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導航局
机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導航局,位於北京市,是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參謀部下屬局,負責導航工作。
沿革
1927年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途中,第11軍參謀長徐光英親自測繪行軍路線,從南昌繪到江西南部的尋烏縣。1928年10月中共中央重設軍事部,下設參謀科,其五大任務之一是搜集和制定軍用地圖。1932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學校開辦首期測繪訓練班,測繪教員姜文升,學員有李廷贊、劉忠等10餘人。1933年1月開辦第二期,學員有趙玉元(趙榮)、曾美、羅舜初等14名學員,測繪教員是參加寧都起義的第26路軍軍官。1933年9月,紅軍學校開設青年隊,有學員90餘人,學習文化知識;1933年10月,青年隊編入彭楊學校(校長為陳賡)並改為測繪訓練隊,學習測繪專業課,由賴光勛擔任隊長,這是第3期測繪訓練班。1933年5月,紅軍總司令部作戰局設地圖科。該機構後改名地圖股(1935年1月,地圖科與油印科合併為地圖油印科,邊章五任科長,地圖科改為地圖股,股長賴光勛)、測繪參謀(1937年抗戰爆發後地圖油印科撤銷,作戰科設測繪參謀為趙榮)、測繪股(1939年10月,趙榮任股長)、情報測繪科(1941年10月測繪股併入資料科,雷英夫任科長)、測繪科(1943年夏單設,徐良圖任科長)、測繪組(抗戰後縮編,劉達任組長。同時增設兵要地誌組,劉良任組長)、兵要地誌科(1947年冬測繪組與兵要地誌組合併為兵要地誌科,劉良任科長)。1934年10月,地圖科長賴光勛帶着30多箱地圖、20多個挑夫隨總部開始長征。1935年11月直羅鎮戰役勝利後,毛澤東說:「沒有團長以上地形觀察與地形測繪,便不能佈置得這樣適當,打得這樣漂亮」。1942年6月,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成立測繪隊,有64人,持續了近4年,完成了陝甘寧邊區1比5萬測繪製圖,為1947年陝北三戰三捷奠定了基礎。
1946年5月5日,東北民主聯軍在長春市成立「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測繪學校」,是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唯一軍事測繪學校。測繪學校對內稱地圖科,設有教育股、總務股、器材股、政治處及印刷廠,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石敬平兼校長,作戰處地圖科科長蒲錫文、副科長周建英兼任副校長。
解放戰爭後期,全軍有測繪人員3800人(含接收的國軍專業測繪人員),第一、第二、第三野戰軍成立了測繪(大)隊。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後,東北軍區司令部地圖科科長兼測繪學校副校長蒲錫文到北平接管了國防部測量局北平圖站和制印廠的設備、資料及人員約100人,1949年5月移交華北軍區司令部製圖科。1949年6~7月間,奉軍委作戰部部長李濤的命令,蒲錫文代表軍委作戰部到南京、上海等地調查了解第二、第三野戰軍的測繪工作,以及接收國防部測量局及有關測繪單位等情況。朱德批示:「東北軍區測繪學校的幹部不得隨意調動,且對該校的領導還要加強」「國防建設、經濟建設都迫切需要測繪工作先行,學生讀地理課也得有符合實地的課本」。
1949年12月30日,中央軍委決定,將東北軍區司令部測繪學校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校,歸軍委作戰部建制領導,由東北軍區代管。1950年1月17日,東北軍區奉中央軍委電令,任命東北軍區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石敬平兼測繪學校校長,蒲錫文、(國民黨測繪專家)劉述文任第一、第二副校長,焦仁午任副政治委員,劉達任副教育長;相繼成立華東軍區、中南軍區、西南軍區測繪學校。
- 華東軍區測繪學校:1950年8月華東軍區以測量大隊部分人員為基礎,又從華東軍政大學等單位抽調人員,組建華東軍區測繪學校。設測量和製圖兩個專業。軍區司令部作戰處處長王德兼校長和政委,測繪科科長王治峰兼副校長,劉依勤任副政委。有教員33人,首批學員有288人,編為3個學員隊,學制為兩年,為部隊培養初級測繪技術人員。同時,開辦短期測繪訓練班,為部隊培訓測繪參謀和測繪員。1952年5月華東軍區測繪學校撤銷,少部分人員到總參測繪局及所屬測繪部隊外,大部分人員集體轉業移交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地質部,成立了南京地質學校。
- 中南軍區測繪學校:1949年11月第四野戰軍接管了在柳州的國防部測量4隊及圖庫100餘人,人員、儀器器材及地圖資料遷武漢,在武昌斗級營編成4個小組學習。1950年7月中南軍區以斗級營學習班部分人員為教學骨幹,從中南軍政大學選調學員,組建中南軍區測繪學校,設地形和製圖兩個專業,後增設儀器修造班。軍區司令部作戰處處長閻仲川兼校長,測繪科政委丁殿瑤兼政委,測繪科科長白萬順兼副校長。教員約20人,學員有280人,編成2個隊、5個區隊(1~4區隊為地形班,5區隊為製圖班)。學制為兩年。1950年秋,中南軍區又以斗級營學習班人員為基礎,組建軍區測繪大隊,參加治淮工程測繪工作。1951年,學校舉辦了兩期測繪參謀訓練班,培訓100餘人。1952年9月測繪大隊集體轉業組建地質部中南地質局測繪大隊。1952年7月,中南軍區測繪學校撤銷,教職員除部分留中南軍區,其餘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校和總參測繪局;畢業學員除留一個區隊成立中南軍區隨軍測量隊外,其餘分配到總參測繪局直屬部隊。
- 西南軍區測繪學校:1950年2月,西南軍區暨第二野戰軍以所屬測量隊為基礎編成入藏測量隊,後改稱第1測量隊,配屬第十八軍進軍西藏測繪保障。同時將接收的國軍測量隊,改編為第2~5測量隊,1951年2月納入西南軍區司令部作戰處測繪分局;1951年2月西南軍區在四川廣安縣組建軍區測繪學校,軍區測繪分局局長許劍兼任校長,劉岑任政委,程實任副校長。設大地測量、地形測量和地圖製圖3個專業,培養測繪參謀。教員約20人,學員從西南三省知識青年中招考500餘人,編5個中隊。1952年6月,西南軍區測繪學校撤銷,學員尚在學習基礎課未進入測繪專業課程學習;除194名轉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校繼續學習外,其他轉到成都鐵路工程學校繼續學習。
1950年5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作戰部測繪局成立,蒲錫文(東北軍區司令部地圖科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校校長)任副局長,主持局務工作。[1][2][3]1950年8月朱德總司令視察軍事測繪工作,為測繪部門題詞「努力建設人民的測繪事業」。1950年11月1日軍委航測隊成立。1951年1月華東軍區海道測量局改為海軍司令部海道測量局。1951年7月召開第一次全軍測繪工作會議,決定5個大軍區設立測繪科,西南軍區因為解放西藏設立測繪分局。1951年10月19日召開全軍第四次測繪工作會議,通過了《關於軍委與各大軍區測繪任務的決定》,把《三年測繪工作計劃綱要》改為五年,並提出擴編測繪部隊,得到中央軍委原則同意。1952年1月毛澤東批准的中央軍委《軍事整編計劃》,以及中央軍委1952年3月關於全軍測繪系統整編為5000人的通知,測繪部隊進行精簡整編,「專辦國防」。在這次整編中,各軍區測繪部隊除留少數人員組成隨軍測量隊外,其餘人員部分轉業到政府有關部門,部分調歸解放軍測繪學校和總參測繪局直屬測繪部隊,三個軍區測繪學校先後撤銷。1952年3月,軍委作戰部測繪局改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測繪局,由總參謀部直接領導。軍委指示全軍測繪系統整編為5000人,精簡下來的人轉業地方。[3]1952年5月派出測繪人員赴朝鮮,協助朝方勘測三條鐵路線路。1953年4月陳外歐任總參測繪局局長。1953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校改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院,陳外歐兼任院長。至1953年底,測繪局組建了大地測量隊、航空測量隊、2個地形測量隊、製圖隊。1954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測繪局。1954年10月和1955年10月總參測繪局先後兩次向國務院、中央軍委提出成立國家測繪機構的建議。1955年學習蘇軍,軍區測繪科改稱測繪主任。1955年12月,總參測繪局編制的1:150萬比例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出版。1956年1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批准成立國家測繪總局。1956年5月26日國務院批覆《關於國家測繪總局與軍事測繪局的任務分工與業務聯繫問題》。1959年1月,總參測繪局測繪科學研究所成立。1959年3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彭德懷,接見了中共總參測繪局代表大會代表和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代表,並且在會上作報告,指示軍事測繪工作要講求質量。1959年4月,國家測繪總局和總參測繪局聯合頒發《1:1萬、1:2.5萬、1:5萬、1:10萬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基本原則草案》。[3]1961年11月,總參測繪局直屬的測繪單位25個;全軍測繪隊統一改稱大隊;總參謀部決定將總參測繪局直屬的9個測量大隊改歸各大軍區建制。從1961-1964年,測繪局累計12個測量大隊下放給各大軍區。軍區6個臨時性測地大隊列編,隨軍測量隊擴編為測繪大隊。1965年底,測繪局直屬11個測繪單位;軍區轄29個測量大隊。[4]1959年1月總參測繪局測繪科學研究所成立。
1966年至1970年間,國家測繪總局和總參測繪局共同進行了三線建設地區地形圖的突擊測繪,保證了國家三線建設用圖急需,起到了重要的基礎性保障作用。[5]
1968年9月總參測繪局機關合併為4個組,直到1969年底才得以恢復。1969年6月,國務院、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關於總參測繪局和國家測繪總局合併,國家測繪總局合併後撤銷的通知》,由此國家測繪總局及所屬各分局,各內、外業隊,1969年11月測繪科學研究所和武漢測繪學院先後撤銷,地圖出版社劃歸北京市出版辦公室領導。[4]1970年1月,總參測繪科學研究所成立。1971年至1975年測繪部隊進行了青藏高原測圖會戰,消滅了青藏高原地形圖空白區140萬平方公里,中國首次實現了實測地形圖陸地國土全覆蓋,42名官兵犧牲。1973年3月,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出通知,決定重建國家測繪總局,李人林任籌建小組組長,同時決定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測繪局處,重建後的國家測繪總局歸屬國家建委領導。[6]1974年10月蘭州軍區某測繪大隊技術人員在各拉丹冬雪山實地測繪長江源頭地形圖。1975年5月,總參測繪局和國家測繪總局組成49人的測量分隊,在國家登山隊配合下,綜合採用三角、導線、水準、天文、重力等測量方法,對珠峰高程進行了一次精確測量,創造了世界重力測量最高點記錄,經計算得出珠峰冰面高程為8848.13米,並向全世界公佈。1976年和1978年,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會同有關單位,在蘭州軍區測繪部隊技術人員引導下,先後兩次進入長江源頭地區進行覆核勘察,並公開宣佈了長江源勘察成果。1976年執行西沙群島與大陸坐標聯測任務。1982年中央軍委授予成都軍區第一測繪大隊以「丈量世界屋脊的英雄測繪大隊」榮譽稱號。1983年各大軍區測繪科改稱測繪處。1989年3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鄧小平簽發命令,授予總參笫一測繪大隊「英雄測繪大隊」榮譽稱號。解放軍報刊載題為《擁抱大地的士兵》的長篇報道、科技日報發表《軌跡》等專題通訊,突出報道了總參笫一測繪大隊的英雄事跡,在全國、全軍引起了積極反響。
1992年9月,該局改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建制,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測繪局。[7]1996年頒佈《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條例》。1997年4月,《國家計委關於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絡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建議書的批覆》同意由國家地震局、總參測繪局、中國科學院、國家測繪局共同建設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絡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8]
2011年11月22日,該局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測繪導航局。[9][10][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區劃地名司與總參測繪導航局在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地名圖集》、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試點、勘界、日常地名管理等方面長期開展合作。[12]
中共十七大以來,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總參測繪導航局為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推進了軍地測繪融合發展並取得進展。根據中共十八大關於「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規劃、體制機制建設、法規建設」的精神,2013年8月1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和總參測繪導航局共同簽署《關於進一步推進軍地測繪融合發展協議》。[13][14]
2016年改革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測繪導航局(地址為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中路69號)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為副軍級單位。[15][16]下設機構有:政治部[17]、辦公室[18]、管理處[15]、地圖資料檔案館[19][20]、北斗導航辦公室[21][22]、測繪研究所[23][24]、測繪信息中心[23][25]、測繪信息技術總站(位於西安市)[19][26]、衛星導航定位總站(位於西安市)[23]、第一測繪大隊(駐天津市)[23][27][28]、第四測繪大隊(駐北京市)[19][23][25]、第一大地測量隊[29]、第一測繪導航基地(位於北京市)[30]、第二測繪導航基地(位於南京市)[31]、第三測繪導航基地(位於甘肅省)[32][33]、第四測繪導航基地(位於四川省)[34][35]、星球地圖出版社(總參謀部政治部主管,總參謀部測繪導航局主辦)[25][36]、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06工廠[37]等。
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2016年1月撤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組建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參謀部,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測繪導航局導航部分重組為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導航局。[38]
機構設置
歷任局長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測繪導航局局長
- 蒲錫文(1950年5月—1952年3月)(副局長,主持局務工作)
- 張清化(1952年8月—1953年4月)(代理)
- 陳外歐 少將(1953年4月—1956年7月調任國家測繪總局局長)
- 劉良 上校(1956年7月—1959年11月)
- 張清化 少將(1959年11月—1978年9月)
- 劉良 大校(1978年9月—1982年8月)
- 崔世芳 少將(1982年8月—1990年6月)
- 張國威 少將(1990年6月—1992年8月)
- 張振乾 少將(1992年8月—1995年8月)
- 卜慶君 少將(1995年8月—1999年6月)[39]
- 李志光 少將(1999年6月—2006年8月)
- 袁樹友 少將(2006年8月—2011年)
- 薛貴江 少將(2011年—2016年)
|
|
參見
- 氣象預報部門:中國氣象局
- 軍事氣象部門: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戰場環境保障局
- 環境監測部門:環境保護部
- 海洋氣象部門:國家海洋局
- 地震監測部門:中國地震局
- 測繪部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 軍事測繪部門: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導航局
- 航道測繪部門: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參謀部航海保證局(海軍海道測量局)
- 交通運輸部
- 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海事測繪中心
- 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測繪中心
- 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廣州海事測繪中心
- 地質調查部門:中國地質調查局
- 軍事地質調查部門: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部隊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