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丁危機(英文:Aden Emergency),又稱十月14日革命(阿拉伯文:ثورة 14 أكتوبر)和拉德凡起義,是1963年10月14日由民族解放陣線和解放被佔領的南也門陣線發起的發生於南阿拉伯聯邦及南阿拉伯保護國的起義事件,最終使南也門人民共和國獨立建國。
亞丁危機 英文:Aden Emergency 阿拉伯文:ثورة 14 أكتوبر(十月14日革命) | ||||||||
---|---|---|---|---|---|---|---|---|
冷戰、阿拉伯冷戰、亞洲去殖民化的一部分 | ||||||||
1965年的亞丁街頭 | ||||||||
| ||||||||
參戰方 | ||||||||
民族解放陣線 |
解放被佔領的南也門陣線 支援: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哈羅德·威爾遜 | 賈拉拉·奧馬爾 |
阿卜杜拉·阿斯納格 | ||||||
參戰單位 | ||||||||
聯邦常備軍 哈德拉毛貝都因軍團 | 遊擊隊 | |||||||
兵力 | ||||||||
高峰時為 30,000 人[1] (1967 年 11 月為 3,500 人)[2] 15,000 聯邦常備軍[3] | 26,000 人[4] | |||||||
傷亡與損失 | ||||||||
英國陸軍: 90-92人死亡 510人受傷[5][3] 聯邦常備軍: 17人死亡 58人受傷 |
382人死亡 1,714人受傷[3] | |||||||
總計:2,096人傷亡[6] |
起義部分受到納賽爾的泛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想啟發,始於1963年10月14日,民陣在亞丁機場向英國官員投擲手榴彈。隨後,英國直轄殖民地亞丁及其內陸的亞丁保護國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緊急狀態在1967年升級,加速了英國對該地區自1839年開始的統治的結束。
背景
1946年3月,聯合王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聯合王國與法蘭西共和國在戰爭中損失慘重,無力管轄殖民地,加上以蘇維埃聯盟為首的東方集團以及以美利堅合眾國為首的西方集團相互對抗的影響,世界掀起了反殖民的獨立運動。
亞丁最初是英國的反海盜哨站,以保護前往英屬印度航線上的航運。隨着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這裏進一步成為一個加煤站。自吞併亞丁以來,英國與內陸的埃米爾們簽訂了許多保護條約,以確保英國對該地區的統治。1947年印度獨立後,亞丁對英國的重要性降低。
1952年,埃及阿拉伯革命爆發,自由軍官領袖納賽爾·海珊推翻了親西方的埃及王國,迫使法魯克一世流亡海外,建立世俗的埃及共和國,並在1956年,西奈戰爭勝利後,納賽爾的相關意識形態(納賽爾主義)迅速獲得了許多阿拉伯國家的支持,阿拉伯世界開始在埃及的支持下展開革命推翻殖民政府。
經過
有多股民族主義團體與英國作戰,他們時常互相火併。最主要的團體有:[7]
- 南阿拉伯聯盟(The South Arabian League,S.A.L.)
- 南也門解放陣線(The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South Yemen,F.L.O.S.Y.)
- 解放被佔領的南方組織(The Organization for the Liberation of the Occupied South,O.L.O.S.)
- 人民解放黨(The People's Liberation Party,P.L.P.)
- 民族解放陣線(The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N.L.F.)
在主要參與者中,SAL得到了沙特阿拉伯的支持,FLOSY得到了埃及和亞丁工會大會的支持。上述所有團體總部都在也門,它們經常互相合併或分裂。例如,SAL於1965年與P.S.P.合併成OLOS,然後在1966年分裂。1966年1月,NLF和OLOS合併,成立了FLOSY,然後於1966年2月脫離。這種情況在整個戰爭期間都十分常見。[7]
1963年12月10日,聯合王國亞丁總督甘迺迪·特雷瓦斯基斯在亞丁科馬克薩機場搭乘飛機返回倫敦時,民族解放陣線成員以手榴彈襲擊了亞丁機場。手榴彈炸死了亞丁總督的顧問和一名婦女,並造成50人受傷。 同日,亞丁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亞丁危機爆發。
民族解放陣線(NLF)和解放被佔領的南也門陣線(FLOSY)在隨後幾天加強了對聯合王國的襲擊,主要依靠手榴彈。其中包括對皇家空軍科馬克薩機場的襲擊,造成一名英國籍兒童死亡、四人受傷。
遊擊隊主要針對下班的英國的士兵和警察。 大多數襲擊發生在亞丁的阿拉伯人居住區克拉特地區。 英軍試圖阻止民族解放陣線和解放被佔領的南也門陣線,攔截他們在Dhala公路上走私到克拉特的武器,但效果甚微。雖然英軍傷亡慘重,但由於組織間的衝突,遊擊隊的損失要大得多。
1964年,第24步兵旅抵達進行地面作戰。該部隊直到獨立戰爭結束前,一直留在亞丁。
到1965年,英國皇家空軍科馬克薩基地運營着9個中隊,包括配備着直升機和一些霍克獵手戰鬥機的運輸部隊。這些部隊被用於攻擊叛軍陣地,他們使用60磅高爆火箭彈和30毫米亞丁轉膛機炮。
1967年1月民族解放陣線在亞丁街頭發起了暴動。在亞丁警方失去對局勢的控制後,時任亞丁總督理查德·特恩布爾指揮英軍鎮壓暴動。民陣的暴動剛被鎮壓,FLOSY的暴動接踵而至。英軍和支持游擊隊的暴動者之間的戰鬥一直持續到2月。英軍開火了40次;在此期間,暴動者對英軍進行了60枚手榴彈襲擊,還進行了射擊襲擊。此外,暴動者摧毀了一架亞丁航空公司的道格拉斯DC-3,該飛機在半空中被炸毀,機上無人生還。
在1967年初叛亂即將結束時,民陣在32天內殺死了至少35名FLOSY成員。FLOSY游擊隊首先向英國尋求保護,而後80人用他們實際上作為英國殖民地公民持有的英國護照飛往英國。[7]
1967年6月,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亞丁局勢進一步惡化。6月20日,南阿拉伯聯邦數百名警察因時任埃及總統納賽爾聲稱英國在戰爭中支持以色列而發起病變。 這場反抗波及亞丁武警,造成22名英軍死亡,同時阿拉伯警察擊落一架直升機,並佔領克拉特。
人們擔心在暴力事件增加的情況下英國能否為英裔家庭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這導致疏散計劃大大加快了。
兵變後,所有英國軍隊均從克拉特撤出,而皇家海軍陸戰隊的45突擊隊在高地上佔據了狙擊陣地,殺死了10名武裝的阿拉伯士兵。然而,大約400名阿拉伯戰士仍然佔據着克拉特。民陣和FLOSY的士兵隨後走上街頭,進行槍戰,縱火、搶劫和謀殺也很常見。英軍封鎖了克拉特的兩個主要入口。他們遭到了錫拉島(Sira island)上奧斯曼堡壘的狙擊手射擊,但狙擊手被裝甲車炮彈壓制。1967年7月,當第1阿蓋爾和薩瑟蘭高地人連在科林·坎貝爾·米切爾中校的指揮下攻入克拉特後,秩序得以恢復。他們在一夜之間佔領了整個地區,無人傷亡。
11月下旬,因民族解放陣線遊擊隊多次攻擊,造成英軍損失慘重,英軍撤出亞丁。 這次撤軍比首相哈羅德·威爾遜計劃的還要早,而且沒有就後續治理達成協議,英國實際上放棄了南阿拉伯政府。
1967年11月30日,南也門人民共和國宣佈成立,南阿拉伯聯邦不復存在。1967年,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擊敗埃及,迫使埃及從也門撤軍。FLOSY失去了來自埃及盟友的支援,但不得不繼續與民陣作戰。民陣成功說服也門聯邦軍加入對抗FLOSY的戰鬥。1967年11月7日,FLOSY試圖攻擊聯邦軍基地,但軍隊在民陣的幫助下擊敗了FLOSY,給其造成了重大損失。戰敗後,FLOSY的戰鬥部隊解散,儘管一些幹部和領導人仍在國外。[8]到1968年,大多數反對派領導人在對保皇派最後據點薩那的圍攻之後放棄抵抗,宣佈和解。
後果
1963—1967年間,英國軍隊陣亡90—92人,[9]受傷510人。英國平民死亡17人。當地政府軍陣亡17人,受傷58人。叛軍陣亡382人,受傷1714人。[5][3]
腳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