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战国诗人所创作的一种文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楚辭,有時也被稱為騷體、楚辭體,是以屈原為代表的戰國楚國詩人所創作的一種文體。西漢時劉向將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集並命名為《楚辭》,楚辭又成為一部詩歌總集的名稱。[1]楚辭還包括這部詩集以外的其他的楚地作品,在西漢初期曾是對有楚地特色的作品的泛稱。[2][3]
楚辭為漢賦、駢文之先河、辭賦之祖、南方文學代表,也屬於貴族文學。
楚辭是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之一。騷體之「騷」,因屈原的作品《離騷》而得名,故「後人或謂之騷」[4],與因十五《國風》而稱為「風」的《詩經》相對,分別為中國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鼻祖,是南方文學的代表。後人也常以「風騷」代指詩歌,或以「騷人」稱呼詩人。[5][3]
楚辭的代表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人,其他如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多未能流傳下來。楚辭的主要作者屈原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篇章。劉向編成《楚辭》後,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17篇,並為全書作注,成書《楚辭章句》。今存王逸《楚辭章句》中,保存了賈誼、淮南小山(淮南王劉安門客的筆名)、東方朔、莊忌、王褒、劉向等人的作品。
《四庫全書·總目》說:「初,劉向裒集屈原《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遊》《卜居》《漁父》,宋玉《九辯》《招魂》,景差《大招》,而以賈誼《惜誓》,淮南小山《招隱士》,東方朔《七諫》,嚴忌《哀時命》,王褒《九懷》及劉向所作《九嘆》,共為《楚辭》16卷,是為總集之祖。逸又益以己作《九思》與班固二『敘』,為17卷,而各為之註。」晉代郭璞有《楚辭注》3卷。在四庫全書之中為集部之首。
在其各篇著作中以屈原和宋玉的作品最受注目。而部分篇章作者未明,如《招魂》在《藝文類聚》卷79載梁沈炯《歸魂賦》認為是「屈原著」,而朱熹在《楚辭集註》中卻同意王逸的説法,歸諸宋玉的作品。
楚辭篇幅較長,句子長短不一,五、六、七言句較多。和《詩經》比起來,章句較少重複,多直陳。許多楚地的方言:如虛字句首發語詞「羌」、「蹇」,句中或句末用語氣詞「兮」,並常以「亂」(亂辭)來作全文總結、收結。
楚辭風格華美浪漫、感情激越奔放,內容多寫神話、個人情志與想像;具有民歌的風格,運用楚國音調,採用楚國方言,描寫楚國的特殊名物。楚地盛行巫覡信仰,楚辭也吸收大量神話故事。
楚辭受南方民族性的影響表達方式熱情而浪漫,內容充滿宗教色彩。藉由對神話和傳說的描寫表達豐富的思想情感,更能呈現精彩細膩的藝術技巧,諸如比喻、象徵、聯想等表達手法,在此得到更大的發展與運用。
在楚辭的文句中,含有草木之類的名字甚多。與詩經不同的是,楚辭的植物多數不為人所知。此外,詩經中,楚辭則對植物的經濟屬性並不看重。例如「薇」則指野豌豆,具有浪漫性。此外,在楚辭中出現最多的植物是白芷和澤蘭,且受到人們讚頌的《橘頌》中,屈原則着重寫其忠臣品行。且千年之後,屈原筆下的三峽橘子為中國海內外所知,名聲大噪。[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