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嘴針尾鴨(學名:Anas georgica)是南美洲的一種鴨,屬於鑽水鴨,黃色的喙部為其特色。本種之下又可分為三個亞種。
黃嘴針尾鴨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雁形目 Anseriformes |
科: | 鴨科 Anatidae |
屬: | 鴨屬 Anas |
種: | 黃嘴針尾鴨 A. georgica
|
二名法 | |
Anas georgica Gmelin, 1789
| |
亞種 | |
| |
異名 | |
|
外形
黃嘴針尾鴨的頭部、頸部與羽毛均呈棕色,喙為黃色,但尖端是黑色,且喙的中間有一黑色條紋,其尾呈棕色尖狀。這種鴨一般不會鳴叫,只有公鴨在繁殖季時會發出叫聲[2],其巢穴通常在近水的隱蔽處,由雜草搭成[2]。黃嘴針尾鴨常與黃嘴鴨搞混,但黃嘴鴨比本種常見的多,且體型較小,會成群出現,黃嘴針尾鴨則很少成群出現。
分佈
黃嘴針尾鴨分佈於南美洲的南錐體(阿根廷、智利與烏拉圭)、祕魯、厄瓜多爾與哥倫比亞的部分地區以及福克蘭群島與南喬治亞島[3],也有少數個體作為迷鳥出現在南桑威奇群島[1][4]。其指名亞種(nominate species)南喬治亞針尾鴨只分佈於南喬治亞島,是1775年詹姆斯·庫克登陸南喬治亞島時所注意到的鳥類之一[5],體長41.5至55公分,是三亞種中最小的[6],現時數量只有約1000-1500對[2]。智利針尾鴨又稱棕針尾鴨,從哥倫比亞南部到福克蘭群島都可發現它的蹤跡,數量超過11萬隻,是南美洲數量最多的鴨類之一,有時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物種,但除了體型較大外與另一亞種沒有明顯差別[6]。尼氏針尾鴨曾分佈於哥倫比亞中部,直到1946年才被發表,最後一次被發現的紀錄是1952年,之後未再有發現紀錄,可能已經絕種了[1]。黃嘴針尾鴨的棲地範圍也很廣泛,在高海拔的湖泊、沼澤與低海拔的河流、潟湖、海岸與濕地都能生存[2]。
繁殖
黃嘴針尾鴨各族群的繁殖季節不一,福克蘭群島的族群在九月至十二月間下蛋,南喬治亞針尾鴨在十二月至三月間下蛋,大陸上的族群則八月至三月都可能下蛋。雌鴨可生4-10顆蛋,約25天時孵出,孵蛋時雄鴨會在旁守護雌鴨。小鴨孵化後45-60天長出飛羽,其間由父母照顧,不過這種鴨算是早熟型動物,出生後不久就能到水中活動了[2]。
圖集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