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生物資料庫(英語:SeaLifeBase)是一個線上的全球海洋生物資料庫,創辦人是丹尼爾·保利以及瑪麗亞·露德·D·帕洛馬勒斯。不同於世界魚類資料庫僅提供有鰭魚的數據,世界海洋生物資料庫提供了有鰭魚以外所有海洋物種的數據,包括地理分佈、壽命及形態特徵、物種數量等 [1] 。該資料庫與馬來西亞WorldFish英語WorldFish中心和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海洋與漁業研究所英語UBC Institute for the Oceans and Fisheries合作[1]。截至2016年,該資料庫中包含了74,000個物種的描述、47,700個物種的俗名、12,400張圖片以及31,700條科學文獻參考[2]

Quick Facts 內容, 有機體 ...
世界海洋生物資料庫
內容
有機體除了有鰭魚的所有水生物種
相關資訊
研究中心Sea Around Us Project英語Sea Around Us Project
創始人丹尼爾·波利
Maria Lourdes D. Palomares
訪問入口
網站www.sealifebase.org
工具
其他
許可CC-BY-NC
數據發佈頻率不斷更新
可否列為書籤
Close

歷史

世界海洋生物資料庫的起源於1970年代,當時海洋生物學家丹尼爾·保利在努力驗證魚鰓大小如何影響魚類生長能力的假說[3]。該假說需有大量數據可用時才能得到驗證 [4]。當時,漁業管理需要使用分析模型來估計魚類生長率和死亡率[5]。 他認為,漁業管理者獲取所需數據的唯一可行方法是將過往文獻中所有可用數據收集至中央資料庫中 [4]。而往後需要驗證新假說時,就不須花時間到處蒐集可用數據[6]。 他招募了萊納·弗勒澤 ,並在1988年開始創建資料庫。該資料庫最初僅有熱帶魚的數據,但隨其逐漸擴充,它後來成為了世界魚類資料庫的原型,也成功躍升為世界上最大的魚類資料庫。

鑑於世界魚類資料庫的成功,自然需要一個涵蓋魚類以外的水生生物資料庫。於是在2006年,丹尼爾·保利又創建了世界海洋生物資料庫[4]。該項目的長期目標是開發一個以世界魚類資料庫為原型的資訊系統,但內容並不包括魚類,而是所有居於海洋和淡水的水生生物,當中約有30萬種已知物種。

相關條目

參照

  • Christensen V, CJ Walters, R Ahrens, J Alder, J Buszowski, LB Christensen, WWL Cheung, J Dunne, R Froese, V Karpouzi, K Kaschner, K Kearney, S Lai, V Lam, MLD Palomares, A Peters-Mason, C Piroddia, JL Sarmiento, J Steenbeek, R Sumaila, R Watson, D Zeller and D Pauly (2009) Database-driven models of the world's Large Marine Ecosystems Ecological Modelling, 220(17): 1984–1996.
  • Palomares, M.L.D., N. Bailly and D. Pauly (2009) FishBase, SeaLifeBase and database-driven ecosystem modeling p.156–158. In: M.L.D. Palomares, L. Morissette, A. Cisnero-Montemayor, D. Varkey, M. Coll and C. Piroddi (eds.) Ecopath 25 Year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Extended Abstracts. UBC Fisheries Centre Research Reports 17(3)

外部連接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