信仰者。
親衛隊國家安全部還管理着特別行動隊,在德意志國防軍與武裝黨衛軍入侵東歐的時候,特別行動隊緊跟其後,對「劣等民族」和反抗軍進行屠殺。
親衛隊國家安全部的縮寫為RSHA,以防止同親衛隊人種與移居部的縮寫RuSHA相混淆。
親衛隊國家安全部高級親衛隊軍銜者的人數占親衛隊該軍銜人員的比例如下:
1933年親衛隊自己的情報機關——親衛隊保安局剛成立時就與納粹德國的軍事情報機關阿勃韋爾產生了競爭關係,1939年親衛隊國家安全部成立時也是如此,經過幾年的鬥爭,1944年2月阿勃韋爾被併入親衛隊國家安全部,這使得親衛隊國家安全部的權力進一步增強。
1939年9月27日,親衛隊國家安全部剛組建時結構如下:
1941年時,親衛隊國家安全部結構如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