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瑪格麗特·米德(英語:Margaret Mead,1901年12月16日—1978年11月15日),美國人類學家,美國現代人類學成形過程中的重要的學者。1978年逝世後隨即獲授總統自由勳章。
米德誕生在一個費城的中產家庭,是家中長女。她的父親愛德華·舍伍德·米德(Edward Sherwood Mead)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母親艾米麗·米德(Emily Mead,娘家姓Fogg)則是一名社會學家。她雖然出生於費城,但是是在費城附近的多伊爾斯敦長大的[2][3]。1919年她進入德葩大學,一年後轉到巴納德學院。[4]
1923年自巴納德學院畢業後,1924年開始在哥倫比亞大學於魯思·本尼迪克特和法蘭茲‧鮑亞士的指導下攻讀碩士。1925年前往薩摩亞群島進行田野調查[5]。1926年到紐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做助理館長[6]。192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7]
米德根據薩摩亞的田野研究,於1928年出版了《薩摩亞人的成年》一書,探討了正值青春期的薩摩亞少女的性和家庭風俗,針砭美國社會對待青少年的方式,轟動一時。在她的觀察中,薩摩亞社會沒有什麼不良青少年,因為薩摩亞人不要求青少年服從任何清規誡律,青少年不必以反抗成規證明自己的存在。
由於米德的女性身份,不能親身參與薩摩亞人只准男性參加討論政治、宗教、經濟的聚會,使她對整體社會的運作體系的瞭解有很大限制。1983年澳大利亞人類學家德里克·弗里曼出版《瑪格麗特·米德與薩摩亞——一個人類學神話的形成與破滅》(Margaret Mead and Samoa: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an Anthropological Myth),稱《薩摩亞人的成年》中「米德對於薩摩亞人生活的田園詩般的描寫是一個誤導,甚至是謊話。」[8]米德研究薩摩亞人並出版該書的時候並不懂薩摩亞語,她在研究時也不和當地人住在一起,而是住在當地的一個美國家庭中。弗里曼指出:米德的的結論主要源於一個翻譯者轉述幾個薩摩亞少女的話,而這些少女很可能是在開玩笑,並沒有描述事實。米德也沒有查驗當地高企的謀殺和強姦等犯罪率的數據,就營造了薩摩亞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9]
後來米德再以《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Sex and Temperament in Three Primitive Societies)》(1935年)一書,對西方社會中的「性別」議題投下炸彈,影響了整個世代的女權運動者。她描述的原始部落都在新幾內亞,米德以這書奠定性別的文化決定論。
在米德的筆下,阿拉佩什(Arapesh)是個「陰性」社會,理想的人恰恰符合西方社會對於理想女性的想像,「阿拉佩什男子並沒有養成對女子頤指氣使的習慣,也沒有要求女子對他們唯命是從。在他們的觀念中,男女之間不存在天賦的差異。……理想中的男子應該具有和藹可親、慈愛友善的秉性。而蒙杜古馬(Mundugumor)人卻走向另一極端……無論男女,文化強調他們都應具備一種勇猛剛強的性格特徵(宛如我們所說的男子氣),以至完全摒棄了那種溫柔的特徵(即我們通常認為女子天賦的秉性)。」
米德在學生時代已經與盧瑟·克里斯曼(Luther Cressman)結了婚,1926年認識心理學家里歐·福群(Leo Fortune)後不久,便與克里斯曼分手,1928年10月正式與里歐在新西蘭結婚,但二人在1935年7月亦告離婚,1936年米德與第三任丈夫人類學家格雷戈里·貝特森在新加坡結婚,並於1939年12月誕下女兒嘉芙蓮,1950年離婚[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