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丹麦生物化学家、生理学家(1895—1976)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亨里克·達姆[註 1](丹麥語:Carl Peter Henrik Dam,1895年2月21日—1976年4月17日)是一名丹麥生物化學家和生理學家。
達姆因與愛德華·阿德爾伯特·多伊西共同發現維生素K及其在人類生理學中的作用而在194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達姆的關鍵實驗涉及給雞餵食不含膽固醇的食物[1]。他起初複製了安大略省農業學院(OAC)的科學家報告的實驗[2]。麥克法蘭(McFarlane)、格蘭姆(Graham)和理查森(Richardson)在OAC從事雛雞飼料項目的工作,曾用氯仿去除雛雞飼料中的所有脂肪。他們注意到,只餵食去掉脂肪的飼料的小雞出現了出血,並開始從標籤部位出血[3]達姆發現,這些缺陷不能通過在飲食中添加純化的膽固醇而得到恢復。看來—與膽固醇一起—從食物中提取了第二種化合物,這種化合物被稱為凝血維生素。這種新的維生素獲得字母K,因為最初的發現是在一本德國雜誌上報導的,在該雜誌上它被命名為「Koagulationsvitamin」。
1920年,達姆從哥本哈根理工學院(現為丹麥理工大學)獲得化學本科學位,並被任命為農業和獸醫學院的化學助理講師。1923年,他獲得哥本哈根大學生理學實驗室生物化學講師的職位。 1925年,他在格拉茨大學師從弗里茨·普雷格爾學習微型化學,之後回到哥本哈根大學,1928年被任命為生物化學研究所的助理教授,1929年被任命為助理教授。在哥本哈根大學擔任教授期間,他在國外工作了一段時間,並於1934年向哥本哈根大學提交一篇題為《關於甾體的生物學意義的一些調查》(Nogle Undersøgelser over Sterinernes Biologiske Betydning)的論文,獲得生物化學的博士學位。
1942年至1945年期間,達姆是羅徹斯特大學的高級研究助理;正是在這個時期,他被授予194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51年,他是參加第一次林道諾貝爾獎得主會議的七位諾貝爾獎得主之一[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