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色新聞,或黃色新聞學(英語:Yellow journalism),是新聞報道和媒體編輯的一種取向。得名源於19-20世紀之交紐約漫畫專欄《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黃孩子」所引發的漫畫專欄爭奪戰(普利策與赫斯特之爭)[1]。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7月23日) |
早期便士報在美國興起時,1833年本傑明·戴(Benjamin Day)創辦的《紐約太陽報》便開始將煽情主義運用到新聞報道中,此後貝內特創辦的《紐約先驅報》也採用同樣手段。煽情主義報刊風格在政黨刊物之後在美國開始興盛。普利策時期使煽情主義達到一種新的層面,配合民眾運動,普利策的刊物風行紐約。真正導致煽情主義轉向黃色新聞泛濫的,則是赫斯特崛起之後。一般也認為,黃色新聞是現代小型報(Tabloid)的前身。
《紐約太陽報》避開了傳統政治和商業的評論,多採用「醜聞故事」,「諷刺上流社會的醜惡行徑」[2]。《太陽報》迅速在商業上獲得成功,但卻被批評過於煽情和粗俗[3]。儘管批評聲不斷,隨着1835年貝內特的《紐約先驅報》和1841年霍勒斯·格里利的《紐約論壇報》的創辦,便士報便發展起來。貝內特在報紙中添加了體育新聞、讀者來信,以及更多的犯罪新聞和特別版面,而格里利在戴《太陽報》的基礎上,引入了大量反對酒精和煙草的演講內容,從而發展出一種重視社會運動和正義事業為特徵的新聞風格。英國的W.T.斯泰德也有類似做法,他在調查新聞中譴責了兒童賣淫現象,最終導致被捕入獄。貝內特認為,「報紙功能不在於教誨,而在於驚醒」;報紙出版者應該:「挑起事端,銷售報紙!」[4]
黃色新聞風潮中的兩位主角—威廉·赫斯特和約瑟夫·普利策 |
黃色新聞成為美國新聞史上一種正式潮流,源自19世紀末美國兩位著名報業大亨威廉·赫斯特與約瑟夫·普利策的競爭。
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初被認為是黃色新聞泛濫的時期。1883年普利策從傑伊·古爾德(Jay Gould)手中收購《紐約世界報》,標誌着黃色新聞時代的開始[5]。憑藉煽情新聞和犯罪報道格式、社會運動以及普利策親自策劃的市場促銷攻勢,《紐約世界報》大獲成功。而和前輩們一樣,普利策也開始備受詬病,然而當時普利策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只有通過煽情手法才可以影響到他以社論形式為之而鬥爭的民眾。他說:「我希望我的讀者是全國人民而非精英人群[4]」
1895年,威廉·赫斯特接管《紐約新聞報》,採用了更為激進的社會運動新聞報道,新聞報道讓位於新聞作秀,並由此引發了黃色新聞浪潮。
1895年,威廉·赫斯特收購《紐約新聞報》,開始同普利策的《世界報》展開競爭。在赫斯特進入紐約新聞界前,普利策的《世界報》以嚴肅的報道言論結合煽情主義策略,取得巨大成功。赫斯特為在競爭中迅速取得優勢,將便士報時代的煽情主義傳統發揮到極致。他以金錢購買新聞,大量報道犯罪新聞與社會醜聞,大量應用觸目驚心的新聞圖片,並煽動貧苦人群發動民權運動。
為在競爭中擊敗對手,赫斯特重金將《世界報》星期日版的全班人馬挖至《新聞報》,其中包括著名專欄畫家理查·奧特考特。奧特考特在《世界報》的著名漫畫專欄「黃孩子」也移至《新聞報》。「黃孩子」是奧特考特所創作的著名連環畫系列,主人公為一僅有幾根頭髮、沒有牙齒的小孩,穿着一件又長又大的黃色衣服,到處遊蕩,發表觀感,在當時的紐約很受歡迎。星期日刊人馬在一天之內全部倒戈,讓普利策大吃一驚,立即用赫斯特所出高價將他們原班請回。然而赫斯特很快又用更高的價錢將他們徹底挖走。
「黃孩子」被《新聞報》挖走後,普利策十分惱火,不僅將赫斯特及其部署趕出《世紀報》大廈,而且又在法院控告《紐約日報》侵犯《世界報》版權。接着,為了與赫斯特一爭高下,他重新聘請畫家喬治·拉克斯繼續在《世界報》續畫「黃孩子」[6],並將赫斯特告上法庭。於是這場爭奪「黃孩子」的戰爭在整個紐約引起轟動,兩報藉人們對此事的關注大肆策劃刺激性報道,爭奪受眾。彼時的《紐約客》的著名記者華德曼將兩報的新聞報道風格戲稱為「黃色新聞」,很快被人們接受並沿用至今,成為專門的新聞學學術用語。
在《新聞報》和《世界報》的激烈競爭中發展起來的黃色新聞,以及這種新聞報道方式所帶來的巨大利潤,引起了全國報紙的效仿。1899年至1900年,是美國黃色新聞發展的高峰。當時全國的主要報紙中約有三分之一是純粹的黃色報紙。美國的新聞學者埃德溫·埃莫里曾評價:「赫斯特製造出了有史以來最壞的新聞,將美國新聞事業的水準降到了最低。」
新聞學和歷史學史上有一種觀點認為黃色新聞是美西戰爭的原因。雖然美西戰爭原因眾說紛紜,但黃色新聞不擇手段以追求聳人聽聞的特徵,在美西戰爭中表露的淋漓盡致。赫斯特和普利策也因對戰爭煽風點火式的報道和鼓吹而飽受非議。
緬因號爆炸事件兩大報刊頭版(上為《世界報》,下為《日報》) |
1898年爆發的美西戰爭是黃色新聞進入高潮的開始。
1895年,西班牙王國殖民地古巴爆發武裝起義,西班牙對起義進行了殘酷鎮壓。當時美國報刊上幾乎每天都有關於古巴的報道,其中也不乏許多蓄意捏造的虛假新聞。特別是赫斯特的《紐約日報》,更是不擇手段地大肆渲染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殘暴。例如他曾傾注全力的報道一位古巴起義領袖的外甥女西斯內羅斯(Evangelina Cisneros),將其塑造成為古巴的「聖女貞德」。將被刺的西班牙軍官描繪成好色之徒,大肆渲染關押地點的惡劣,並掀起婦女運動,號召向羅馬教皇和西班牙女皇呼籲。後來赫斯特選派一名精明記者卡爾·德克爾(Karl Decker)潛入哈瓦那營救西斯內羅斯。德克爾買通各個關口,使其女扮男裝逃出古巴,來到美國。赫斯特在紐約為她舉行盛大歡迎儀式,之後將其送往華盛頓,接受美國總統接見。這件轟動數月的新聞,完全由赫斯特一手策劃,使得《紐約日報》大出風頭。
在戰爭打響之前,普利策和赫斯特竭盡所能鼓吹戰爭,大量刊登西班牙在古巴暴行的報道和圖片,激發群眾對西班牙的不滿。赫斯特曾公開宣稱,為使美西開戰,他花了一百萬用於鼓動宣傳。為此,有人把美西戰爭稱為「赫斯特的戰爭」。有一次,著名戰地記者理查德·哈丁·戴維斯給赫斯特發來一篇報道,其中說到西班牙軍官在一艘美國船上搜查美國婦女的事情。《紐約日報》報道時加上了一個刺眼的標題——我們的國旗保護婦女嗎?同時還配發了雷明頓的一副精美插圖,上面畫着三個色眼迷離的西班牙人,正在檢查一個一絲不掛的古巴婦女。雷明頓看到報道後勃然大怒,公開申明對此不負責,由於疏忽大意,約稿中沒有交代。另外還有一件非常有名,也讓赫斯特備受非議的一件傳說(其中一個版本曾在《公民凱恩》中出現):雷明頓抵達古巴後發現非常平靜,於是致電赫斯特:「這兒沒有戰事」,赫斯特回電:「稍等,你搞定圖畫,我提供戰爭。」
1898年2月15日美國戰艦緬因號在哈瓦那被炸沉,《新聞報》在事先未作任何調查的情況下斷言是西班牙人所為,並在報紙上公開懸賞五萬美金徵求犯罪證據,此舉引起各報效仿,美國國內人聲沸騰,要求政府宣戰。4月29日,美國終於對西班牙王國宣戰。
戰爭一開始,赫斯特即特派數艘汽艇和拖船,親自率領20餘名記者到戰地採訪,赫斯特還親自上陣,俘獲26名西班牙海軍官兵。一次衝鋒中,他的明星記者詹姆斯·克里爾曼負傷倒地,失去知覺。多年後克里爾曼記述了此後的情景:
“ | 有人跪在我身邊的草地上,把手放在我發燙的前額上,我睜開雙眼,原來是《紐約日報》的老闆赫斯特先生。只見他頭戴一頂鑲有一圈艷絲帶的草帽,腰插一支左輪手槍,手裏拿着鉛筆和筆記本。這個挑起戰爭的人親眼見到了戰爭的後果,並在發現自己的記者倒下後親自接替工作。他慢慢地記下了我敘述的戰鬥經過。清脆的毛瑟槍聲一再打斷我們,但赫斯特毫不在乎。無論如何,戰鬥情況總還是要報道的。
『你負傷了,我很抱歉。但是,』——這時他臉上露出激動的神色——『這難道不是一種光榮的戰鬥嗎?我們一定要搶在世界上所有報紙的前頭。』 |
” |
——《西方新聞界的競爭》約翰·霍恩伯格 |
《新聞報》銷量由100萬份迅速增至150萬份。《世界報》也達到了150萬的驚人銷量。
普利策後來對《世界報》在美西戰爭中的煽情做法深表後悔,備感內心譴責[7],並退出了黃色新聞大戰。但赫斯特並沒有所收斂,反而變本加厲。1901年,赫斯特因支持落選總統的民主黨領袖布萊恩而公然在《新聞報》上煽動刺殺總統麥金萊。同年9月,麥金萊遇刺身亡,從兇手的口袋裏搜出這份《新聞報》。赫斯特隨即遭到社會輿論的嚴厲譴責,《新聞報》銷量大跌。1906年,赫斯特不得不將《新聞報》解散,創辦新的《美國人報》。
隨着《新聞報》的退出,黃色新聞逐漸衰落。而風格莊重的報紙如《紐約時報》等則迅速崛起,成為美國的主流大報。同時,但小型報也沒有消失,開始逐漸形成獨立流派,此後對於早期新聞產業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形成專業化分工。
連正統的路透社都因為所謂的「黃色新聞」而改變風格,「對失事、火災、爆炸、驚人的犯罪活動、暗殺及名人去世進行專題報道。」[9]
在黃色新聞泛濫的年代,嚴肅報人埃德溫·勞倫斯·戈德金(Edwin Lawrence Codkin)於1889年這樣形容黃色新聞現象:
在任何一個基督教國家中,一家黃色報館在氣氛上大概是最像地獄的了。因為沒有一個地方能比黃色報館更適合把一個青年訓練成永遠遭人唾罵的人[10]。
《瑪塔·海麗被槍決》國際通訊社(International News Service)巴黎1917年10月19日——黃色新聞的一篇名作,集中展現了黃色新聞的特點,至今仍被西方一些新聞院校當成範文。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