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U Automake是一種編程工具,可以產生供make程式使用的Makefile,用來編譯程式。它是自由軟件基金會發起的GNU計劃的其中一項,作為GNU構建系統的一部分。automake所產生的Makefile符合GNU編程標準。
automake是由Perl語言所寫的,必須和GNU autoconf一併使用。automake包含了以下命令:
- aclocal
- automake
aclocal是個泛用的程式,對於autoconf用戶是相當有用的。舉例而言,GNU Compiler Collection使用aclocal,即使Makefile是手寫的。
就像autoconf,automake並非完全向下相容的。舉例而言,使用automake 1.4的專案可能不能使用automake 1.9。
方法
Automake目標是讓用戶透過高階語言來寫makefile,而不是透過純手工的方式來寫整個makefile。在簡單的情況下,它能提供:
經由這些資訊,Automake產生makefile能夠讓用戶:
- 編譯程式
- clean(清除,刪除編譯過程中所產生的檔案)
- 將程式安裝於標準路徑
- 將程式反安裝(從安裝的地方移除)
- create a source distribution archive (commonly called a tarball)
- test that this archive is self-sufficient, and in particular that the program can be compiled in a directory other than the one where the sources are deployed
Automake能夠自動生成依存性的資訊,因此,當一個原始檔被修改,下次呼叫make命令的時候就會知道哪些原始檔需要重新編譯。如果編譯器允許,Automake會試着讓依存性系統保持動態:無論何時原始檔被編譯,都會要求編譯器重新產生依存性列表更新該檔案的依存性。換句話說,依存性追蹤是編譯過程的一種邊際效應。
這企圖避免一些靜態依存性系統的問題,比如依存性只會在程式員開始專案時才會被偵測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原始檔獲得一個新的依存性(例如,如果程式員增加了一個新的#include
指令在C語言的原始檔),這樣在真實的依存性和編譯系統所使用的依存性之間就會產生差異。程式員應該重新產生依存性,但很有可能忘了那樣做。在一般情況下,automake透過隨附的depcomp指令碼生成依存性,這會適當的呼叫編譯器或是回到makedepend。如果gcc編譯器的版本夠新的話,automake將會inline依存性生成碼,直接呼叫gcc。
Automake還可用來輔助庫的編譯,它可以自動生成呼叫Libtool的Makefile檔案,從而使程式設計師避免了直接呼叫Libtool,而專案也可以從此可移植的庫生成工具獲益。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