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之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丸之內(日語:丸の内/まるのうち Marunouchi */?)是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的一個區域,位於皇居外苑與東京站之間,行政區劃上為千代田區之町名,劃分為1丁目至3丁目,人口4人[1],郵遞區號為100-0005。其為東京主要的商業街之一,同時也是三菱集團的大本營。
丸之內以東京站為中心,與鄰接的大手町共同發展為中心商務區,內有丸大廈、新丸大廈、三菱日聯銀行本部大廈、郵船大廈等大型企業的辦公大樓,因而成為日本的金融、經濟中心之一。日間人口與夜間人口差距極大是其特徵,平日日間以企業僱員為主,夜間與假日則以利用東京站轉乘運輸工具的人潮為主,較為休閒。丸之內二丁目的明治生命館(明治生命保險相互會社本社本館)為日本政府指定之重要文化財。帝國劇場亦位於此。由於三菱集團旗下企業的總部多設於此,也被別稱為「三菱村」。
日本的電視台在播出與勞動人口、或是與經濟調查有關的新聞報導時,常以東京站丸之內北口一帶企業僱員的景象做為背景影像。
西為千代田區皇居外苑,北鄰同區大手町,南接同區有樂町、日比谷,東臨中央區銀座、八重洲。有時與鄰近的大手町、有樂町合稱為「大丸有」。
德川家康於1590年起以江戶城作為幕府將軍居所,鄰近東京灣部份以「日比谷入江」稱呼。此地有24家親藩、譜代大名的藩邸,所以也被稱為「大名小路」。也是南北町奉行、勘定奉行的奉行所所在地。
明治維新後,原為官有地的陸軍兵舍、練兵場等,在1890年被遷移,在當時政府財政困窘的情況下,丸之內的大片土地由三菱財閥第二代掌門人岩崎彌之助以150萬日圓買入。當時這些由三菱持有土地均為待開發的荒地,因此被稱為「三菱原」(三菱ヶ原);經過長時間的開發、加上1914年東京站啟用所帶來交通便捷度的提升,逐漸使丸之內成為今日所見的繁榮商圈。丸之內至今仍為三菱集團各公司總部所在地,區內辦公室大廈亦多由三菱集團旗下的三菱地所所擁有。
1894年,利用高知藩屋敷舊址興建的東京府廳舍(即第一代東京都廳舍)完工。同時期以模仿倫敦倫巴底街的紅磚街建設。1914年,利用昔日三河吉田藩、信濃松本藩之屋敷舊址興建的東京站啟用;1923年丸大廈完工啟用,此後便以商業街急速發展,許多美式混凝土大樓在此建成。區內的紅磚建築群與美式大樓建築群,分別被稱為「一丁倫敦」與「一丁紐育」,即「倫敦街」與「紐約街」之意(「丁」指丁目,「紐育」則是紐約的日語漢字譯名)[2]。
1991年,東京都廳舍遷移至新宿副都心,舊址在1997年建成東京國際論壇大樓。2002年,丸大廈於原址重建完成,完工啟用僅4個月,入場人數已突破200萬人次,一躍成為東京的新觀光熱點。2004年9月14日,利用日本國有鐵道本社、JTB本社、東京中央大廈等建築舊址重建而成的丸之內OAZO正式對外開放。3日後的9月17日,作為重要文化財的明治生命館,與周邊土地進行都市更新後建成的明治安田生命大廈(丸之內My Plaza)對外開放。
2007年4月27日,與丸大樓對街而立的第二代新丸大廈開業。2009年4月30日,仿造丸之內最早辦公大樓「三菱一號館」建造的三菱一號館美術館竣工。
丸之內意為堀的內側[5]。
實施後 | 實施年月日 | 實施前(未備註表部分地區) |
---|---|---|
丸之內一丁目 | 1970年1月1日 | 丸之內一丁目(全域)、丸之內二丁目 |
丸之內二丁目 | 丸之內二丁目 | |
丸之內三丁目 | 丸之內三丁目(全域) |
企業
景點、古蹟、商業設施
巴士(東京站詳細巴士路線請參照東京站巴士乘車處)
首都高速道路、出入口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