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區尼西亞之歌》(德語:Trizonesien-Song)[1],又稱《我們是三區尼西亞的原住民》(德語:Wir sind die Eingeborenen von Trizonesien),是一首德國的幽默狂歡節音樂,由卡爾·伯布爾在1948年創作。在西德還沒有正式國歌時,由這首歌做為輕浮版本的非正式國歌。這首歌是對美、英、法三國的西德佔領區憲制地位問題的自嘲與諷刺。
歷史
1947年元旦,美佔區與英佔區組成聯合佔領區。1949年4月8日,法佔區加入聯合佔領區後,原本俗稱「雙區」(Bizone)的地區變成了「三區」(Trizone)。帶有諷刺意味的「三區尼西亞」(Trizonesien)一詞可能是在1948年6月20日西德三區實行貨幣改革後產生的[2]。
卡爾·伯布爾在1947年便有創作進行狐步的想法。當時,其坐在科隆大教堂附近的一間餐廳裏,附近有人討論著「雙區」問題,並提到了「雙區尼西亞」(Bizonesien)一詞[3]。歌曲完成前,因「三區」一詞出現伯布爾修改了歌詞。1948年11月11日,此歌在狂歡節時公演;12月17日,此歌發行[4]。
歌詞
德語歌詞 | 漢譯 |
---|---|
|
|
使用
當時,德國尚無正式國歌。自納粹德國向同盟國投降後,《德意志之歌》便失去了法律地位。在英格蘭,此歌曲最初被視作復仇主義的象徵,但後來亦被當作代國歌使用。在一場於英國戰俘營舉辦的比賽中,這首歌與《天佑國王》一起演奏。在科隆舉辦的腳踏車比賽頒獎典禮中。在場的同盟國軍官誤以為其為德國國歌,並紛紛起身[5]。當時,讓·肖恩贏得了戰後第一場國際腳踏車比賽的冠軍。1950年4月19日,時任西德總理康拉德·阿丹拿在新聞發佈會上提及此事[6]。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