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圖書(英語:Google Books)是一個由Google研發的搜尋工具,它可以自Google所掃描、經由光學字元識別(OCR)、儲存的數碼化數據庫中搜尋資料。此服務於2004年10月法蘭克福書展發佈,命名為Google Print。當用戶使用關鍵字搜尋,Google圖書搜尋的結果索引會顯示在Google網絡搜尋服務的上方。用戶還可以在Google圖書搜尋搜尋書籍。點擊Google圖書搜尋的結果索引打開頁面,使用戶可以檢視書籍中的頁面以及內容相關的廣告,連結到出版商的網站和書店。Google以限制網頁的瀏覽數量,來阻止書籍被列印和保護文字內容的複製版權,並追蹤用戶使用記錄,作為通過各種准入限制和保障措施的依據。[1]

Quick Facts 網站類型, 持有者 ...
Google圖書
網站類型
數碼圖書館
持有者Google
網址books.google.com 編輯維基數據連結
推出時間2004年10月,​20年前​(2004-10
現狀營運中
Close

Google圖書搜尋允許公有領域的作品和內容,免費全文瀏覽,並提供PDF的格式下載。對於在美國境外的用戶,Google必須確保其沒有觸犯到用戶所在國家的法律,根據Google圖書搜尋支援小組的成員說法:「一本書是否屬於公有領域往往是一個棘手的法律問題,我們會謹慎處理,直到我們確定本書已進入公有領域。」[2]

關於掃描方面,許多書籍使用Elphel 323相機掃描,這種相機每小時可以照1,000頁。[3]

而Google的這個計劃受到極大稱讚,因為它可能成為前所未有、全球最大的網上主體的人類知識,[4][5]但它仍有着有關侵犯版權上的批評。[6]

計劃目的

Google圖書掃描圖書的目的,並不是給人類閲讀,而是用於訓練人工智能[7]

掃描數量

Google曾表示,他們目前一天可掃描三千本書籍。到2007年3月為止,Google已經數碼化100萬本圖書。Google拒絕透露項目開支,但《紐約時報》在2008年時估算其花費了約500萬美元。[8]在2008年10月28日Google說,通過此項服務,他們有700萬本的圖書被搜尋,其中包括掃描的20,000個出版商的合作夥伴[9]。在這700萬冊圖書當中,有100萬本在出版商正式授權下提供「完全預覽」服務,另外100萬屬於在公有領域,其餘500萬是絕版或商用。[10]

競爭

  • 微軟在2006年開發了一個類似的計劃,名叫Live Search Books英語Live Search Books。它持續進行了一段時間,直到2008年5月取消[11]。所有的Live Search Books的資料,現已存在Internet Archive。Internet Archive是非營利性的,它是繼Google之後第二大圖書掃描計劃。截至2008年11月已有超過100萬全文公有領域的作品被掃描上網。
  • Europeana主宰約300萬份的數碼物件,其中包括影像、相片、繪畫、音頻、地圖、手稿、印刷書籍、報紙等,這些檔案超過一千項是由歐盟自過去兩千年的歐洲歷史搜集而成的。[12]

時間表

2004

  • 十二月:Google公佈擴張Google Print計劃,初期稱為Google Print Library Project[13]。Google宣佈與幾所知名大學和公共圖書館建立夥伴關係,包括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哈佛大學圖書館)、史丹福大學Green Library英語Green Library)、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以及紐約公共圖書館。根據新聞稿和各大學圖書館長所言,Google計劃在十年內數碼化並提供約1,500萬冊的Google圖書搜尋服務。Google動作之迅速引發了爭議,出版商和作者協會質疑這不僅是針對公共領域的圖書,同時也挑戰了版權。

2005

  • 九月至十月間:兩起對Google提出的訴訟控訴Google公司不尊重版權,未能妥善補償作者及出版商。其一是集體作者訴訟代表(作家協會Authors Guild英語Authors Guild控訴Google,2005年9月20日);另一是五個大型出版商和美國出版商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英語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控訴的民事訴訟(McGraw Hill 控訴Google,2005年10月19日。)[6]
  • 十一月:Google將Google Print正式改名為Google圖書搜尋[14]這個方案使出版商、作者及他們在此服務中的書籍改了名,稱為「Google Books Partner Program」(見Google Library Partne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並且與圖書館的合作關係就成為了Google圖書館計劃

2006

  • 八月:加州大學系統宣佈它們將加入圖書搜尋數碼化的計劃。[15]
  • 九月:馬德里Complutense大學圖書館成為加入Google圖書計劃的第一個西班牙語圖書館。
  • 十月: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宣佈,它與威斯康星州歷史學會的圖書館,將加入圖書搜尋數碼化計劃。合併後,圖書館館藏變為720萬冊。
  • 十一月:弗吉尼亞大學加入該計劃。該庫包含超過5萬冊和1,700多萬份的手稿、珍貴書籍和檔案。[16]

2007

  • 一月: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宣佈將加入圖書搜尋數碼化計劃。至少有一萬冊數碼化將是由該大學的13個圖書館定位。
  • 三月:巴伐利亞州圖書館宣佈與Google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來掃描超過100萬份在公共領域,和絕版的德語以及英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和西班牙語作品。[17]
  • 五月:一本數碼化計劃的書,被公告為Google及縣立、洛桑大學圖書館所納入。[18]
  • 五月:根特大學的Boekentoren圖書館,將參與Google圖書數碼化計劃,且將把19世紀的圖書製成法國和荷蘭的語言並上線。[19]
  • 六月:合作委員會(Committee on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英語Committee on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宣佈,其12個成員圖書館未來六年將參與掃描1,000萬本書。[20]
  • 七月:慶應義塾大學成為Google在日本的第一個圖書館合作夥伴,他們將數碼化至少12萬本公共領域的書籍。[21]
  • 八月:Google宣佈,它將數碼化達50萬本有版權的書籍,也將數碼化在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的公共領域書籍。Google還將提供一個系統,可將數碼化複製的所有作品掃描並納入大學自己的圖書館。[22]
  • 九月:Google新增功能,允許用戶在公共領域共用片段的書籍。
  • 九月:Google推出一項新功能,名為「我的圖書館」,允許用戶創建個人化的圖書館。他們可以運用標籤、審查、利率、或全文檢索來選擇圖書。[23]
  • 十二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成為數碼化公共領域的夥伴。[24]

2008

  • 五月:微軟逐漸衰微,並打算結束其掃描計劃。該計劃掃描了75萬份書籍和八千萬篇雜誌文章。[25]
  • 十月:出版業和Google經過兩年的談判後達成協定。Google同意以補償作者和出版商,來換取將數以百萬計的圖書提供給公眾。[6]
  • 十一月:Google和合作夥伴的圖書掃描計劃達到了700萬大關。其中一百萬已達成「完全預覽」模式,另外一百萬已是可完全瀏覽和下載的公共領域的作品。[26][10]

Google圖書計劃參與者

Thumb
哈佛大學哈佛大學圖書館
Thumb
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
Thumb
慶應義塾圖書館舊館
Thumb
紐約公共圖書館

參與計劃的成員人數自Google圖書館計劃實行之初已成長許多[13];邁索爾大學在許多媒體的報導都提到其為此計劃之合作夥伴,[27][28]但他們實際上並沒有被Google列為合作夥伴。[29]  

首批參與者

後期加入參與者

爭議

違反版權、合理使用等爭議

出版業與作家協會批評該計劃列入片段的作品是侵犯版權的行為。2005年秋季,作家協會和美國出版商協會分別控訴Google。Google反駁說,該計劃的每個項目皆是合理使用,並且在這數碼時代,每一個字都有對應到其出版索引。[6]2006年6月,在訴訟之後,法國出版商宣佈它打算控訴法國Google。[30]2006年底,德國控訴被撤回。[31]
2007年3月,Google被告侵犯版權法的圖書搜尋服務。微軟的副總兼法律顧問托馬斯·魯賓(Thomas Rubin)批評Google一再任意複製作品,並且總是直到有人出面指證才會停手。[32]2008年11月28日,作家協會、出版界和Google簽訂了和解協定,Google同意支付總共1.25億美元,包括訴訟費用及建立圖書權登記處。該解決方案將在2009年5月得到法院的批准。[6]解決的反應有好有壞,其中一個與Google合作的圖書館表示,如果Google無法找到「更合理的條款」,它會選擇撤回與其合作的關係。[33]

弗吉尼亞大學的副教授Siva Vaidhyanathan英語Siva Vaidhyanathan,以法律觀點研究一已出版的見解[34],之後他指出Google該計劃構成了危險的理論——合理使用,因為索賠的使用其實是不合理的,它可能會導致司法限制這一權利。[35]而之後作家協會控訴Google沒有去法院,導致合理使用爭端得不到解決方案。

Google許可的公有領域作品也是一個令人關注的議題。[36]一些出版作業是在公有領域進行的,例如美國聯邦政府創造的所有作品,但那些作品仍被視如其他版權保護的作品般對待,導致它們在1922年之後遭禁。[37]

語言爭議

一些歐洲政治家和知識分子批評Google有語言帝國主義傾向,理由是因為絕大多數的書籍都掃描成英文,這會導致英文成為世界代表性的自然語言,如此一來受歡迎的語文學例如德語、漢語、俄語、法語則會漸漸不被重視,並不公平。在這些批評聲浪中出面表達意見的是法國國家圖書館館長Jean-Noël Jeanneney英語Jean-Noël Jeanneney[38]

Google圖書與Google學術搜尋

當Google圖書大量掃描一些過期學報、雜誌時產生了一個問題,就是其掃描時並沒有辦法將元數據(metadata)也一並掃入。這使得Google學術搜尋只好開辦自己的數碼化計劃,並放置認同這個計劃的出版社的過期期刊文章。[39]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