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乙型肝炎病毒(英語:Hepatitis B virus)簡稱乙肝病毒(HBV)。是一種DNA病毒,屬於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根據目前所知,HBV就只對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發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1年5月14日) |
完整的乙肝病毒成顆粒狀,也會被稱為丹娜顆粒(Dane)。1970年由丹娜發現。直徑為42納米。顆粒分為外殼和核心兩部分,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炎叫「B型肝炎」
也稱為病毒的外衣殼,相當於一般病毒的包膜,由脂質雙層和蛋白質組成,脂質雙層內含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分別是S抗原、前S1和前S2抗原,它們一起又構成了外殼上大、中、小三種蛋白形式。
分為外部的衣殼和內部雙鏈DNA。衣殼由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HBcAg)組成,呈二十面體對稱,直徑為27納米,也稱為內衣殼。DNA上還帶有DNA聚合酶。DNA呈環狀並且有缺口,大約含有約3200個核苷酸。DNA兩鏈長短不一,長鏈完整、長度恆定、為負鏈;短鏈是正鏈、長度可變,大概是長鏈的50%~80%。DNA的功能是編碼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和DNA多聚酶。
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發現,乙肝病毒有三種形態,分別是大球形顆粒、小球形顆粒和管形顆粒。大球形顆粒就是Dane顆粒。小形球顆粒,直徑大約22奈米,是乙肝病毒感染後血液中最多見的一種。它由表面抗原組成,並不含有乙肝病毒的DNA以及DNA聚合酶。管形顆粒,直徑也約為22奈米,長度在50~70納米之間。實際上是由幾個小球形顆粒聚合在一起而成,但同樣具有HBsAg的抗原性。
通過PCR方法可以定量檢查血液中HBV數量。1國際單位/毫升≈5.6拷貝/毫升。
1963年美國費城癌症研究所科學家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在一位患白血病的澳大利亞原住民血清中發現一種抗原,這種抗原正常人體內並沒有。他將這種抗原命名為「澳大利亞抗原(Aa)」,因此中國大陸簡稱為「澳抗」。這種抗原物後來正式命名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簡稱為 「 表抗 」 。布隆伯格憑着這些工作共享了197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紐約大學醫學中心索爾·克魯曼在斯坦頓島的專收智力障礙兒童的威洛布魯克州立學校,選擇25名智力障礙兒童作為受試者,注射了澳抗患者血清的孩子們僅有一人沒被感染。由此弄清了甲肝與乙肝的差異,寫下論文《傳染性肝炎:兩種臨床上、流行病學上和免疫學上都截然不同的感染》,被譽為乙肝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在多種嘗試後,克魯曼發現將澳抗患者血清稀釋後加熱,乙肝病毒會被滅活,而抗原活性仍在。克魯曼先在智力障礙的孩子身上注射疫苗,然後再注射含病毒的血清,果然疫苗為孩子們提供了免疫力,這是人類首次製成乙肝(滅活)疫苗。
默克研究所的莫里斯·希勒曼從同性戀群體中採集乙肝血清,再進行滅活提取工作。先用pH2.0的胃蛋白酶浸泡18小時,分解血液中的蛋白,乙肝病毒顆粒剩下不足1%。隨後用尿素處理4小時,尿素能夠分解朊毒體蛋白,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知朊毒體蛋白會引發一系列疾病。最後再用1:4000的福爾馬林處理72小時,可以有效徹底滅活許多病毒,並再次消滅乙肝病毒。這套方法事後證明也滅活了血清中的愛滋病毒。實驗證明,這種疫苗乙肝預防效果75%。1981年,FDA批准了這種人類歷史上首個商業化的乙肝疫苗上市。
季曉輝.; 張建瓊.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第一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1. ISBN 7-03-009469-7. OCLC 4972255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