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120(國際太空站任務編號10A)是一次載人太空飛行任務,此次飛行任務使用發現號穿梭機執行,主要任務為國際太空站補給及運送遠征16成員丹尼爾·塔尼與和諧號節點艙。這是發現號的第34次飛行,這也是美國穿梭機總的120次飛行。
任務類型 | 國際太空站補給 運送國際太空站部件 |
---|---|
營運方 | NASA |
國際衛星標識符 | 2007-050A |
衛星目錄序號 | 32272 |
任務時長 | 15天2小時24分鐘 |
圈數 | 238 |
太空船屬性 | |
太空船 | 發現號穿梭機 |
發射質量 | 2,052,116千克(4,524,141磅,總體) 129,823千克(286,211磅,軌道器)[1] |
着陸質量 | 91,578千克(201,895磅)[1] |
人員 | |
人數 | 7 |
乘組成員 | 帕梅拉·梅爾羅伊 喬治·扎木喀 道格拉斯·惠洛克 斯蒂芬妮·威爾遜 斯科特·帕拉茲斯基 保羅·奈斯波利 |
發射 | 丹尼爾·塔尼 |
登陸 | 克萊頓·安德森 |
任務開始 | |
發射日期 | 2007年10月23日 15:38 (UTC) |
發射場 | 甘迺迪太空中心 LC-39A |
任務結束 | |
着陸日期 | 2007年11月7日 18:01 (UTC) |
着陸地點 | 甘迺迪太空中心穿梭機着陸設施 |
軌道參數 | |
參照系 | 地心軌道 |
軌域 | 近地軌道 |
傾角 | 51.64° |
週期 | 90分鐘 |
與國際太空站對接 | |
dock | 命運號實驗艙 |
dock日期 | 2007年10月25日 12:40 (UTC) |
分離日期 | 2007年11月5日 10:32 (UTC) |
dock時間 | 10天21小時52分鐘 |
從左到右:帕拉茲斯基、惠洛克、威爾遜、扎木喀、梅爾羅伊、塔尼、奈斯波利 |
機組人員
STS-120任務機組人員發射與返回都分別有7人。其中發射時搭載穿梭機的成員丹尼爾·塔尼通過STS-122返回地球,返回時增加的乘員克萊頓·安德森則是通過STS-117進入國際太空站。
任務概況
發現號穿梭機於美國東部時間2007年10月23日11時38分(協調世界時15時38分)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39號發射台發射升空[2],於10月25日8時40分(協調世界時12時40分)與國際太空站命運號實驗艙對接[3],於11月5日6時32分(協調世界時10時32分)解除對接[4],於11月7日14時1分(協調世界時18時1分)降落於甘迺迪太空中心穿梭機着陸設施[5]。任務期間穿梭機指令長帕梅拉·梅爾羅伊與國際太空站指令長佩吉·惠特森同時在軌,這也是歷史上首次有兩名女指令長同時在軌[4][6]。
此次發射的主要有以下三大任務[7]:
- 運送並安裝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註 2]製造的和諧號節點艙,它將連接NASA製造的命運號實驗艙、歐洲太空總署製造的哥倫布號實驗艙[註 3]、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製造的希望號實驗艙[註 4],同時提供載人飛船與貨運飛船的對接口,還將太空人們的生活空間增加了18%[8]
- 測試穿梭機隔熱板修補劑
- 重新部署安裝P6桁架,將其永久置換到綜合桁架結構最前端
為紀念《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問世30周年,此次發射發現號穿梭機還攜帶了《星球大戰》主人公盧克·天行者的武器光劍,這把劍是由系列電影導演喬治·盧卡斯親自送往NASA所在的林頓·約翰遜太空中心的,在隨穿梭機上天前曾在休斯頓太空中心展出[9]。
發射前曾有技術人員警告發現號穿梭機機翼放熱板嚴重老化,擔心發生與1986年挑戰者號穿梭機和2003年哥倫比亞號穿梭機類似的災難,但是NASA沒有改變發射計劃[10][11]。
-
STS-120着陸
-
P6桁架上被撕裂的太陽能電池板
-
第二次艙外活動,沃爾海姆在移動液氮罐組件
-
第三次艙外活動,圖中為惠洛克
-
扎木喀展示自製的鏈扣
-
第四次艙外活動,圖中為帕拉茲斯基
STS-120任務中共進行了四次艙外活動。在第二次艙外活動中,太空人丹尼爾·塔尼發現S4桁架上太陽能電池板的太陽阿爾法旋轉接頭(SARJ)[註 5]內有大量金屬碎屑,為此NASA決定將任務延長一天進行分析。由於為避免旋轉接頭進一步損壞,太陽能電池板被固定,這導致了太空站發電量減少[12]。在第三次艙外活動中,太空人安裝P6桁架後展開上面的太陽能電池板時,4B電池陣列因鉸鏈問題只展開了80%,太空人還不慎將電池板撕裂[13]。在第四次艙外活動中,斯科特·帕拉茲斯基和道格拉斯·惠洛克成功修補了太陽能電池板因撕裂產生的裂縫,將其完全展開,並將5個用金屬絲等材料自製鏈扣縫在電池板上加固、釋放結構載荷,不過修復結束時飄落了一把尖嘴鉗[14][15][16]。
次數 | 太空人 | 開始時間 | 結束時間 | 時間長度 | 介紹[1] |
---|---|---|---|---|---|
第1次 總第93次 |
斯科特·帕拉茲斯基, 第4次 道格拉斯·惠洛克, 第1次 |
2007年10月26日 10:02 UTC |
2007年10月26日 16:16 UTC |
6小時14分鐘 | 回收Z1桁架上的S波段天線組件 [17]將和諧號節點艙從載荷艙中取出並安裝夾具 斷開P6桁架與Z1桁架間的流體管線 安裝P6桁架尾部的散熱器護罩 |
第2次 總第94次 |
斯科特·帕拉茲斯基, 第5次 丹尼爾·塔尼, 第2次 |
2007年10月28日 09:32 UTC |
2007年10月28日 16:05 UTC |
6小時33分鐘 | 分離P6桁架與Z1桁架 配置S1桁架散熱器 安裝和諧號節點艙的扶手 檢查S4桁架太陽阿爾法旋轉接頭(SARJ) |
第3次 總第95次 |
斯科特·帕拉茲斯基, 第6次 道格拉斯·惠洛克, 第2次 |
2007年10月30日 08:45 UTC |
2007年10月30日 15:53 UTC |
7小時8分鐘 | 將P6桁架安裝到P5桁架位置 連接P5、P6桁架管線 重新配置S1桁架 檢查太陽阿爾法旋轉接頭 |
第4次 總第96次 |
斯科特·帕拉茲斯基, 第7次 道格拉斯·惠洛克, 第3次 |
2007年11月3日 10:03 UTC |
2007年11月3日 17:22 UTC |
7小時19分鐘 | 檢查、維修P6桁架的太陽能電池板[18] |
此次發射原計劃五次艙外活動[7],其中第四次艙外活動任務計劃為測試穿梭機隔熱板修補劑[1];第五次艙外活動任務計劃由佩吉·惠特森與尤里·馬連琴科執行,將重新設置密封對接適配器2(PMA-2)[1],最後由遠征16成員在發現號穿梭機撤離後繼續出艙完成[4]。
註釋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