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調查部,簡稱中共中央調查部,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已撤銷的負責情報和反情報工作的直屬職能部門。成立於1955年,中共中央調查部承擔中央軍事委員會總情報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的情報職責。1983年,中共中央調查部撤銷並整體併入新組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機構概況 | |
---|---|
上級機構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
機構類型 | 中共中央職能部門 |
行政級別 | 正部級 |
聯絡方式 | |
中直西苑機關[1]大院 | |
實際地址 | 北京市海淀區西苑100號 |
機構沿革 | |
成立時間 | 1955年6月20日 |
撤銷時間 | 1983年5月1日 |
接替者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
歷史
1955年6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聯絡部正式改建為中共中央調查部,劃歸黨務系統;聯絡部中的軍事情報單位繼續保留在中央軍委領導下,後來沿革為總政治部聯絡部。首任部長李克農(兼任),高層領導有孔原、鄒大鵬、馮鉉、羅青長、王濤江、劉志漢和馬次青等。中央調查部的日常工作由李克農報告給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重大事項請示中共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2]其職能類似以色列「辛貝特」。中央調查部的設立、職能、編制與領導姓名均嚴格保密。在黨政文件中必須提到中共中央調查部,則代之以隱語「在西苑的機關黨委」。西苑是指中共中央調查部部機關所在地北京市海淀區西苑大院。1955年,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和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對台辦公室設在中央調查部,主任由「周總理辦公室主任」兼,楊蔭東負責具體工作。
1955年12月召開「第二次政治情報工作會議」,毛澤東12月6日的題詞是「實事求是,努力工作」,劉少奇12月8日的題詞是「總結經驗,改進工作,爭取反帝國主義鬥爭的更大勝利,保衛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12月24日,周恩來接見與會代表並發表講話,強調:「這樣一條路線的重要環節就是怎樣爭取國際和平。爭取和平,越持久越好。我們要利用這個和平時間,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來建設我們的國家,使我們的國家更強大、更富強。」[3]
1959年2~3月,中共中央調查部召開了全國情報工作會議;2月26日,鄧小平、彭真和楊尚昆接見了調查部工作會議的外國工作同志。1961年10月,召開全國情報工作會議,與會人員來自中共中央調查部、公安部、外交部、解放軍總參謀部情報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僑事務委員會等。1965年,隨着中國的國民經濟好轉,對懂得外語的業務幹部需求增長很大,成立中央調查部部屬的普通高等院校:國際關係學院,校址在北京市海淀區西苑。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中央分管中調部的領導由鄧小平改為康生。中共中央調查部受到國際關係學院學生造反組織的衝擊,導致短時間癱瘓。1967年3月,經毛澤東同意,周恩來宣佈對中共中央調查部實行軍管。196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決定將中共中央調查部併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情報部,部長熊向暉,副部長羅青長等。1973年3月後,中共中央調查部從總參情報部分立出來,恢復原建制,負責人羅青長。
1979年1月至1981年4月,曾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長的馮基平任中共中央調查部副部長,負責追查四人幫與康生的問題。[4]1983年7月1日,由時任公安部部長兼中央政法委秘書長劉復之的建議下,以中共中央調查部為主體,與公安部的反間諜部門及統戰部等部門合併,組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歷任部長
機構設置
- 管理局
- 幹部局
- 聯絡局:負責管理派到北京市內各國家機關兼職的中共中央調查部幹部
- 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