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拉克帆船(英語:carrack;加泰羅尼亞語:carraca;西班牙語:nao;葡萄牙語:nau),又譯卡拉克帆船或卡瑞克帆船,為一款在15世紀盛行於地中海的三桅或四桅的帆船。它的特徵就是其巨大的弧形船尾,以及船首的巨大斜桅。而它在前桅及中桅裝配了數張橫帆,後桅則配上一面三角帆。
克拉克帆船是歐洲史上第一款用作遠洋航行的船艦,這是因為它的龐大體積能夠在汪洋大海中保持穩定;此外,它被劃分大量空間,得以擺放足夠遠洋航行的物資。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海上強權就是在15至16世紀期間使用這種帆船來進行遠洋探險,並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殖民地。在法國,這種船被稱為「Caraque」或「Nef」,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則皆稱為「Carraca」(意思都是「船」)。
「克拉克」這一個名稱最早可以追溯至中世紀傳入歐洲的阿拉伯語,以及希臘文κέρκουρος(kerkouros)一詞(即「駁船」之意),當時的歐洲人以之來把新研發的大型帆船命名。大約在1300年,歐洲人改良了當時往來地中海的柯克帆船,由一桅增加至三至四桅。此外,人們也在它身上增加了船首斜桅,以及減低的艉樓的高度,令它更便於在海戰發揮威力。後來在16世紀初,它更被安裝了多層的甲板,以便於安裝更為巨大的炮座,增加威力。而克拉克帆船的改良更為海上戰爭帶來了新元素,海上戰爭不再單是兩船間短兵相接及弓箭互發的模式,而轉變為更具威力的炮戰,亦引伸出後來戰列艦的形成。而克拉克帆船精良的裝備亦令歐洲殖民者得以進佔多個地區,建立海上霸權,主宰整片海洋。
可是,當遇上強風時,它那龐大的體積亦會容易出現重心傾斜,令船隻坍塌。
在十六世紀末,克拉克帆船已經進一步演變成蓋倫帆船而漸漸沒落於航海歷史。然而,它卻促成了歐亞之間的海上交通,以及震動整個歐洲的大航海時代,為世界交通發展史寫下光輝的一頁。克拉克帆船持續被使用至十七世紀。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