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從男爵喬治·波洛克爵士陸軍元帥 GCB GCSI英語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英語:Sir George Pollock, 1st Baronet,1786年6月4日—1872年10月6日)是一名英屬印度陸軍的軍官。在參加英尼戰爭之前,波洛克參加了第二次英國-馬拉塔戰爭期間的迪格戰役和布爾特普爾圍城戰。此外,在第一次英緬戰爭期間,波洛克在普羅米戰役和蒲甘戰役中負責指揮英軍炮兵部隊。在1842年1月的第一次英阿戰爭期間從喀布爾災難性地撤退之後,波洛克被派往援救困在賈拉拉巴德的英國駐軍:他通過開伯爾山口前進,最終於同年4月成功完成任務。此後,波洛克開始了一項未經授權但最終成功的軍事行動,以營救位於喀布爾的英國人質。1844年,加爾各答居民為紀念波洛克的成就而設立了波洛克獎章,頒發給阿迪斯科姆軍事學院的「當季最佳學員」。

快速預覽 第一代從男爵喬治·波洛克, 出生 ...
第一代從男爵喬治·波洛克
Thumb
喬治·波洛克爵士
出生(1786-06-04)1786年6月4日
 英國英格蘭倫敦皮卡迪利街
逝世1872年10月6日(1872歲—10—06)(86歲)
 英國英格蘭肯特郡沃摩爾英語Walmer
效命英國 大英帝國
軍種 英屬印度陸軍
服役年份1801年-1846年
軍銜陸軍元帥
參與戰爭第二次英國-馬拉塔戰爭英語Second Anglo-Maratha War
英尼戰爭
第一次英緬戰爭
第一次英國-阿富汗戰爭
獲得勳章巴斯騎士大十字勳章
印度之星騎士大指揮官勳章英語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
親屬弗雷德里克·波洛克爵士英語Sir Frederick Pollock, 1st Baronet(兄弟)
其他工作倫敦塔總管
關閉

生活

早年生活和教育

喬治·波洛克是負責給喬治三世供應馬鞍的大衛·波洛克(David Pollock)和薩拉·波洛克(Sarah Pollock)的兒子。[1]喬治的哥哥是律師和政治家第一代從男爵弗雷德里克·波洛克爵士(Sir Frederick Pollock)。波洛克家族是鄧弗里斯郡巴爾格雷家族的一個分支。大衛·波洛克的父親是特威德河畔貝里克的市民,他的祖父是達勒姆的自耕農,大衛的馬鞍生意則得到皇室的支持。[2]

軍旅生涯

尼泊爾和印度

喬治·波洛克在伍爾維奇皇家軍事學院接受教育,後於1803年12月14日被任命為孟加拉炮兵團的炮兵中尉次官。[3]1804年4月19日,波洛克晉升中尉,並參加了同年11月的迪格戰役和1805年春季第二次英國-馬拉塔戰爭期間的布爾特普爾圍城戰。[3]1805年9月17日,波洛克晉升高級中尉,後於1812年3月12日晉升上尉。在英尼戰爭期間,波洛克於1819年8月12日晉升少校。[4]1820年,波洛克成為炮兵助理副官,並於1824年5月1日晉升中校[3]

在英國休完病假後,波洛克在1824年11月的普羅米戰役和1826年2月第一次英緬戰爭期間的蒲甘戰役中擔任英軍炮兵司令。[3]1827年1月2日,他被授予巴斯勳章[5]1829年12月1日,波洛克晉升為名譽上校,後於隔年被派往坎普爾指揮一個炮兵營。[6]他於1835年3月3日正式成為孟加拉炮兵的上校司令,並在1838年6月以少將軍銜調往阿格拉軍區前,在達納普爾以準將軍銜短暫擔任師長。[7][8]

阿富汗

Thumb
身着陸軍元帥制服的喬治·波洛克爵士

1838年,印度總督奧克蘭伯爵決定入侵阿富汗,宣佈親英的前統治者為阿富汗國王,從而挑起第一次英阿戰爭。英軍在最初的戰役取得了成功,但在1841年底,面對阿富汗人日益增長的敵意,英國軍事和政治領導人決定從喀布爾撤出5,000名英國和印度軍隊和12,000名營地追隨者及隨軍家眷。英軍在1842年1月的大撤退最終成為一場災難。由於領導效率低下、極端寒冷和阿富汗人的襲擊,撤退中的英軍部隊損失慘重。[9]以至於此時除了賈拉拉巴德的少量英國駐軍外,從阿富汗撤離的英軍部隊與印度之間幾乎沒有其他部隊能夠接應。傳說,阿富汗撤離的部隊中只有一個人倖存。[10]但事實上,有大約115名英國軍官、士兵和家眷被俘或被扣為人質,之後得到釋放。[11]在此背景下,波洛克被派往解救賈拉拉巴德的部隊:他於1842年4月通過開伯爾山口並成功完成任務。[3]

波洛克隨後開始了一項未經授權的行動,以營救撤退前留在喀布爾的英國人質。他與一支由威廉·諾特將軍指揮的英國軍隊會合,後者正從坎大哈向喀布爾進發。波洛克最終於1842年9月佔領了喀布爾。[12]在同年10月撤回印度之前,他摧毀了喀布爾的大巴扎。[12]1842年12月2日,波洛克獲得巴斯勳章騎士大十字勳章[13]他於1843年12月正式在勒克瑙定居,並於1844年9月成為印度議會的軍事成員。[12]

1844年,居住在加爾各答的英國居民為紀念波洛克的功績而設立了波洛克勳章。這枚獎章頒發給阿迪斯科姆軍事學院的「季度最佳學員」。[14]

晚年生活

Thumb
伊利沙伯·湯普森的畫作描繪了布萊登醫生抵達賈拉拉巴德的場景

1846年,波洛克回到英國入住克拉珀姆公地後,東印度公司每年給他支付1,000英鎊的年金。[15][16]他於1851年11月11日晉升中將[17]後於1854年成為東印度公司董事會成員。[12]1859年5月17日,波洛克晉升上將。[18]1861年8月19日,波洛克獲得印度之星騎士指揮官勳章。[19]後於1866年5月24日升為印度之星騎士大指揮官勳章。1870年5月24日,波洛克晉升陸軍元帥[20]1871年11月,他成為倫敦塔總管。[21]在1872年3月20日成為從男爵之前,他還擔任第一薩里(或南倫敦)步槍志願營的名譽司令。[22][23]喬治·波洛克於1872年10月6日在肯特郡的沃摩爾去世,葬於西敏寺的北廊。[24][25]

家庭

1810年,波洛克與弗朗西絲·韋伯·巴克萊(Frances Webbe Barclay)結婚;他們有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3]他的長子弗雷德里克接替他成為開伯爾山口的第二代波洛克從男爵;他的第二個兒子喬治·大衛·波洛克成為一位着名的外科醫生並率先使用皮膚移植,而他的第三個兒子羅伯特則於1845年在穆德基戰役中陣亡。[26][27]在他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後,喬治·波洛克於1852年與亨萊塔·沃拉斯頓(Henrietta Wollaston)結婚。[12]

參考資料

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