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臺灣因為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原由大日本帝國統治轉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收。而在日本政府於8月15日投降之前,台灣各地重要設施遭到盟軍的轟炸。 戰後台灣的資源匱乏因國共內戰物價大幅飆漲,直到1951年美援進入後才穩定下來。

臺灣歷史 | 台灣歷史年表
世紀 19世紀臺灣 | 20世紀臺灣 | 21世紀臺灣
年代 1910年代臺灣 | 1920年代臺灣 | 1930年代臺灣 | 1940年代臺灣 | 1950年代臺灣 | 1960年代臺灣 | 1970年代臺灣
年份 1940年臺灣 | 1941年臺灣 | 1942年臺灣 | 1943年臺灣 | 1944年臺灣 | 1945年臺灣 | 1946年臺灣 | 1947年臺灣 | 1948年臺灣 | 1949年臺灣 | 1950年臺灣
紀年 乙酉雞年)、日本昭和20年中華民國34年

政府

成員變動

大事記

1月

  • 1月1日——臺灣總督安藤利吉第一次發表談話,期以全力實幹[1]:1351
  • 1月2日——土耳其議會完成對日本斷交的決議。
  • 1月2日——美軍航空志願隊500架艦載機對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沖縄發動空襲行動。
  • 1月9日——美機轟炸全臺灣各地,轟炸行動持續到1月17日;新竹、臺中、彰化、高雄等地機場及交通設施,受創較鉅[1]:1351
  • 1月11日——美軍炸射彭佳嶼燈塔;駐菲美國陸軍第五航空軍首次攻擊臺灣,夜襲屏東[2]
  • 1月22日——駐菲美國陸軍第五航空軍首次在白天大幅炸射新竹與屏東飛行基地,並夜襲高雄地區[2]

2月

  • 2月13日——臺灣革命同盟會召開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重申歸還中國願望,並電蔣中正致敬[1]:1351
  • 2月14日——美機轟炸全臺灣各地,轟炸行動持續到2月19日[1]:1351近衛文麿覲見昭和天皇提出早期和平的提案日語近衛上奏文

3月

  • 3月1日——臺南市區遭到大轟炸[2]
  • 3月3日——全臺灣中等學校學生編成防衛警備隊,防備美軍登陸[1]:1351
  • 3月5日——日本政府公佈「國民勤勞動員令」,朝鮮、臺灣、南洋群島自4月1日起施行[1]:1351
  • 3月9日——美軍轟炸日月潭第一發電所[2][3],日月潭發電廠被炸毀[1]:1351
  • 3月12日——美軍對臺南市區大幅轟炸[2]
  • 3月16日——美軍對全臺轟炸,其中以臺北市區受創最深[2][3]
  • 3月20日——臺南市區遭到大轟炸,幾近全毀[2]
  • 3月29日——臺灣總督府令臺灣婦女持竹槍接受軍事訓練[1]:1351

4月

  • 4月1日——日本政府公告朝鮮及臺灣之國政參與相關規程[1]:1351
  • 4月3日——林獻堂簡朗山許丙成為日本貴族院臺籍敕選指名議員[3];美機轟炸嘉義、花蓮港[1]:1351,空襲臺中、臺南、高雄市區與飛行基地,其中以嘉義受創最深[2][3]
  • 4月7日——美機轟炸臺南、嘉義、彰化[1]:1351
  • 4月11日——美機轟炸高雄、臺南、新竹[1]:1351
  • 4月12日——美軍艦載機約80架空襲北部,機場、工廠、火車站被炸毀,空襲時間達數小時之久[1]:1351

5月

6月

  • 6月17日——臺灣總督府廢除保甲制[1]:1352
  • 6月18日——臺灣總督府發表「臺灣國民義勇隊編成方案」[1]:1352
  • 6月22日——美機轟炸臺灣,偵察機飛臨東海岸[1]:1352

7月

8月

  •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國宣佈中止戰爭詔書;日軍參謀中宮悟郎日語中宮悟郎牧澤義夫日語牧澤義夫等少壯軍人邀約臺灣士紳辜振甫許丙林熊祥等,擬策動臺灣士紳出面籌組「臺灣自治委員會」,尋求臺灣自治或獨立[1]:1352
  • 8月16日——安藤利吉總督發表皇軍文告:「投降係天皇陛下之命令,任何人皆要服從,諸子忠君報國,自另有其道,切勿輕舉妄動,貽患皇室。」;平息部分少壯派軍人可能之衝動行為[1]:1352
  • 8月18日——錢德拉·鮑斯因空難逝世於台北。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出生

參見: 1945年出生

逝世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