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簡稱陸軍勤務學院,位於重慶市沙坪垻區大學城,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是培養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通用專業軍事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1]。
沿革
-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
- 1961年1月,以河南省新鄉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械預備學校為基礎,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校址在四川省重慶市[1][2]。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械預備學校:1954年,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第八預備學校,隸屬軍委炮兵。1956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械預備學校,轉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軍械部,校址在河南省新鄉。
- 1962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營房系、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油料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汽車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步兵武器設計科的人員併入[2][3]。
- 1969年2月19日,軍委辦事組以軍委〔69〕1號文件發出關於軍隊院校調整方案的通知,後勤工程學院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高級專科學校[2](簡稱「後高專」)。在重慶歇台子接收總參通信兵雷達工程學院校址。後高專調整為四個大隊(師級),即:一大隊(軍械訓練大隊,通縣軍械學校、南京軍械學校、後勤技術兵學校與原後勤工程學院輕武器系共同組建),二大隊(汽車訓練大隊), 三大隊(建築訓練大隊), 四大隊(油料訓練大隊)。校本部校區(現龍湖-時代天街)由機關,一,四大隊,實習工廠和家屬區使用,歇台子校區由二,三大隊,實習工廠及家屬區使用,此外馬家堡,塑料廠還分別設有家屬區。
-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縣軍械學校:1949年初,軍委後方勤務部為適應第二次國共內戰的需要,根據周恩來副主席「火速訓練一批軍械人員」的指示,在北平市通縣組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後方勤務部軍械訓練大隊,並從華北軍政大學第一總隊選調200名學員到大隊學習,大隊長為楊立三[4][5]。1949年6月,通縣軍械訓練大隊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委後勤部軍械學校,隸屬軍委後勤部[6]。不久,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械學校。1951年,中央軍委決定,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械學校。1952年10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炮兵技術學校。1956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電令,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通縣軍械技術學校。1960年4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通縣軍械學校。
-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械學校:1947年3月,華東野戰軍後勤部在山東省諸城縣創建了華東軍區後勤部軍械訓練隊[5]。1949年5月,由徐州市北郊遷至南京市通濟門外紅花村開辦的華東軍區軍械訓練大隊,隸屬總後勤部軍械部,是培養軍械技師、軍械所長的初級專業技術學校。1951年春,華東軍區軍械訓練大隊與華東軍區軍械部研究所合併,定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械學校,仍駐南京。1951年6月9日,華東軍區命令,以華東軍區後勤軍械部軍械教導大隊擴編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械學校[7]。1952年3月,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炮兵技術學校,隸屬華東軍區炮兵部領導[8]。1952年10月28日,中央軍委命令,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炮兵技術學校,歸軍委炮兵司令部領導。1956年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電令,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械技術學校,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方勤務部軍械部建制[9]。1956年8月,正式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械技術學校[7]。1960年4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械學校。1964年,通縣軍械學校與南京軍械學校合併。招收部隊連、排職軍官和初中、高中畢業生,學制2至3年。1969年秋,南京軍械學校撤銷[8]。
-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技術兵學校:1953年9月,中央軍委指示,在東北軍區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修械技工學校,校址在瀋陽市鐵西區。1962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通知,根據1962年6月22日中央軍委決定,武漢第三汽車修理工學校與瀋陽修械技工學校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技術兵學校,校址在瀋陽市。
- 1973年12月8日,中央軍委轉發中共中央批准的全軍院校領導小組《關於全軍恢復和增建41所院校的報告》,決定恢復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技術學校。1974年7月,後勤高級專科學校軍械訓練大隊分出,劃歸石家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技術學校(後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
- 1973年,後勤高級專科學校汽車系分出,參與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運輸技術學校(後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院)。
- 1974年10月率先在原漢口後勤學校校址上組建成立總後勤部軍政幹部學校,執行正軍級權限,校長由原後勤學院副院長兼教育長李汎山少將任(55年授),政委由蘭州軍區後勤部政委高林少將(64年晉升)任。
- 1975年底,升格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1][2]。
- 2006年10月,中央軍委批准後勤工程學院整體搬遷重慶大學城[10]。
-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轉隸中央軍事委員會訓練管理部[11]。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學校:1946年7月,在合江省佳木斯市(今屬黑龍江省)創建東北民主聯軍供給學校,隸屬東北民主聯軍總後勤部[1],首任校長高志潔,首任政委張慶孚,總務科長閻同孚,教務處副主任李東林,學校幹部32人,專職教員10人。1946年10月10日開學典禮。1947年2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需學校。至1948年8月畢業了兩期7個隊670人。8月15日三期8個隊1100人,學制1年。1949年9月12日離開佳木斯南下,9月23日三期在漢口畢業。湖南省株州,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需學校。1951年1月遷至漢口,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後勤幹部學校,為師級單位,隸屬中南軍區後勤部,校址在漢口羅家墩。同年10月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後方勤務學校。1952年9月,改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學校,隸屬總後勤部[12]。
- 中國人民解放軍財務學校:1950年,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後勤學校。1951年,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後方勤務學校。1952年,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財務學校。
-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方工程學校: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學校(營房管理系)分出,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後方工程學校。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工業幹部學校:總後勤部軍需生產部軍需工業幹部訓練班分出,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工業幹部學校。
- 1958年6月以後,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學校為基礎,合併中國人民解放軍財務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後方工程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工業幹部學校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油料中級班、青島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高級專科學校後勤系,組建成面向全軍、多科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校。1961年2月改編為軍級單位[12]。
- 1969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校奉命停辦[12]。
- 1974年2月,復校,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軍政幹部學校,為軍級單位,隸屬總後勤部[12]。
- 1978年1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校[12]。
- 1983年6月,升格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後勤學校[12]。
- 198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學院軍事交通系併入。
- 1986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後勤學校、襄樊後勤學校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1]。
- 中國人民解放軍襄樊後勤學校:1983年,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襄樊後勤學校。
- 1993年,軍事經濟學院軍事交通專業分出,併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運輸工程學院(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院)。
-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轉隸中央軍事委員會訓練管理部[13]。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
Remove ads
歷任領導
-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
|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
|
|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
Remove ads
專業設置
2017年招生的本科專業有[1]:
- 化學
- 特種能源工程與技術
- 軍事能源工程
- 軍事設施工程
- 國防工程及其智能化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1]
校區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