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羅莎(英語:Hurricane Rosa)是相對活躍的1994年太平洋颶風季中唯一一場曾經登陸的太平洋颶風,在墨西哥至少奪走四條人命。颶風的殘留濕氣還於1994年10月在美國德薩斯州引發大面積洪災,導致22人遇難,經濟損失達數億美元。天氣系統最初在10月8日成為熱帶低氣壓,但次日又逐漸消退。10月8日,氣旋重新形成並在逼近墨西哥期間穩步增強,最終於登陸前不久達到最高強度,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屬二級颶風標準。此外,羅莎還是本季最後一場颶風和倒數第二場熱帶風暴。
氣象歷史
10月8日,一片帶有環流的擾動天氣區發展出對流,成為第十九E號熱帶低氣壓[1],但氣象機構起初預測氣旋很快會在強烈風切變的影響下消散[2]。低氣壓的移動幅度很小,並因風切變的持續影響而無法發展[3]。氣旋難以有效組織,到10月9日時組織已經非常混亂,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因此中止發佈公告[4]。
氣旋殘留向東移動,同另一片擾動天氣區相互影響,令對流再生[5],系統於10月10日再度成為熱帶低氣壓,其中可能存在新的環流中心[6]。不過,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初步報告中既未說明氣旋一度消散,也沒有提及之後的再生[7]。低氣壓所在海域環境有利於熱帶氣旋發展,同時又基本沒有移動[5],於10月11日升級成熱帶風暴並獲名「羅莎」(Rosa)[8],再於一天後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端以南約555公里洋面進一步升級成颶風[9]。接下來一天半里羅莎繼續緩慢移動,然後在低壓槽的影響下加速朝東北偏北前進。10月14日,颶風達到風力時速160公里,最低中心氣壓974毫巴(百帕,28.76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屬二級颶風標準。數小時後,羅莎從馬薩特蘭東南偏南方向約110公里處登陸。風暴環流在山區上空迅速減弱,最終於10月15日消散。[5]
防災措施、影響和善後
10月12日,庫利亞坎至曼薩尼約以及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北緯24°以南的沿海地區收到颶風觀察預警,同時曼薩尼約至特皮克接獲熱帶風暴警告。10月14日,庫利亞坎到科連特斯角(Cabo Corrientes)間沿海地區進入颶風警告生效狀態,科連特斯角至曼薩尼約以南地區則收到熱帶風暴警告。所有觀察預警和警告都在當天中止。[10]
10月13至14日,「倫敦精神號」(London Spirit)和「瑪麗·馬士基號」(Marie Maersk)船隻在海上分別遭遇熱帶風暴或颶風強度風力[11]。其中「瑪麗·馬士基號」的位置離風眼很近,所以觀測數據對氣象機構很有參考價值[2]。
納亞里特州和杜蘭戈州各有一人溺斃,錫那羅亞州有四人失蹤。納亞里特州有十萬餘人的住房受損。羅莎產生的狂風導致錫那羅亞州許多電線杆、電纜和房屋受損,山區的降雨量在76到127毫米之間,引發多起山泥傾瀉。[2]哈利斯科州發生多起泥石流,兩個沿海村莊有約400人被迫疏散[12]。風暴在墨西哥部分沿海和內陸地區降下暴雨,其中梅薩德佩德羅巴勃羅(Mesa de Pedro Pablo)降雨量最高,達358毫米[13]。
氣旋還把濕氣送入美國境內,這些濕氣同墨西哥灣北部的水分共同影響,於10月15至19日產生強烈雷暴,德薩斯州38個縣部分地區發生洪災。除沿海地區外,聖哈辛托河(San Jacinto River)和三一河(Trinity River)盆地周邊災情最為嚴重,降雨總量最少也有200毫米,最多的超過710毫米。[14]受降水影響,有19間氣象站測得百年一遇的洪水,多項數據的原有紀錄被打破,其中有些是在1940年所創。積遜縣埃德娜(Edna)附近的拉瓦卡河(Lavaca River)水位打破1936年的紀錄。[15]洪災導致3069戶民宅被毀,另有6560套嚴重受損,6148套的破壞程度較輕。鐵路和公路受到持續破壞,天然氣和石油管道因受損泄露,聖哈辛托河下游和加爾維斯頓灣(Galveston Bay)的環境受到破壞。德薩斯州東南部因洪災受到價值七億美元(1995年美元)的損失,共有22人遇難。[14]10月18日,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將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劃為災區[16]。該機構此後一共收到約2萬6000份救災援助申請,批准援助金總額5400萬美元[14]。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