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簡稱亞太經合峰會(英語:THE APEC ECONOMIC LEADERS' MEETING)。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每年一次舉行的「經濟領袖會議」,討論由「部長級會議」(經濟領袖會議的前幾天召開)及「企業顧問委員會」所提供的戰略建議,隨後通過「經濟領袖宣言」公佈達成的正式政策。部長級會議從1989年至2015年已經舉辦了27次。從1993年開始亞太經合會議升級為領袖峰會。
亞太經合組織(APEC)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是亞太區內各地區之間促進經濟成長、合作、貿易、投資的論壇。此組織的創辦在歷史上取代了該區域的冷戰結構,但由於實際主導的日本擔心其領導在該區域會因歷史記憶引發負面情感,所以創辦會員國的榮譽給了澳洲[1]。
始設於1989年,現有21個經濟體成員。亞太經合會是經濟合作的論壇平台,其運作是通過非約束性的承諾與成員的自願,強調開放對話及平等尊重各成員意見,不同於其他經由條約確立的政府間組織。「APEC」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均是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的註冊商標。[2]
會議列表
舉辦次數 | 舉辦年份 | 舉辦日 | 舉辦地 | 舉辦地領導人 | 舉辦都市 | 官方網址 |
---|---|---|---|---|---|---|
第1次 | 1993年 | 11月19日-11月20日 | ![]() |
比爾·克林頓 | 西雅圖 | |
第2次 | 1994年 | 11月15日 | ![]() |
蘇哈托 | 茂物 | |
第3次 | 1995年 | 11月19日 | ![]() |
村山富市 | 大阪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第4次 | 1996年 | 11月25日 | ![]() |
菲德爾·拉莫斯 | 馬尼拉 | |
第5次 | 1997年 | 11月24日-11月25日 | ![]() |
讓·克雷蒂安 | 溫哥華 | |
第6次 | 1998年 | 11月17日-11月18日 | ![]() |
馬哈迪·穆罕默德 | 吉隆坡 | |
第7次 | 1999年 | 9月12日-9月13日 | ![]() |
珍妮·希普利 | 奧克蘭 | |
第8次 | 2000年 | 11月15日-11月16日 | ![]() |
哈桑納爾·博爾基亞 | 斯里巴加灣市 | |
第9次 | 2001年 | 10月20日-10月21日 | ![]() |
江澤民 | 上海 | |
第10次 | 2002年 | 10月26日-10月27日 | ![]() |
比森特·福克斯·克薩達 | 洛斯卡沃斯 | |
第11次 | 2003年 | 10月20日-10月21日 | ![]() |
他信·西那瓦 | 曼谷 | |
第12次 | 2004年 | 11月20日-11月21日 | ![]() |
里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爾 | 聖地亞哥 |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第13次 | 2005年 | 11月18日-11月19日 | ![]() |
盧武鉉 | 釜山 | [3] |
第14次 | 2006年 | 11月18日-11月19日 | ![]() |
阮明哲 | 河內 | [4] |
第15次 | 2007年 | 9月8日-9月9日 | ![]() |
約翰·霍華德 | 悉尼 | [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第16次 | 2008年 | 11月22日-11月23日 | ![]() |
阿蘭·加西亞 | 利馬 | |
第17次 | 2009年 | 11月14日-11月15日 | ![]() |
李顯龍 | 新加坡 | [6] |
第18次 | 2010年 | 11月13日-11月14日 | ![]() |
菅直人 | 橫濱 | [7] |
第19次 | 2011年 | 11月12日-11月13日 | ![]() |
貝拉克·奧巴馬 | 檀香山 | [8] |
第20次 | 2012年 | 9月9日-9月10日 | ![]() |
弗拉基米爾·普京 | 海參崴 | [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第21次 | 2013年 | 10月5日-10月7日 | ![]() |
蘇希洛·班邦·尤多約諾 | 峇里島 | [10] |
第22次 | 2014年 | 11月10日-11月11日 | ![]() |
習近平 | 北京 | [11] |
第23次 | 2015年 | 11月18日-11月19日 | ![]() |
貝尼格諾·艾奎諾 | 馬尼拉[3] | |
第24次 | 2016年 | 11月19日-11月20日 | ![]() |
佩德羅·巴勃羅·庫琴斯基 | 利馬 | |
第25次 | 2017年 | 11月10日-11月11日 | ![]() |
陳大光 | 峴港 | |
第26次 | 2018年 | 11月12日-11月18日 | ![]() |
彼得·奧尼爾 | 莫爾茲比港 | |
2019年 | 宣佈取消 | ![]() |
塞巴斯蒂安·皮涅拉 | 聖地亞哥 | ||
第27次 | 2020年 | 11月20日 | ![]() |
慕尤丁 | 線上峰會 | |
第28次 | 2021年 | 7月16日 | ![]() |
傑辛達·阿爾登 | 線上峰會 | |
11月12日 | ||||||
第29次 | 2022年 | 11月18日-19日 | ![]() |
帕拉育·詹歐查 | 曼谷 | |
第30次 | 2023年 | 11月12日-18日 | ![]() |
喬·拜登 | 三藩市 | [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第31次 | 2024年 | 11月10日-16日 | ![]() |
迪娜·博魯阿爾特 | 庫斯科 | [13] |
第32次 | 2025年 | ![]() |
尹錫悅 |
歷屆峰會合影
-
1993年美國亞太經合峰會
-
2000年汶萊亞太經合峰會
-
2001年中國亞太經合峰會
-
2003年泰國亞太經合峰會
-
2004年智利亞太經合峰會
-
2005年韓國亞太經合峰會
-
2006年越南亞太經合峰會
-
2007年澳大利亞亞太經合峰會
-
2008年秘魯亞太經合峰會
-
2009年新加坡亞太經合峰會
-
2010年日本亞太經合峰會
-
2011年美國亞太經合峰會
-
2012年俄羅斯亞太經合峰會
-
2013年印度尼西亞亞太經合峰會
-
2014年中國亞太經合峰會
-
2015年菲律賓亞太經合峰會
-
2016年秘魯亞太經合峰會
-
2017年越南亞太經合峰會
-
2018年巴布亞新幾內亞亞太經合峰會
-
2023年美國亞太經合峰會
-
2024年秘魯亞太經合峰會
相關事件
1993年11月19日至20日,在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舉行了為期兩天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會議。時任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拒絕出席這項峰會。他說,他拒絕出席西雅圖峰會是因為時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對東亞經濟核心組織的立場還不明確[4]。對此,美國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羅德感到遺憾,並形容馬哈迪是一個「表達力很強的發言人」,他說,如果馬哈迪向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其他領導人對亞洲與太平洋的前途發表他的見解,將會對他本身有利[5]。同年11月27日,已返抵雅加達的印尼總統蘇哈托表示希望馬哈迪出席於隔年在印尼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6]。
1994年3月22日,馬哈迪宣佈將出席該年11月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的第二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7]。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